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三代制冷剂产品R32。来源:巨化股份官网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何一华 李未来 北京报道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5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初步制定了2025年二代和三代制冷剂配额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案。

对此,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晓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25年二代制冷剂配额淘汰,行业供应进一步减少,其中R22及R141b淘汰量最大,约占二代制冷剂总淘汰量的近90%,对削减产品本身存利好支撑,对应其替代品三代制冷剂产品R32、R245fa亦有利好支撑。

事实上,在配额方案发布前,制冷剂市场R32内外贸价格已有上涨表现。隆众资讯制冷剂分析师孙亚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当下对制冷剂价格影响更大的是即将到来的四季度长协订单定价问题,目前来看,国内主流R32制冷剂厂商挺价意愿明显,部分品种价格较为强势。

配额征求稿出炉

制冷剂又称冷媒、雪种,通过自身的气态和液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实现温度的调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制冷剂完成了四代产品的迭代更新,变得越来越环保。其中含氢的卤代烃称为氢氯氟化碳为第二代制冷剂,不含氯的卤代烃称为氢氟化碳为第三代制冷剂。

国内来看,目前第一代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最大,已经完全被淘汰,第二代制冷剂即将被淘汰,主流应用的是第三代,在环保上第三代产品对臭氧层破坏能力较轻,但还是拥有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值。第四代制冷剂是最清洁高效的天然制冷剂,但成本较高,安全性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国内配额方案出台的背景,是《蒙特利尔议定书》对第二代制冷剂生产的定量约束。按照各国定下的协议,发达国家在2020年全面停止使用第二代制冷剂HCFCs,发展中国家将在2025年削减67.5%、2030年削减97.5%,仅保留2.5%的维修量。

据悉,国内已于2013年开始正式实施配额制度生产,截至2024年二代制冷剂已经累计削减50.1%,前面10年时间削减了50%,而后面只剩下5年时间需要削减掉另外的47.5%。目前我国制冷剂发展正处于二代加速淘汰,三代即将初步冻结的阶段。

根据本次发布的《2025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2025年度我国HCFCs生产和施用量分别削减基线值的67.5%和73.2%,满足我国阶段性履约任务要求,分别较2024年度削减5.12万吨和4.3万吨。

其中,R22生产配额为14.9万吨,较2024年度减少3.28万吨,内用配额为8.09万吨,较2024年度削减3.1万吨,削减幅度较大,分别达到18%和28%。另外,R141b、R142b、R123、R124生产配额将同比削减57%、64%、21%、19%。

二代制冷剂配额削减,也给三代制冷剂带来了填补空缺的机会。配额方案显示,在2024年度配额的基础上,根据HCFCs淘汰的替代需求、半导体行业对R41和R236ea的增长需求,增发R32生产配额4.5万吨、R245fa配额8000吨、R41配额20吨、R236ea配额50吨。

部分品种价格上涨

针对本次制冷剂配额征求稿,张晓梅告诉记者,随着行业供应进一步减少,对削减产品本身存利好支撑,尤其是制冷剂R22,目前其在售后维修市场仍有超5成的需求,相较供应端的硬性淘汰,需求端的需求减少存一定弹性空间,后续价格或延续高位运行,售后需求旺季价格仍有刷新历史高点预期。

国信证券测算,2025年R22内用生产配额分配为:巨化股份2.53万吨,东岳集团2.24万吨,梅兰化工1.99万吨,三美股份0.34万吨,永和股份0.22万吨。

那么三代制冷剂供应增加是否会导致相关产品价格下降?张晓梅告诉记者,“虽然R32供应增量,但考虑空调及相关行业需求合理增量预期下,年度内供需仍处平衡预期,且根据发放规则,行业供应高度集中现状仍较为明显,头部企业话语权或仍较强,对市场价格向好存一定利好支撑。”

今年以来,随着制冷剂供应持续减少,以及下游空调需求不断增长,部分制冷剂产品价格大涨。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9月20日,R22、R32、R125、R134a价格分别为3万元/吨、3.55万元/吨、2.95万元/吨、3.35万元/吨,相较年初分别上涨54%、109%、7%、22%。

在配额方案发布前,制冷剂市场R32、R134a内外贸价格已经出现上涨情况。不过业内对方案已有预期,价格上涨更多的是基本面因素,以及正在进行的四季度长协订单价格谈判。

张晓梅告诉记者,进入9月中旬,终端空调企业四季度长协订单商谈在即,企业端多表示虽年内供应有增量,但四季度多有检修计划,产能限定下供应量或有限,加之10月、11月出口市场需求或逐步增量,企业低价惜售意愿增强,内外贸市场价格近期均出现上涨表现。

对于制冷剂R134a价格上行,张晓梅表示,主要是随着年内配额的持续消化,部分企业配额消化进入尾声,供应能力逐步向大厂集中,企业多有限产保价之意,低价出货意愿不足,同时对外贸市场10月、11月需求亦有增量预期,进而推动R134a内外贸市场价格上行。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