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惠州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图为惠州市区俯瞰。梁维春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惠州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图为惠阳多媒体电子公司生产车间。梁维春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惠州加快建设“3+7”工业园区。图为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梁维春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两山”示范区打造广东乡村酒店第一高地。图为罗浮山下的澜石村建有多家民宿。

梁维春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幕降临,大亚湾石化区灯火璀璨。大亚湾开发区供图

在惠东县港口东山海,惠州市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日前动工,同时现场签约5宗投资项目;在龙门县南昆山,环“两山”示范区的14宗乡村酒店(民宿)项目近日集中签约,助力打造广东省乡村酒店第一高地;在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热电冷联产项目日前动工,建成后将满足园区及周边企业供热、供冷等能源需求……从海上到山上,再到工业园区,近期惠州一批项目签约动工备受关注。

加快项目落地建设,为惠州向上向好的增长势头提供了坚实支撑。今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文件,支持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惠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做大经济总量,做优发展质量,提升发展能级。当前,惠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全面增强改革动能,推动各项改革落地见效,凝心聚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罗锐

锻长板扬优势 打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近日,历时128小时的液化天然气(LNG)接卸作业后,惠州LNG接收站首艘抵达的LNG船舶“科罗尼斯”轮缓缓离泊,该接收站全面进入试车调试,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试运营。这是国家重大外资项目——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的重要配套项目。

抓大项目、大抓项目。近年来,惠州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全力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集中资源力量建设“3+7”工业园区,持续锻长板、扬优势、强支柱,不断夯实发展根基。

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提到,支持惠州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工业经济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发挥了“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2021年惠州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广东第五个“万亿工业大市”。2023年惠州工业投资总量达1590亿元,居全省第二位。今年上半年惠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电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这两大支柱产业分别增长12.4%、23.4%,占全市比重达64%。

工业园区成为惠州集聚产业项目的大平台,惠州将持续做强做优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家级园区,支持7个县区打造主导产业鲜明的千亿级工业园区。去年“3+7”工业园区贡献了全市70%的规上工业产值和62%的工业投资。

拥抱新质生产力,当前惠州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推进科研平台和研发机构建设,建立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机制,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前瞻性谋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补短板促协调 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惠州实施“百千万工程”迎来更多政策性金融活水。近日,惠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分别授信400亿元和300亿元。这两家银行还分别与博罗县、龙门县及惠州市产投集团签订支持环“两山”示范区项目合作意向协议。

惠州有“小广东”之称,从经济结构、地形地貌和区域发展格局上看,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惠州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惠州抓住重点精准发力,推动各项任务加快落地见效。惠州推进环“两山”示范区规划建设,举办项目动工签约活动等;加快项目落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打响特色品牌;建设运营好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成功举办2024年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活动……

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惠州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惠州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加快规划建设县域副中心,优化提升村庄规划,大力破除“马路经济”、改造“马路圩镇”,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持续推进镇村风貌管控,抓紧抓实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此同时,惠州广泛发动各方力量投身“百千万工程”,形成村民为主、社会力量参与、政府推动的良好格局。

激活力增动力 推动各项改革落地见效

今年不少惠州市民在市区散步时发现,人行道上的地砖都被洗刷得干干净净。这是惠州大力推进环卫一体化改革的成效之一。惠州通过推行改革,把原来负责道路普扫的多把“扫帚”,统一归口到惠州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解决了“多头管理”“真空地带”等老大难问题。

在龙门县龙江镇罗洞村,通过陆续开展整村搬迁,村民们住上了独栋楼房。龙江镇是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首批试点镇,罗洞村是老矿区,当地通过探索宅基地置换新模式,全力推动矿地融合发展。当前,惠州正深化“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作为广东沿海城市,惠州具有改革开放的强大基因。上世纪70年代,惠州的改革开放步伐从加强与香港贸易往来中徐徐展开。1988年撤地建市以后,惠州以谋划建设开发区、引进重大项目、推动国企改革为重点,不断拓展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入新世纪,惠州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在全国首创了基层治理“四民主工作法”、村(社区)“法制副主任”制度等。近年来,惠州建立重大项目专班和联合党委制度,探索建立“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制度,实施“周六不打烊”政务服务模式等。

