“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这句话出自南宋哲学家陆九渊《与傅全美书》,意为听到别人说自己有错应当高兴,知道自己的过失应当不隐讳,改正自己的过错应当毫不害怕。闻过则喜是一种胸襟,也是一种智慧,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更应该涵养闻过则喜的雅量,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在纠正错误中更好地履职尽责、造福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古今,闻过则喜的例子数不胜数。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对于魏征的直言规劝欣然接受,还表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于是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习仲勋在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时,面对惠州地区检察分院麦子灿一封措辞尖锐的批评信,没有对其进行打击报复,反而在省革委会上自曝来信,以此鼓励干部讲真话。这些事例无一不在向我们揭示一个道理:成大事者皆有博大胸襟,能清醒客观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并善于听取和接纳别人的意见。

然揆诸当下,一些党员干部“闻过”后的行为态度往往让人大跌眼镜,有的闻过则辩,面对别人提出的批评,想法设法、强词夺理地为自己辩解;有的闻过则怒,认为提意见者是让自己当众“揭短亮丑”,对此怒目视之、恶语相向;有的甚至闻过则打,对批评自己的人“秋后算账”,给其“穿小鞋”。这既是党员干部缺乏闻过则喜雅量的具体表现,也是党员干部错误政绩观的直接映射,长此以往,党员干部只会把自己包裹在无人愿讲真话、无人敢提意见的“真空状态”,陷入逃避错误、重复错误、错上加错的恶性循环,最终被“糖衣炮弹”围猎。

总书记指出,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党员干部亦是如此,一方面,要领悟“兼听则明”的真谛,既听悦耳的“漂亮话”,也听刺耳的“辛辣言”,在“吾日三省吾身”的基础上,虚心接受身边家人、领导、同事的提醒和批评,特别是要放低姿态、沉下身子,到基层一线去倾听广大群众的家常话、牢骚话、苦水话,从中提炼群众的想法和意见,查找工作的差距和不足,从而推动工作进步、促进事业发展,真正做到问计于民、取需于民。另一方面,要坚定“闻过改之”的决心,用好批评的武器,及时从建设性意见中归纳总结自身不足,把查错、改错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不断修炼改正错误的能力,校准干事创业中的偏差,把闻过则喜的境界化为即知即改、举一反三的行动,以刮骨之功力求疗毒之效,及时“修枝叶”“滤杂质”“割毒瘤”,避免积弊日深,积重难返,真正把问题和失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广大党员干部要感悟“闻过则喜”的政治智慧,在反思中明辨是非、在纳谏中知晓得失、在改过中砥砺前行,用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个旧市委组织部 杨栎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