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来,陇西县巩昌镇园艺村村民陶根顺痴迷于搜集整理和学习传承陇派秦腔脸谱,推动陇派秦腔脸谱成为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通过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让陇派秦腔脸谱这一艺苑奇葩根深花红、馨香悠长。
定西市非遗项目陇派秦腔脸谱传承人 陶根顺:赵匡胤的这个脸谱大家一看就是红脸。红脸在咱们戏曲上来说,红脸代表着忠义,但凡红脸的角色,他都是忠义的象征......
正在快手直播的是定西市非遗项目——陇派秦腔脸谱传承人陶根顺。近两年,陶根顺触网玩起快手直播,希望16000多个粉丝能多多关注了解陇派秦腔脸谱。
今年53岁的陶根顺是巩昌镇园艺村的一位农民,从小对唱秦腔、唱秧歌和画画感兴趣。初中毕业后,一门心思专学秦腔二花脸和陇西秧歌里的丑角“老妖婆”。一次临时救场,给了陶根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戏曲脸谱化妆机会。
定西市非遗项目陇派秦腔脸谱传承人 陶根顺:偶然在一年的春节,正月十四,秧歌要上街,高跷还有其他的角色都化(妆)的差不多了。但是画财神图脸的老师找不着。因为说是脸谱脸谱,有一张这个财神图的脸谱。我的秧歌师傅,就说没办法了,你上。我就临时上场,把这个财神图的脸就画好了。晚上这个老师还没来,所以我继续画。老师来了以后就说这孩子画的也能成。
二十岁的年纪,能给扮演《财神图》里的赵公明的角色亲手化妆。对于当时年轻的陶根顺而言,欣喜中更多了几分自信自豪。
因为为人谦虚、上进好学、天赋较高。三十多岁的年纪陶根顺就担任起县曲艺家协会和一个业余剧团的业务负责人。带队演出之余,多了一些跟王耀祖、孙守谦、刘刚等陇西及周边专业剧团演员同台演出学习的机会。
定西市非遗项目陇派秦腔脸谱传承人 陶根顺:演出过程中有些脸自己不会画,王老师给我的每一个角色先画脸。第一场就画脸,下一场这个角色给我画半个(脸),其余半个让我自己照着画。就这么慢慢的,一个脸(谱)一个脸(谱)地就记下来了。
2000年,参加原定西地区首届业余秦腔大奖赛,让陶根顺大开眼界,在坚定不移学习传承陇派秦腔脸谱的道路上吃下了一粒定心丸。
定西市非遗项目陇派秦腔脸谱传承人 陶根顺:我参加去就遇到耿派传人张菁老师,是定西地区秦剧团的业务团长,一张A4纸上面有张菁老师的个人简历,看到以后,很受启发,回来就想着把这个脸谱一定要着重地传承。
秦腔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其中净角是最能表现秦腔特色的行当,由于表演时演员脸上重施油彩、图案复杂,所以称为“花脸”。耿派是甘肃秦腔的主要流派之一、影响深远。陇派秦腔脸谱承袭耿派花脸脸谱谱系,色彩鲜明,造型庄重,生动美观,别具地方特色。以往,特定的戏曲人物脸谱只有专攻相应角色的演员通过师承学习才知道,花脸演员上场化妆由自己对着镜子勾画,演出结束后就会清洗掉。在照相机、手机没有广泛普及的年代,秦腔脸谱大多记在演员心里或者留存在纸上。秦腔因为花脸人物角色众多,脸谱纷繁复杂,并且有整脸、半截脸、三块瓦脸、斜脸等十多种谱式。想要尽可能齐全地搜集整理陇派秦腔脸谱,难度可想而知。铁下心来要学习传承陇派秦腔脸谱的陶根顺,利用一切机会拜访名师、乐此不疲。
定西市非遗项目陇派秦腔脸谱传承人陶根顺:业余剧团经常有演出,缺什么角色在其他地方请。三人行必有我师。尤其像咱请来的定西市秦剧团的范德忠老师,我问范老师,水浒上的方腊的脸谱我有印象但是不会画,你给我画一个。老汉随便找点纸、铅笔,一勾,画几个脸(谱),然后没有颜色。这一块是黄色,他写个黄。这个黑色写个黑,红色写个红。回来以后照老汉的这(脸谱)勾图、复制、着色,然后修改,所以就这么记下了。学艺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也是非常艰辛的,但是因为爱好,所以爱之无悔。
因为痴迷于陇派秦腔脸谱的搜集整理,陶根顺的执着坚守、谦虚好学,打动了很多老艺人,大家都愿意给陶根顺无私的帮助。为了真正掌握陇派秦腔脸谱精髓,陶根顺还专程赴兰州登门拜访耿派秦腔脸谱传承人王镇江老先生,当面请教,获益良多。经过多年来认真研习纸面和人脸脸谱画法,陶根顺的绘谱技艺日益精进,尤其对“翘”笔精髓掌握精熟,所绘脸谱颇受秦腔方家点赞认可。
2012年,陶根顺被确定为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陇派秦腔脸谱的市级传承人。为了让陇派秦腔脸谱这一古老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发扬光大,他除了遍访名师当面请教学习之外,还通过查阅书籍、网络以及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渠道获取有关陇派秦腔脸谱的信息。截至目前,陶根顺已搜集整理陇派秦腔脸谱200多个。他还将面临失传的舞台常用的陇派秦腔脸谱,以面具工艺品、国画、挂像、册页等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为陇派秦腔脸谱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时代化、多样化的路子。
定西市非遗项目陇派秦腔脸谱传承人 陶根顺:希望以后政府部门可以搞些研讨会、学习班,或者是这个非遗进校园,在我的有生之年,尽力地把这个埋没在各处的各个脸谱的谱式继续竭力地搜集、整理。以达成以后的弘扬,走出咱们的这个地方、走出咱们省,甚至于走到国外。
来源:看陇西
特别声明:
1.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由于条件所限,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部分原创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