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北京某高级干部住宅区。一辆低调的黑色轿车缓缓驶入,79岁高龄的邓颖超老人在秘书的搀扶下走下车来。她神色凝重,脚步却很坚定,径直走向一栋普通的楼房。这位中共元老此行的目的,竟是为了给一位刚刚升任副总理的年轻干部"上门家访"。

新中国成立初期,烈士遗孤成长记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无数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留下了一大批遗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些烈士子女的成长,希望他们能继承先辈遗志,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开始关心和照顾这些烈士后代。他们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帮助,更注重对这些年轻人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这种特殊的关怀,让许多烈士子女视这些领导为自己的"父母"。

从小被呵护长大的"红二代"

有这么一位烈士之子,从小就得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的特别关照。他的父亲在他三岁时为革命牺牲,母亲带着他四处躲藏。后来,周恩来夫妇亲自安排他们到重庆避难,还送他去延安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年轻人在周恩来夫妇的关怀下成长,深受革命思想熏陶。建国后,他被派往苏联学习水利电力,回国后在相关部门工作,表现出色。他就是后来的国务院总理李鹏。

从普通干部到国家领导人的蜕变

随着时间推移,这位年轻干部凭借自身能力和党组织的培养,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他工作认真负责,表现突出,得到上级的赏识。然而,随着职位的升高,他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诱惑。

1983年,这位46岁的年轻干部被任命为副总理,一时间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许多人纷纷向他道贺,甚至有人开始巴结讨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高位,他内心难免有些飘飘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颖超的"家访"

就节骨眼上,邓颖超老人突然来访了。当天下午,她在秘书的陪同下来到这位新任副总理家中。这位年轻的领导人和妻子赶紧出门相迎,内心既惊喜又忐忑。

邓颖超开门见山:"小李啊,你现在位高权重了,我今天来是想跟你聊聊。"她的语气虽然和蔼,但眼神中透露出严肃。

"您请说,我洗耳恭听。"年轻人恭敬地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颖超缓缓道来:"你要记住,现在党和国家给了你这么重要的职务,千万不能飘飘然。更不能脱离群众,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好领导。"

年轻人听后,心里一震。他想起了周恩来生前对他的教诲,也回想起这些年来自己的点滴进步。他深深地感受到,邓颖超这番话不仅是对他个人的关心,更是对一个国家领导人的殷切期望。

邓颖超继续说道:"你父亲为革命牺牲时,你还那么小。是党组织把你培养成人,现在又让你担此重任。你可要时刻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一定要用来为人民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人听得热泪盈眶,连连点头:"您放心,我一定牢记您和周总理的教导,永远把人民放在第一位。"

邓颖超欣慰地笑了:"好,我相信你能做到。记住,当官不是为了享受,而是要为人民服务。你现在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很多人。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

临走时,邓颖超还特意嘱咐:"工作再忙,也要照顾好身体。多关心家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送邓颖超离开后,这位年轻的副总理久久难以平静。他深深体会到,组织的信任和重托,老一辈革命家的期望,都化作了他肩上的重担。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牢记今天的教诲,做一个无愧于人民的好干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官不是为了享受特权,而是要担起更大的责任。无论地位多高,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要为谁服务。现在的年轻干部,更应该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心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其实,这种"家访"式的谈心,放在今天也很有意义。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监督,多听听普通群众的声音。只有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才能成为人民信赖的好官。这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坚持的做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