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特别策划——“人大70年·寻访代表”。70年来,齐鲁大地涌现出一批批为民发声、为国奉献的人大代表,寻访他们,一起聆听履职故事和珍贵回忆,见证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山东的生动实践。
第一至五届、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第五至九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郎咸芬。(资料图片)
1956年6月,中南海怀仁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小郎,我看过你的演出,我没想到山东还有这么好的剧种。你们的演出非常好,希望你们继续努力,要好好把这个剧种发展起来。”会议间隙,周恩来总理走到21岁山东姑娘郎咸芬的座位旁,与她亲切交流。
这一幕,今年89岁的郎咸芬仍历历在目。
周总理口中的“演出”,是吕剧《李二嫂改嫁》,饰演“李二嫂”的正是郎咸芬。
1955年,郎咸芬增补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她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同年11月中旬至1957年初,她作为全国人大第一次派出国外访问的代表团成员,出访东欧六国。此后,她还当选为第二、三、四、五、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九届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
郎咸芬主演的《李二嫂改嫁》是吕剧里程碑式的作品。1954年9月,《李二嫂改嫁》参加华东六省一市汇演,一炮打响,最终获得了包括导演、舞美、剧本等的所有奖项,郎咸芬获得最佳表演奖。后来,该剧被搬上银幕,获得了当年的电影百花奖。
从1952年到21世纪初期,郎咸芬凭借《李二嫂改嫁》中的李二嫂、《朝阳沟》中的栓宝娘、《蔡文姬》中的蔡文姬、《梨花狱》中的武则天、《穆桂英》中的穆桂英、《桃花扇》中的李香君、《母与子》中的后娘、《沂河两岸》中的梁向荣、《山高水长》中的薛逢春、《苦菜花》中的冯大娘等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成为杰出的吕剧带头人。
1956 年,郎咸芬随春节慰问团到朝鲜前线,为志愿军指战员演出《李二嫂改嫁》。(资料图片)
几十年中,郎咸芬和同事把吕剧演出送到朝鲜战场、老山前线,提振了精神、鼓舞了士气;送到田间地头、街道工厂,宣传了方针政策、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郎咸芬荣获“中国戏曲现代戏表演突出贡献奖”,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荣誉称号。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这是郎咸芬对自己的要求。同样一个动作,别人练五遍她就练十遍,演不好、唱不好就不吃饭。她的老同事至今还记得在排练《李二嫂改嫁》时,深夜经常被宿舍窗外的声音吵醒,朝窗外一看,腰上拴着条粗绳的郎咸芬正苦练拉碌碡。
《李二嫂改嫁》的成功,得益于郎咸芬3个月的农村生活体验,她与村中寡妇刘大嫂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令她更加坚信,唯有深入扎实的生活体验才能让艺术生涯长青。演《山高水长》中的薛逢春时,她三到沂蒙,听故事人物原型王换于大儿媳讲婆婆的故事;61岁时,为了演好《苦菜花》中的冯大娘,多次跑到威海冯家镇听当地老人讲述冯大娘的事迹。
除了精心打磨现代戏,郎咸芬对传统剧目也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在《穆桂英》中,她演活了威风凛凛的巾帼英雄;在《蔡文姬》中,她塑造了才华横溢、气质如兰的汉代女诗人形象;在《桃花扇》中,她饰演风华绝代、正气凛然的名妓李香君……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深入生活中,发扬吕剧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形成真实质朴、富有激情的表演风格。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吕剧的传承人,郎咸芬一直将传承、保护和发展吕剧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振兴吕剧,一方面要依靠演员,不仅传帮带,还得挖掘好苗子;另一方面,要用百姓爱听的调子、爱看的形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她培养的众多吕剧优秀人才,大多都已成为各地吕剧院团的骨干力量,其中,高静、李萍、胡静华、吕淑娥等已成为国家一级演员。
除了吕剧传承人坚定的内驱力,国家的支持也让吕剧不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设立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吕剧“郎派”青年表演人才培训》,旨在做好吕剧“郎派”艺术传承发展,培养一批既懂吕剧文化,又能传承发展吕剧“郎派”艺术的创新、复合、高精尖表演艺术人才,这对于振兴山东地方戏曲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意义重大。
“要感谢党和人民的培养,要用感恩的心倾情回报,只要还能唱,我就要为人民唱下去。”这是郎咸芬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通讯员 屈庆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