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铸造金属(铜)货币开始,中华文明便与货币共同发展, 从一枚小小钱币上可以读到文明的发展、政权的兴衰交替。可以说,一枚钱币史就是半部中国史。

经济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事关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而谈论经济问题绕不开货币,也就是“钱”。货币贯穿了人类文明史。如果说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猿揖别的标志,那么分工和交换就是人类文明的起点。自从人类开始进行分工、交换活动,人们便开始寻找一般等价物,货币随之出现了。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确实,当人们尝试了众多一般等价物——比如贝壳、食物、纺织品等——之后,发现金银才是最合适做货币的材料。尤其是黄金,由于价值高、化学性质稳定、可延展性高、外观漂亮等,在任何文明中都广受喜爱,并最终成为货币。可是在中国,自商周以来,金银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都不是主流货币——确切地说,黄金一直都不是货币,白银直到明朝才逐渐成为货币。

历史上,中国的主流货币材质一直是铜,其形态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铜钱。为什么会这样?结合中国历史来看,这一切便明了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属铸币的国家,而“钱”这个货币的俗称显示了中国金属铸币和农业的古老关系。“钱”这个字,很早就用来代指货币了。这个字最早指的是一种铲形的农具,早期的钱币仿照这种农具的形状铸造,也便被称为钱了。类似的还有“布”。在古代,货币“布”并非我们熟知的纺织品,这也是一种农具,也就是“镈”。通过钱和布这两种钱币,我们可以体会出中国农业文明的源远流长。

从铸造金属(铜)货币开始,中华文明便与货币共同发展,从一枚小小钱币上可以读到文明的发展、政权的兴衰交替。可以说,一枚钱币史就是半部中国史。钱币专家王永生的著作《钱币上的中国史》就是一部通过研究中国钱币的发展演变来解读中国历史的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认为,钱币承载、记录和包含了历史进程中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文学艺术、丝绸瓷器以及科技发明所不具备的,因为铸造钱币用的是当时最先进、成熟的技术,反映最先进的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因此,钱币就成了历史和文化的独特载体。

以钱币观历史,最容易看到的就是货币政策与制度对王朝兴衰的影响与作用,以及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希望通过货币政策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自己的统治,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秦朝算是成功者。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奠定了未来2000年的货币形态——圆形方孔铜钱。但汉朝却多次在货币政策上出了问题,甚至最终因货币问题而导致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毅然收回铸币权,并巧妙运用白鹿皮币与白金三品作为敛财手段。反观王莽,其金错刀与栔刀敛财策略却未能如愿,终告失败。王莽更进一步,设立“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企图通过复杂繁琐的经济规则来巩固权力,此举无疑彰显了其狂妄自大之心。

至于董卓,其“恶钱”政策更是遗祸无穷。董卓不仅性格残暴,所铸之钱更是引发社会动荡,成为东汉覆灭的催化剂,进而将中国推入长达三百年的乱世之中。

直到唐朝,开国皇帝李渊铸造了“开元通宝”,用以替代用了700多年的五铢钱,结束了混乱的货币制度,为大唐盛世埋下伏笔。自此后,“通宝”这种货币名称沿用了千年。

了解中国钱币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经济规律从来都是不可违背的,王莽的大钱、董卓的恶钱,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武则天也曾尝试过做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而以失败告终。她曾铸造“乾封泉宝”,想用重量相似的钱按1:10兑换流通中的开元通宝,但百姓不买账,把钱藏匿起来。结果,乾封泉宝流通不到8个月就退出市场,已经流入市场的和开元通宝按照1:1兑换。

说到违背客观规律的狂妄者,朱元璋绝对算其中的“佼佼者”。朱元璋在推翻元朝之后,基于自己有限的认知经验,希望打造一个不同于元朝的小农经济的太平盛世。但他在执政过程中,继承了元朝大量不好的政策、习俗,却抛弃了元朝最重要的开放的胸襟,让明朝成为一个封闭、狭隘的社会。

当时的中国,人口增加、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朱元璋却违背经济规律,废止了正在兴起的白银货币和纸币,重新发行铜钱,而铜钱的低价值特性已经无法满足当时的贸易需求,这就阻碍了经济发展。后来,明朝在无奈之下重新发行纸币,但新的纸币没有保证金,成为朝廷的敛财工具,进而导致通货贬值。

在这一系列的错误操作下,明朝错过了世界经济、科技大发展的时代,中国从那时起开始落后于西方。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货币天然是金银”也是这种规律的体现。

中国之所以一直没有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一是统治者的政策强制,另一方面就是农业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不大,铜钱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可到了明朝,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铜钱已经无法满足贸易需求了。明朝政府却依然固守古法,三令五申禁止使用金银交易,但根本禁不住,民间一直都在用金银。后来,白银还是成为明清两朝乃至民国时期的主流货币,而此时的西方已经开始转向金本位了。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清朝官员王茂荫提出规范发行纸币,他因此被马克思写入《资本论》,成为《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而纸币反映了中国古代先进的货币思想——中国在宋代就有了纸币的雏形“交子”和“会子”,只不过一直没能发展成为规范的货币,在更多时候成为统治者敛财的工具。

说到关于货币的先进思想,不得不提春秋时期的管仲。管仲曾说:“弊(通“币”)也者,家(通“价”)也。家(通“价”)也者,以因人之所重而行之。”意思是说货币是用来表示价格的,但价格是人们对产品重视程度的体现。这是典型的主观价值论,也是被现代经济学所认可的理论。而管仲也是用市场和货币手段降服了鲁国、梁国、代国、衡山国等周边邦国,帮助齐桓公实现了霸业。

本书作者王永生是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主任、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博物馆协会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秘书长,他的这部著作通俗易懂,有趣但不失学术性,是了解中国钱币乃至中国通史的好书。

(文章来源:《创意世界》2024年9月号)

↓点击下方链接进行购买↓

编校:苑宝平,审读:郭丽

/ / / / /

/ / / / /

/ /

/ / / / /

/ / / /

点击分享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