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收时节,在兰州市十九中教育集团恒大绿洲校区的校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正在进行。各年级的同学们在劳动老师的带领下,化身小“麦客”,体验风吹麦浪之美,感悟辛勤劳作之累,享受颗粒归仓之甜。亲身感受了农耕民族的辛勤与智慧。

从今年春季以来,兰州十九中教育集团恒大绿洲校区在校园开辟出一片梯田,因地制宜地开展劳动教育课,组织同学们按照农业生产的时令和节气特点,在劳动课上全过程参与了小麦的翻土、播种、施肥、除草、浇水、收获等环节,体验劳动的艰辛,体会收获的喜悦。

1 身临其境 感受农耕文化

劳动课上,同学们全身心投入到这场特殊的劳动中。大家首先学习了摔麦脱粒的技巧,通过摔打的方式,将麦穗上的麦粒震落。接着,又学习了压麦和扬场脱壳等工序,确保每一粒小麦都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实现“颗粒归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割时,手心朝外抓住麦秆,镰刀和身体保持一定距离,朝根部割开。”在劳动课堂,劳动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割麦子的动作,“收割时一手握着麦秆,一手持着镰刀,斜方向起落,然后将收割下来的麦子交叉打结,用力一拉一拧,再把麦秆捆扎起来,这就是收割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晒场上的工序了。”饱满的麦穗闪着金光,要经过反复摔打和碾压,才能从麦穗上脱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麦收完经过晾晒后,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劳动技能,更深刻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小麦的传统脱粒技术,学校特地找来了传统农具,如梿枷、四齿木叉、方木掀、打麦棒、簸箕等,让同学们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劳动老师手把手教学,同学们虽然头顶烈日,身上沾满了麦茬子,但同学们却没有丝毫怨言。大家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手执最传统的打麦农具,“大刀阔斧”地干了一场。在劳动中更感叹于传统农业劳动的艰辛与付出,也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的价值。

2 下田耕种 体会劳动艰辛

从下田到晒场,“全流程”收麦劳动中,“小麦客”们感受着大地沉甸甸的馈赠,体会着农耕的艰辛。“啪哒”“啪哒”“啪哒”,“在各种农机发达的今天,这种打梿枷的声音,更让人感到一种朴拙、自然、纯正的乡村味道。我们生活在城市,平时接触不到这样的劳动,感谢学校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实践机会,让我们亲身体验了一下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七年级一班的焦昶岐感受着劳动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在操场上挥舞着梿枷,扎扎实实地将其打过一遍,要将麦秆翻过来,再打一遍。如此反复,直到秆无颗粒为止,让我们明白了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以后我们要倍加珍惜劳动成果,同时让我感受到面对生活,也要如此一样洗去最初的浮躁和虚华,逐渐拥有一颗坚韧的心。同时我们也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曹玉婕同学深有感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以劳促智 赋能成长之路

“大自然是最生动的课堂,让同学们接触农耕劳作,让他们感受传统农事的古朴,了解丰收的不易,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学习文化和振兴乡村,培养爱劳动、会实践、懂创造的学生,引导学生争当新农村的建设者。”该校劳动课老师介绍。

近年来,兰州市十九中教育集团恒大绿洲校区非常重视对学生劳动观念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每一个课程模块都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润泽心田,本次传统劳动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劳动技能,更深刻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纪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