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什么最能装,留子们的行李箱。
大家出国工作、生活,恨不得把超市的所有零食、调料等都放在行李箱里。
国外的大城市,大都有亚洲超市,只是价格贵一些。
但是如果去到一些人口稍少的城市,可能连一家亚洲超市都没有。
到时候就难用零食解思乡之情了,所有零食才会成为“硬通货”,在留学生群里备受欢迎。
今天我们的故事主角,也遇到过这样的困扰,从广州嫁入新西兰之后,她在吃上遇到了麻烦,所以借此,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这个过程不容易,也闹过很多乌龙笑话,让我们来听听她的故事。
受访人:Cindy Huang
图片素材提供:同上
采访、撰稿:Zibby
01
“我也曾是住别墅的都市丽人”
Cindy Huang出生于广西,但是一直在广州生活,她是家里的独生女,自幼备受家人宠爱。
父母很重视对她的教育,当年新东方英文教育刚刚兴起时,父亲就把她送去北京的英文夏令营,“他一直觉得学好英文很重要”,正因为如此,Cindy的英文学习起步很早,学得也扎实。
除了英文之外,父母还鼓励她学习音乐,小提琴、钢琴、绘画等都有涉猎。
她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医药大学,而后去了新加坡进修。
回国后虽然找到了医院的工作,但是性格外向的她,并没有很喜欢,相反她一直想寻找销售相关的工作。
当时有朋友在移民中介公司工作,便建议“海归”的她去面试,结果很顺利,她进入了这家咨询顾问公司,成为了一名移民顾问。
工作三年后,她被另一家移民顾问公司挖走,又工作了两年多。
当时的Cindy是标准的都市丽人,拿着丰厚的薪水,住着别墅,也拥有自己的车。
工作空闲时会满世界跑,到处旅游。
当时她走遍了欧美多个国家,但是唯独没有去新西兰。
因为在当时看来,新西兰偏远且无聊,吸引力不大。
02
“妈妈和我前后脚嫁到新西兰”
父亲去世后,Cindy的母亲远嫁到新西兰Whanganui,与一位本地人重组了家庭。
2016年初,Cindy来到南半球探亲,当时她只是计划来旅游,转一圈就回广州,但是没想到,命运的大手,正在把她推入一个新的阶段。
那时候她的母亲每周会去church,一来二去与一个文莱家庭熟识了起来。这个家庭里有位与Cindy年龄相仿的男生,两人很快相识、相爱,很快打得火热,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30岁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在一个新西兰安顿下来,但是新西兰慢节奏的生活确实吸引了我,让我觉得幸福且平静。”
2016年5月,两人就在新西兰结婚领证,Cindy在新西兰的生活大幕,正式拉开。
Cindy丈夫的母亲是马来西亚人,父亲是文莱人,早年新西兰与文莱有合作石油开采项目,不少文莱人因此来到了新西兰,她丈夫的一家便是如此。
刚来新西兰时,Cindy有个一段很艰难的过渡期,饮食上的差异与新西兰就餐不便利,让她很是烦恼。
因为长期生活在广州,她很喜欢粤菜。
而在Whanganui这个小城市,当时附近连个像样的中餐馆都没有,更别说粤菜传统的烧腊白斩鸡和24小时营业的宵夜大排档了。
对于习惯了国内饮食文化的她来说,非常难以适应。甚至动过回国生活的念头。
在繁华的广州,她是在珠江新城工作的高级白领,收入颇丰,那时候觉得新西兰是个“时尚和美食荒漠”,落差特别大。
她曾经 不止一次发出疑问“这真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吗? 怎么跟我去过的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 她去过世界许多的国家,相比较其他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新西兰给她最初的印象是有点落后的。
03
“我决定开首家亚洲超市”
因为丈夫的工作和生活都在Whanganui,婚后Cindy也生活于此,并在附近找了些工作。
有孩子之前,她在一家杂货店做过两年的销售。
而后有了第一个女儿,她不便外出工作,便想着自己做一个生意。
