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痛风是吃出来的,管住嘴就行?
饮食控制只能减少外源性尿酸量,对内源性尿酸的产生无任何影响。“吃”仅仅占尿酸来源的20%,剩下的80%尿酸来源于自身新陈代谢。
因此,单纯通过饮食限制,难以将尿酸控制在正常水平,干预痛风或降低尿酸还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误区2:只有肥胖的人才会得痛风!
过度肥胖是痛风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必然因素,肥胖的人群之所以更容易尿酸高,和代谢综合征有关,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同属代谢综合征,有共同的因素——胰岛素抵抗。
实际上,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之所以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人群遗传因素是主要原因,各种体型的人都可能患上痛风。
误区3:任何的运动方式都可以选择
首先,剧烈的运动是不可取的,因为超过了有氧运动的强度,机体就会进入无氧代谢,从而导致大量乳酸堆积于内,影响尿酸排泄,会导致体内短时间尿酸水平升高,容易诱发急性痛风。
误区4:痛风不能吃豆类食物
不是所有的豆类都是高嘌呤饮食。
干豆的嘌呤含量确实比较高,在干豆加工成豆制品的过程中,必然会流失一小部分嘌呤,更重要的是会把嘌呤给稀释了,一斤豆子可以做成好几斤豆腐,豆腐的嘌呤含量就比豆子低多了。
所以,干豆的嘌呤含量高不代表豆制品的嘌呤含量高,实际上大部分豆制品都不是高嘌呤食物。
误区5:痛风只要止痛了就可以?
痛风并不仅仅是疼痛问题,止痛是治标不治本。虽然痛风发作时,缓解疼痛是非常重要的,但仅仅止痛并不足以解决痛风的根本问题。
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关节损伤、痛风石形成,甚至肾衰竭。除了急性发作期的止痛外,还需要在缓解期进行降尿酸干预,以减少复发的风险。
误区6:痛风发作可以热敷吗?
有些风友认为痛风发作,尤其关节红肿是因为血管不通畅导致的,所以就自己用毛巾热敷或热水泡脚,想达到止痛的目的。
其实痛风发作时出现的关节红肿是因为炎性物质的释放和毛细血管的扩张造成的,如果采用热敷,会导致病变部位充血和水肿加重,毛细血管扩张更厉害,而且尿酸盐结晶也会加速沉积,从而导致疼痛加剧升级。
痛风急性发作期局部可以使用碎冰冰敷。冰块有麻痹及缓解疼痛的作用。将碎冰袋置于患部关节上20分钟,中间最好垫个毛巾或海绵,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疼痛作用。
误区7:只有男性和老年人才会痛风
很多年轻人不注意饮食,也患上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临床上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群体痛风也时有发生,由于雌性激素能够促进尿酸排泄,因此女性患上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几率比男性要低很多。但更年期后,女性雌性激素水平降低,因此对于痛风也不能麻痹大意。
误区8:痛风石切了就不会再长了
痛风石是沉积的单钠尿酸盐结晶被大量的单核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包裹,形成肉芽肿样物质,一般发生在皮下、关节滑膜、软骨。痛风石手术存在伤口愈合不良、感染风险,需遵循外科或骨科医生建议。
且高尿酸血症持续时间越长,痛风石发生风险越高,如尿酸不达标,痛风石仍可反复发生,因此不可盲目追求切除痛风石。
误区9:尿酸是不是越低越好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尿酸氧化酶的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人类尿酸氧化酶活性丧失,渐渐失去了这种尿酸氧化酶,让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
但尿酸对人也是有利的,尿酸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提供免疫力帮助;尿酸可以防止细胞溶解凋亡;尿酸可以保护神经和维持智力。痛风尿酸过度降低也可以导致痛风石溶解,释放出不溶性针状结晶,引起痛风急性发作。一般而言,尿酸保持正常值即可,不能降得太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