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建平 见习记者 田野 北京报道

随着智驾的不断进化,在视觉感知层面,激光雷达和纯视觉的技术路线之争还在继续。

曾被认为是高阶智驾标配的激光雷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车企放弃。近期发布的多款新车,如乐道L60、小鹏MONA M03、问界M7 pro、深蓝S7乾崑智驾版等均使用了纯视觉版本。

与此同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也于近日发表声明:“在审查技术路线后,决定放弃下一代FMCW激光雷达的研发。”

纯视觉路线异军突起,激光雷达是否要退出汽车舞台了?

现阶段无法完全舍弃

极越CEO夏一平不久前通过社交媒体发表观点称,2024年之后的新智驾时代一定是“纯视觉+端到端大模型”,不需要激光雷达,也不需要高精地图。

在他看来,激光雷达之所以过去很火,只是因为曾经有过“辅助特性”,能快速实现辅助驾驶上路,无需投入大量算力。但激光雷达只能扫除障碍物的大小,无法清楚地识别物体,按照这种逻辑运行,智驾系统做不到自我成长。

“虽然激光雷达在当前技术限制下提供了必要的安全冗余,但从长远来看,纯视觉技术完全有能力实现高等级的自动驾驶。随着技术进步,其有望达到甚至超越人类驾驶员的水平。”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于骞谈道。

亿咖通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算法工具链负责人汤易冰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相比纯视觉,带有激光雷达的方案可以弥补很多感知上的不足,尤其是远距离目标的检测,目前纯视觉方案不如带激光雷达的方案。

当前,激光雷达的发展势头依旧不容小觑。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统计的数据,2023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激光雷达合计出货57.09万颗,同比增长341.19%;2024年全年交付有望达到150—180万颗。

“使用激光雷达最大的问题是成本。虽然激光雷达的价格已经降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但价格战又让OEM利润变得更加微薄,对于是否装配激光雷达,我觉得不是单从技术的角度来下定论的事情。”汤易冰认为。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激光雷达就像是汽车安全气囊,更大的作用在于安全价值,能够为纯视觉不能应对的1%极限场景兜底。企业用不用激光雷达是一个商业问题,取决于是否愿意付出那1%的成本。

除了成本因素外,在安霸半导体研发副总裁孙鲁毅看来,目前智驾芯片和车企的算法能力还不足以完全舍弃激光雷达。

“虽然现在很火的端到端架构,可以将感知到决策的一连串模块训练成一个大的神经网络,使AI拥有类人思维。而纯视觉路线的底层逻辑,就是模仿人眼视觉做出判断,两者似乎在一个体系中相互回应。但是端到端需要海量的数据进行迭代训练,面对中国复杂的路况,想要一蹴而就还有些难度,需要时间。”孙鲁毅谈道。

他向《华夏时报》记者补充表示,如果把激光雷达彻底去掉,在部分城市场景中还存在问题。且目前企业数据训练集所支持的泛化指标的能力有限,也不可能采集到那么多数据。“当有些头部车企选择通过激光雷达去解决上述所说的问题时,它正好符合‘最小代价选择’原则。自动驾驶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能力?其实并不是让它跟人竞争,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人都不能驾驶,也不要对机器寄予太高的期望。”

因此,到底选择哪种技术路线,孙鲁毅认为,要看当前算力、算法发展的成熟程度,也要结合数据采集、泛化能力、可量产性,以及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等多方面要素考虑。

多传感器融合或是未来主流方案

有专家指出,从大模型或者算法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发展趋势是——不同传感器之间的数据融合和多模态数据处理变得更加成熟,这将有助于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

据悉,华为推出的乾崑ADS 3.0,通过激光雷达、视觉感知高清摄像头、4D毫米波雷达的加持,结合高性能计算平台和全栈自研拟人化算法,用“眼睛”配合“大脑”的方式,提升了车辆的感知力;极越07的感知方案采用了9个毫米波雷达、2个高精定位单元;小米SU7则搭载了3个毫米波雷达,中配和高配版还搭载了1颗激光雷达。

“对于城市NOA功能,是坚持纯视觉还是激光雷达?更多的可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商业考量的问题。我认为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或许会是未来主流方向。”汤易冰谈道,在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方案中,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不同传感器的优劣势可以进行互补,能进一步提升方案的精度和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弥补纯视觉方案的不足。

智行者联合创始人张放认为,实现“好用”的城市NOA功能关键在于系统是否有一个聪明的“大脑”。“目前是‘脑子’还跟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多一种传感器肯定是好的,最起码能多一个维度去感知外界环境。”

但他也表示,长远来看,对激光雷达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他谈道,激光雷达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元器件,属于主动器件。摄像头和人眼属于被动器件,主动器件跟被动器件最大的差别在于,主动器件发射的光波会互相干扰,如果所有的车或大部分的车都装配激光雷达,这些车辆相互多重反射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进而影响行车安全。另外,主动发射器件还存在功耗大和结构复杂等问题。在同样的技术条件下,复杂系统的成本会更高、可维护性更差、寿命更短。

“我比较看好被动传感器。但就目前来说,主动传感器里,4D毫米波雷达将有可能取代激光雷达。它的技术优势在于比激光雷达有更高的反射率,探测距离更远。且在恶劣天气下,4D毫米波雷达受到的影响更小。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成本优势。”张放谈道。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