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阿果聊钓鱼,@絮哥哥,中国泥鳅网,fishbase。
陕西男子放生“泥鳅王”
2024年9月上旬,IP地址是陕西的一位视频博主@絮哥哥发布了一条关于放生的短视频,他的配文是:“你还是适合在更广阔的水域!”
听起来就是很简单的放生视频,但这条视频却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原因并不是他放生的是外来入侵物种,或者是无视生物生境的瞎放生,也不是放生的地点有啥特别,而是他放生的这个鱼看起来实在太特别了。
视频中可见,被博主装在塑料桶中的鱼似乎是泥鳅,博主稍微拍摄了一下泥鳅的样貌,我们可以看到这条泥鳅真的很特别,且不说它超过10厘米的大体型,最神奇的还是它的外观,实在跟我们认知里的泥鳅差异太大了!
这只泥鳅的鱼鳍非常宽大,身体很很厚实流露出绿色的光泽,其头部的须子仿佛特意摆放过一样,对称且完美。它在水中的姿态跟我们中国神话中的龙还真有点相似!也难怪会引发关注。
评论区的人都也不约而同的说这只泥鳅已经有了“龙形”!甚至有一个浙江的网友表示:“道友,这可是大机缘,你就这么放了?”很多插科打诨的评论一看就是在开玩笑,但大部分人还真的不知道这只泥鳅是怎么回事,因为它真的确实反常规。有的网友表示自己的也钓到过这样的泥鳅,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也是非常震惊,而现在还是不知道这种泥鳅是啥。
我也是抓过泥鳅的,但真没见过这么大,长得这么霸气的泥鳅。
接下往下翻评论区,终于看到有人在认真的解答了,一位网友表示这是台湾泥鳅,体型20厘米级别的个体都很多!抓到了也不太敢吃。
我去查了一下,发现这位网友说的真没错,这只泥鳅跟我们常见的泥鳅品种确实差异很大,也难怪会吸引那么多人的评论,可能评论的人都不是资深钓鱼佬吧。
大鳞副泥鳅
台湾泥鳅的正式中文学名为大鳞副泥鳅。毕竟是体长随便就可达10厘米,甚至有20厘米级别的物种,而且它跟普通泥鳅都是花鳅亚科,因此也被很简单粗暴的称之为“大泥鳅”。
它们并不是什么罕见的物种,其广泛分布于亚洲沿海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国,在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台湾岛西北部的浅滩河流。它们被认为是很好的优良的品种,目前很多地区都开始对它们养殖的尝试。最早是1992年由湖北省大泥鳅水产研究所进行培育和人工繁殖研究,其后于2000年在浙江湖州、顺德、仙桃等水产技术站推广养殖。
但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似乎大鳞副泥鳅至今知名度都很低。
大鳞副泥鳅是黄褐色的,身上有很多黑色的斑点,密布在身体后段和鱼鳍上;鱼鳍是淡黄色的,带点灰色;雄性大鳞副泥鳅的头顶和身体两侧还有白色的锥形点带点;它们看起来很长,腹部圆润;其头部很短,呈现锥形,嘴巴位于下方;它们的胸鳍很宽,末端呈现圆形,腹鳍比胸鳍短,臀鳍就更短,尾鳍末端圆形,尾柄甚侧扁;其鳞片很大,名字也是这么来的。
大鳞副泥鳅的习性跟寻常泥鳅是很接近的。
它们是底栖物种,常见于10-30℃水域的泥土中。当水域温度高到30℃,或者低于5℃,它们都会深深地钻到泥土中来应对,也因此它们对低氧环境的耐受力特别强。除了常规的鱼鳃呼吸,它们还可以用皮肤和肠呼吸。
其视觉非常差,但无所谓,它们觅食手段的关键是脸上触觉敏感的触须和自己的味觉。幼体阶段它们会吃各种浮游生物和昆虫幼虫,成年后食性就变广了,会吃植物的各部分,各种昆虫和藻类。
虽然这些跟泥鳅都很像,但它们的繁殖能力较为一般且警惕性更强,因此比普通的泥鳅要少见得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