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当前,惠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重点,奋发有为推动惠州各项改革落地见效,为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添活力、增动力。

惠州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健全完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做大经济总量、做优发展质量;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等;同时协同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其他领域的改革,实现各领域改革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数读

1988年惠州撤地设市以来发展

数据对比

●1988年:GDP为3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亿元;常住人口约218万;三次产业比例为40.3∶26.2∶33.5

●2023年:GDP为5639.6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3.23亿元;常住人口607.34万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3:54.4:40.3

案例

高标准规划建设环“两山”示范区

南昆山和罗浮山,这两座岭南名山,因为一项重要工作部署而串联起来,备受人们关注与期待。

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简称“环‘两山’示范区”)是省委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广州、惠州两市和从化区、增城区、龙门县、博罗县四县(区)的重要发展机遇。

环“两山”示范区建设锚定世界级水平。按照规划,环“两山”示范区将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花园、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城乡等值发展实验区,探索一条区域协同、城乡融合的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高标准规划建设环“两山”示范区,惠州将其作为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推进“百千万工程”助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重大任务,抢抓机遇、扛起责任、担当作为。

今年4月底,中共惠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召开,全会对规划建设环“两山”示范区进行了部署,强调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相关专项规划,分步实施,集中力量把条件成熟的项目先干起来,推进实施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尽快形成良好态势,努力实现“一年起好步、三年见成效、十年大变化”。

6月初,惠州在博罗罗浮山举行环“两山”示范区项目签约动工活动,签约项目48宗、计划总投资逾118亿元,动工项目33宗、计划总投资逾102亿元,将为环“两山”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当天下午,还举行了环“两山”示范区规划建设工作研讨会,专家学者为示范区建设建言献策。

环“两山”示范区拥有一流的森林资源、温泉资源和市场资源,近年来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9月初,环“两山”示范区乡村酒店(民宿)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暨文旅资源对接会在南昆山举行。随着一批项目签约落户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创业基金的成立,环“两山”示范区将奋力打造成为广东省乡村酒店第一高地。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惠州正加快推进环“两山”示范区规划建设工作,把特色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奋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

亲历

全球石化产业

高地正在崛起

南海之滨,大亚湾畔。登上位于大亚湾石化区内的中海壳牌公司顶楼,放眼望去,只见塔林耸立、管道纵横、储罐列阵;更远处,万吨油轮缓缓驶入港口……

过去大亚湾是个小渔村,经历40多年改革开放,依托着一个个大项目的强有力支撑,加上园区建设不断提质增效,全球石化产业高地正在此加速崛起。

上世纪80年代,惠州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原惠阳地委书记、惠州设地级市后首任市委书记邓华轩表示,为改变落后面貌,惠阳地委提出两个口号,一个是领导要把“屁股”挪过来,从农业坐到工业上。第二个就叫“办实业、打基础”。

邓华轩说,当年还意识到要引进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在此理念指导下,提出了开发大亚湾、引进重化工业项目,同时发展电子工业。

此后得知中海油和壳牌公司有意合作在国内建石化大项目的消息后,惠州积极争取,历经多轮考察、洽谈、磋商、会谈,最后从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2000年10月28日,中海壳牌石化项目合营合同在北京签订,标志着项目落户惠州。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石化项目,也是中国一次性利用欧美资本最大的合资项目。

2002年11月,中海壳牌石化项目奠基。2006年1月,中海壳牌一期项目正式投产。以中海壳牌项目的落户为开端,石化产业“榕树效应”在大亚湾石化区内迅速生根发芽。当前大亚湾石化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高,化工原料就地消化率达71%,形成了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烃、碳九等优势产业链。

曾在大亚湾工作的中国化工学会会士纪红兵指出,要发挥好绿色石化产业的“乘数效应”,通过龙头项目带动产业链从上游往下游延伸,利用好广东的广阔市场,把产业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

夜幕降临,大亚湾石化区灯火璀璨,映照着光明前景。大亚湾开发区集聚着中海油、壳牌、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13家世界500强企业,国企、外企、民企同台竞技,连续五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1位,助力惠州打造万亿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