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华师发布举办第十一届“挑战杯”
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在竞赛中获得优胜的作品
将有机会推荐参加省赛
一起来看看
具体的 通知内容
查收更多附件材料
关于举办第十一届“挑战杯”
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各学院、各部处、各单位:
“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为全国大学生第二课堂的一项重要学术赛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进一步激励我校学生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育和选拔作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及全国赛。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决定,举办第十一届“挑战杯”华南师范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基本方式
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科技发明制作说明书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选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推荐参与更高级别竞赛;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展览。
二、参赛对象
在2024年11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三、参赛作品申报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近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团中央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鼓励曾在省级以上“挑战杯”竞赛中获奖且在后续有较大创新提升的作品,继续申报参赛。
参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可参考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附件1)并进一步拟定作品选题。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四、竞赛评审要点
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因素。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及其前瞻意义,突出社会实践价值;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五、竞赛奖励
参赛的三类作品分别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复赛作品中的30%左右进入特等奖争夺赛暨省赛参赛作品选拔赛,并评出特等奖、一等奖;约25%作品获二等奖,约35%的作品获三等奖,10%左右淘汰。为鼓励各学院(含研究院、学部,以下统称“学院”)对参赛项目进行持续支持与跟踪培育,推动竞赛由短期开展向日常活动的转变,提升竞赛育人功能,竞赛设立“累进创新专项奖”,奖予在过去2届竞赛中获省一等奖及以上奖项且在后续有较大创新提升的作品。
以学院为参赛单位计算团体总分,参赛作品各等次奖计分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确认参赛资格有效但未入围获奖作品的每件计10分。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获特等奖的个数决定同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最高荣誉“挑战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院,“优胜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十名的学院,如遇团体总分并列,以获得最高等次奖项的数量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根据“学院赛事组织得分”情况(附件2)设参赛单位总数30%左右的优秀组织奖,奖励在竞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参赛单位。本竞赛列入学校第二类课程(非正式课程),符合条件的学生可认定相应的学时。
六、推进步骤
(一)作品申报 (2024年10月上旬)
各学院组织学生申报参赛作品,原则上近两年各级各类大学生课外科研立项课题应申报参赛。学院参赛数量计入组织得分评价指标。
(二)学院初赛 (2024年10月中旬)
各学院开展初赛,按照学校复赛作品数额分配方案(附件3),择优确定报送参加学校复赛的作品。复赛作品申报要求如下:
1.各学院按要求对复赛作品进行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审查实施细则见附件4),其中参赛作品申报书及格式说明见附件5和附件6;
2.校团委按照名额分配账号,各学院于10月18日前将账号下发并指导学生完成网络申报,网络申报系统操作及审核说明见附件7;
3.各学院于10月17日前填写作品一览表(附件8)、学院赛事组织得分(附件2),并盖章提交至各校区校团委办公室。作品一览表、赛事组织得分表电子版excel表格、word文档、PDF盖章扫描件,以及参赛项目作品材料(每个作品一个文件夹,以项目编号+作品前4字命名,需含申报书、项目文本,不含视频),以上材料电子版统一打包,以“学院+大挑校赛材料”命名发送至校团委科调部邮箱:scnukejibu@163.com。
(三)学校复赛 (2024年10月至11月)
竞赛组委会对复赛作品网络申报材料进行复核,开展复赛评审,确定入围获奖作品、参加终审决赛展览和答辩的作品。
(四)终审决赛 (2024年11月底)
组织提交参赛作品材料;做好展板制作、作品展览、现场答辩等参评参展准备工作;举办竞赛作品展览、现场答辩和总结表彰活动。
(五)特等奖争夺赛暨省赛参赛作品选拔 (2025年1月至3月)
举办特等奖争夺赛暨省赛参赛作品选拔,择优推荐参加省赛。
华南师范大学
2024年9月18日
以往“挑战杯”比赛中
华师学子多次斩获佳绩
一起听听他们的经验分享
在挑战中成长
“把调研做在祖国大地上”
右三为舒方正
法学院法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舒方正和团队荣获国赛一等奖。舒方正认为,研究应从社会实际出发,把调研做在祖国大地上。从初期为适应赛事要求将原有框架推翻重造,到后期无数次打磨材料,在将近两年的漫长备赛中,面对困难挑战,他始终相信自己和团队,并对工作保持精益求精的高标准。最终调研报告中的每一个词句都由团队反复修改打磨而成,仅答辩PPT就修改了三四十版。备赛期间,校团委、学院和指导老师也为团队提供了持续地指导,助力项目的发展进步。
“全身心投入备赛”
左五为黎咏春
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师范)专业2024届本科毕业生黎咏春与团队荣获国赛一等奖。黎咏春谈道:“挑战杯不仅是把自己热爱的、为之自豪的作品呈现到舞台的一个机会,更是教会我们如何克服万难,坚持热爱的一场训练。”她表示,备赛时间和节奏都十分紧凑,需要全身心投入备赛,提高备赛效率。黎咏春建议参赛者要注意选题,耐心打磨题目,还要明确团队分工,队员各自展示特长,各司其职,才能高效备赛。
“在挑战中前进”
右二为黄培蕾
教育科学学院比较教育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黄培蕾曾和团队以“文科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情况”为研究主题,在比赛中取得全国二等奖、广东省特等奖的好成绩。在黄培蕾看来,选题、团队组建、作品打磨都是备赛中的关键环节。作品的选题要有“高站位”,研究大部分人关注的真实问题;团队最好由来自不同专业的成员组成;要耐心地打磨作品,用量的积累迎来质的飞跃。
“不只挑战竞赛本身”
中间为彭泽航
化学学院物理化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彭泽航和团队荣获国赛二等奖。彭泽航表示,长期钻研对项目尤为重要。在作品成果的基础上,团队需要多样化的展示方法,像讲故事一样逐步搭建创新点,将观众吸引到展示中。在他看来,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不仅是要面对竞赛本身的挑战,更是要从中获得迎接未来人生挑战的能力和底气。
“始终相信我们能行”
右二为赖舒婷
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24届本科毕业生赖舒婷与团队成员荣获广东省特等奖。赖舒婷回忆道,准备比赛的过程磨砺了她对科研的耐性,也提高了她的团队合作能力。“我们要相信自己的项目,在过程中的收获一定可以对得起我们的努力!”她鼓励大家在项目遇到瓶颈的时候不要放弃,相信自己和团队的力量。
希望华师学子踊跃参与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在学术实践中增长本领
锐意创新 迎接挑战
小晚已开放投稿通道
期待大家的踊跃投稿
来源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采写丨施莹 周悦 石双双 钟烨
图片丨由受访者提供
执行编辑丨李桐 吴婷婷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丨沈蔚瑜
复审丨林海岸
终审丨周宪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水电费丨网费 | 投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