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千难万险,也未阻挡 腾势 参数 图片 )成功的脚步。

当《黑神话》火遍全球,一位又一位天命人再度踏上西行之路,畅怀激情与热血,却也在低喃吟语中诉说着道途的坎坷。造车,亦如是。

在过去的数年里,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有着种种政策红利的加持,有着被视为“弯道超车”的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却仍有种种因素仿若拦路虎,让诸多企业在造车这条路上败北而归。

造车难吗?难!可如何打造成功一个豪华汽车品牌,更可谓是难上加难。不可否认,中国汽车产业对高端化的向往与热忱,恰恰恍若西行路,万般艰险,奔赴者却又久久不绝。

而腾势汽车,它做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启:不同凡响】

时间回到2009年,这一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超过1,350万辆,首次超越美国,并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伴随于此的,是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汽车产业。

也是在这一年,我国颁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产业规划》,旨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该规划指出,“在2012年之前,要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而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彼时,尽管汽车产销总量步入稳步增长阶段,但从品牌整体市场表现来看,固有的“低端”的形象仍照映在消费者眼中,品牌向上成了必行之路,比如吉利的英伦和 帝豪 、奇瑞的瑞麒和威麟等均在此列。

从全球视野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内燃机技术与海外有着明显的技术差距,追平技术将是旷日持久之举;相比之下,各国车企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则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如此一来,基于规划的提出与政策扶持逐步落地,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弯道超车”的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述背景下,比亚迪与戴姆勒(奔驰)一拍即合,在2010年3月宣布成立合作公司,合作生产新能源品牌电动车型;同年5月,双方在北京签署合资协议,成立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至7月底,该公司正式挂牌亮相。

在当时,比亚迪在电动汽车制造上的优势,已经得到了汽车行业的肯定,旗下已有F3DM和E6等成熟的产品,其中E6作为国内首款量产纯电动汽车,采用了比亚迪自主研发的“ET-POWER”铁动力电池,以超300km的续航领先市场,更是出口美国,备受各方青睐。

作为合作的另一方,戴姆勒是奔驰 迈巴赫 等知名豪华品牌的母公司,其在电动汽车架构方面也有着先进的经验。对于新一代电动汽车的研发,比亚迪汽车的电池、电控与电机技术,与戴姆勒在电动汽车结构与安全领域的专有技术将得到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与过往中国车企以本土市场换技术的合资之路有所不同,在这一合作中,比亚迪与戴姆勒处于平等合作的地位,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当时有分析指出,“此举(合资合作)将突出合作的互补性,全面促进比亚迪与奔驰汽车的技术交流与市场研发,比亚迪将借势此次机遇,突破品牌障碍,与奔驰实现互惠共赢。”

在2012年腾势品牌发布会上,比亚迪汽车董事长王传福的话语也对此做出印证:”比亚迪提供电池和驱动技术,奔驰有整车技术,比亚迪可以学到戴姆勒的经验、造车理念,戴姆勒则可以从比亚迪处获得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腾势品牌发布的同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仍保持着平稳增长态势。

相关数据披露,该年全年,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628款车型共生产2.48万辆,产量同比增长94%,其中乘用车1.47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33万辆,常规混合动力汽车1.04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千余辆。

虽然可以看到,201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与早年规划相差甚远,但也不可否认,产业布局已进入起步阶段;此外,该年6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发布,也为后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也是比亚迪彼时三年调整期的最后一年。

自2010年起开启战略调整,比亚迪将工作重心从过去的重视发展速度,逐渐向品牌、渠道、品质建设等转变——更加精益求精的网点数量、更加开放的宣传模式,以及更加严苛的品质管理,为企业奠定了向上发展的根基。

而在这三年调整期之后,便是比亚迪试图实现二次腾飞的全新布局。兴许是一种巧合,腾势之名,同样有着“腾飞而起”的意蕴,这与比亚迪的发展期许不谋而合。

毋庸置疑,在比亚迪向上发展的道路上,腾势汽车任重而道远。

《腾势汽车|斗罢艰险,浴火重生(下)》将在近期发布,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