来自美食之都广州的Cindy,对吃很讲究,也喜欢在家中做中餐,但是无奈Whanganui并没有亚洲超市,要想买食材, 需要开 车去周边城市,去到有华超的地方去购买,最近的也要去到Palmerston North,来回车程需要两小时。
遇上特别想吃又天气不好的时候,真是难解燃眉之急。
而冻货从外地带回来特别不方便,例如雪糕饺子那些,夏天的时候,不便携带,即使有保温袋,也很难保存。
而时间成本跟油费,又是一笔开支。 非常不便利。
“既然没有,为何我不开一家呢”,家人也很支持她的想法。
2019年2月份,Cindy的“百家亚洲超市”在Whanganui城中心的主街上开业,并营业至今,成了这座小城里的“亚洲食品中心”。
超市里售卖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食物,受到影视剧和短视频的影响,很多本地人对亚洲食物很感兴趣,甚至有人拿着古装宫斗剧中的照片问她是否能够买到类似的食物。
很多Kiwi被中国零食“征服”,最近不少华人朋友开始分享零食给本地同事们。
不少本地人也在亚洲超市购买“辣条”等中国零食。
顾客需要什么、网上流行什么,Cindy就卖什么,她在脸书页面上很活跃,随时了解顾客的需求,并快速反应上货,这家店不仅慰藉了很多华人的思乡之情,也满足了很多本地人对亚洲食物的期待和好奇。
当然店里也闹出不少笑话。
例如有顾客从店里买到“小笼包soup dumplings”,他们看到soup(汤)和dumplings(饺子),就想当然地以为是用汤煮饺子,便把冷冻的小笼包放入蔬菜汤中煮熟来吃,然后和Cindy说味道没有那么好,Cindy知道后便教他们拿蒸锅来做。
现在Cindy的店里还售卖蒸笼等,让顾客更好地用亚洲方式来烹饪。
还有本地人买了火锅底料,当作蘸料来吃。
这样的乌龙事件时有发生,只要是有时间,Cindy都会和前来购物的顾客科普做法,以保证他们买回去能在家里按照正确方法烹饪出来。
除了食物,Cindy的店里也会售卖一些亚洲礼品、饰品等,像是一个亚洲百货店。
“很多五六十岁的人,也来问我Tiktok上推荐流行的食物,他们想要买到什么亚洲食物,我都会尽量去满足,慢慢也形成了习惯,他们有关于亚洲食物的需求时,就会想到我。”
开店这五年,Cindy也遇到不少挑战。
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当地人接受并食用亚洲食物。
其次还有价格问题,因为运输成本等,小城市的超市价格可能还会比奥克兰等大城市要贵。
当然,遇到歧视也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有些顾客会觉得中国食品有安全问题,肉跟奶类不干净,甚至当着她的面都会说会致病。
这时候她就耐心给顾客解释,新西兰食品监管严格,任何进口新西兰的食品,都需要符合相应的食品检测标准,符合标准才放行,流入市场。
随着时间推移,尝试过亚洲食物的当地人会推荐身边的人来买,就这样“滚雪球”一样,靠着口碑,她的店撑了下来。
疫情之后,小偷小摸也比以前多了起来,她能做的,就是拿着店里摄像头拍下的视频去报警处理,但是比较庆幸的是,她的店没有发生抢劫等恶性案件。现在的发展,还算平稳。
04
“新西兰的生活稳定且幸福”
现在的Cindy,左手事业,右手家庭,生活稳定且幸福。
Cindy有着稳定的生活节奏,每周定时去打网球、上芭蕾课。闲来无事还会和家人一起弹钢琴、玩音乐。
平时有时间她还喜欢做烘培,会自己做蛋糕,甜品等。
每个周日,她会在家亲自做Morning Tea。会跟家里人一起享用,有时也会邀请朋友。从茶点到蛋糕,全部亲力亲为。
去年她还考取了SCA国际咖啡师证书,每天自己早起,为先生和自己各做一杯咖啡。
Cindy说自己很满意在新西兰的生活,她现在有温馨的家庭,“新西兰人很注重家庭,男人也会分担很多家务”,她有很多业余时间来发展个人爱好。
同时她也很为自己的这份事业感到开心,“很多人是过来之后买的生意,而我是白手起家做起来的,每一处都有我的心血,我很为它骄傲”。
作为一个从中国来到新西兰的移民,她依然很热爱中华文化,会让女儿学习中文,也会与家人一起庆祝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虽然城市不大,但是这里的人很友善,竞争力也小,在这里安居乐业,是一件很幸福的 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