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林珏瑶 陈甘露 张奕丹

OLYMPICS

2024

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人们更多看到的是这位四川“95后”运动员的实力和韧性——两年前第一次登上奥运会的赛场,邹敬园便拿下了男子双杠项目的冠军,而在今年巴黎奥运会上再度站上男子双杠的最高领奖台,让他成功捍卫了“地表最强双杠”的称号,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体操青年运动员的实力。

然而,邹敬园心里始终有一个未完成的目标:帮助中国体操男团重夺奥运会的金牌。这个念想在他12年前进入国家队后便深埋于心,也支撑着他带着伤完成了每一场比赛。

在巴黎奥运会结束一个月后,封面新闻记者再次对话邹敬园。与赛前接受采访时的状态相比,此刻的他更为从容和自信。谈及本次巴黎奥运之旅的感想以及接下来的计划,邹敬园称,中国体操男团的金牌依然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在新一轮的奥运周期里,他将继续向着这枚团体金牌发起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黎奥运会比赛直播截图

留在奥运赛场上的眼泪

体操男团决赛失利的那个晚上,至今仍然烙印在邹敬园的脑海里。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9日晚上,巴黎奥运会体操男子团体决赛在贝尔西体育馆举行,邹敬园和队友张博恒、刘洋、肖若腾、苏炜德组成的中国队对战日本队。

决赛开始之前,中国队夺金已被视为十拿九稳。根据此前资格赛的成绩,中国体操男队以263.028分暂时位列第一,领先同组对手日本男队2.434分。人们期盼着5名中国体操健将能在巴黎的赛场上重夺这枚金牌——自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冠之后,中国男子体操队已经连续12年未再获得金牌。

邹敬园在这场比赛里参加了鞍马、吊环、双杠三项。吊环之下,是他与伤病的较量。在赛场上,突然袭来的疼痛一度让刚刚上场的邹敬园痛到抬不起手。凭着毅力,他兑现了在赛前和教练许下的誓言:“只要我的胳膊不飞出去,只要剩一层皮在,我就能把动作拉下来。”那场比赛,邹敬园在吊环项目拿到了14.933分。

但这个成绩还是未能让中国体操男团夺得金牌。最终,中国队以0.53分的差距惜败日本队,金牌之梦再次破灭。

比赛宣布成绩的那一刻,邹敬园忍不住掉下了眼泪。眼泪夹杂着崩溃、不甘、遗憾,还有对自我的怀疑。彼时,看到身边日本队的教练与队员因胜利而激动哭泣,他的心像被重重击打了一下。

邹敬园回忆,他在心里不停地问自己:“是我们没有日本队好吗?是我们没有比日本队练得苦吗?是我们没有日本队敢去拼吗?我们离冠军那么近,接下来要在有肩伤的情况下再练四年,我能坚持吗?”

回到奥运村时,已经接近半夜十二点。邹敬园和队友们都没有睡觉,在奥运村里漫无目的地散步,走了近两个小时。这些问题在他的脑海里萦绕不去,但他也清楚,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改变当下的结果。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种失败带来的痛苦刻在记忆中,激励自己继续努力。

几天后,在男子双杠决赛上,邹敬园以16.2的高分,实现了卫冕。完成所有动作、双脚落地那一刻,他发出了一声怒吼——“当时我心想,我的巴黎奥运周期三年结束了,组织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

入队12年,铸下想赢的决心

帮助中国体操男团在奥运会赛场上赢得金牌,这个心愿从12年前就在邹敬园的心里扎根。

1998年,邹敬园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市。3岁那年,在幼儿园里的他被前来选拔体操苗子的教练李小兵选中,在2002年开始进入宜宾市业余体校进行业余的体操训练。

在一众小孩子之间,邹敬园的四肢修长,上肢力量比较突出,具备了体操选手应有的身型优势。在日复一日的训练里,李小兵发现邹敬园有一股吃苦耐劳的韧劲:别的孩子练习一遍时,邹敬园往往会练习五遍甚至更多,也比其他人更熟练地掌握动作,这也为他之后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后,邹敬园被选入四川省体操学校学习,开启了更为专业和系统的训练。2012年顺利入选中国国家体操队时,那一年,他刚满14岁。

进入国家体操队后,邹敬园曾因比赛失利陷入低谷,但大部分时候成绩耀眼:2013年,邹敬园在全国首届青运会包揽了全能、吊环、鞍马、双杠四枚金牌和自由操的银牌;在2017年天津全运会体操比赛夺得双杠冠军后,他在蒙特利尔世锦赛双杠项目上再次夺冠,成为了世界冠军。

在2022年东京奥运会摘得的男子双杠金牌,在邹敬园心里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参加巴黎奥运会时,他的心态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渴望再次拿下金牌,这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更是为了不辜负祖国的培养和团队的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敬园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 张奕丹 摄

在国家队的12年间,邹敬园不止一次听说过前辈们辉煌的赛绩:在中国体育事业尚且不算发达的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体操王子”李宁等中国体操运动员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靠着“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的训练原则,在奥运会赛场上屡屡夺冠。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体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考验。面对成绩的起伏,邹敬园也深深感受到了“传承”二字的重量——在他看来,团体冠军才能代表中国体操的绝对实力,代表这个优势项目的传承、代表国家体育综合实力的强大。

“每一代体操人的目标都是在奥运会上拿到男子团体的冠军。”邹敬园说,而如今,实现这个目标的重担落在了他和队友的身上。

和击不倒的“敌人”成为朋友

在启蒙教练曹治国的印象中,邹敬园是一个对自我要求很高的人。为了追求更高的水准,他常常会给自己加练。然而肩上顽固的伤病,成为了他不得不面对的“拦路虎”。

邹敬园的肩伤他在备战2018年亚运会的时候留下的。彼时,他想在个人全能项目上去突破“上限”,练着练着,肩膀受伤了。

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肩膀上的伤成为他最大的敌人。为了尽可能养好伤,他不得不基本放弃了吊环和个人全能项目,但伤病依然如影随形。伤愈、复发、再伤愈……这样的循环就像死结,年复一年地考验着他的身体与意志力。

“我到底该不该练下去?”直到备战巴黎奥运会的时候,肩伤终于有所缓解,但此刻的他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挣扎:如果不练,保持现在的水平,参加团体比赛应该没有问题,但难以突破自己;如果要练,就要经历上万次高强度的训练,肩膀上的伤可能会再度复发。

邹敬园最终选择了前者。今年5月。在提前入围巴黎奥运会名单后,他想给自己的动作加一点难度,不出所料,肩膀又受伤了。

每次受伤,都意味着有一段时间没办法正常训练,邹敬园也因此陷入到难过和自责的情绪中。更难受的是,伤口带来的疼痛感也打乱了他的生活。

如今,睡一场好觉对邹敬园而言变成一种奢侈。每天睡前,他必须把手臂压在身后,一旦在睡觉时无意识地翻身或者把手抬起来,肩伤的疼痛就会将他从睡梦中唤醒。

这种尖锐而持久的疼感往往还会持续到隔天早上。“每次睡觉之前,我们都会在心里想,今天好好休息,明天起来会不会好一点?”邹敬园说,事实上,每天早上他还是会被钻心的疼痛痛醒。

下一个四年,不变的目标

结束巴黎奥运会回国后,邹敬园治疗肩膀上的伤,也回了趟老家,陪陪家人父母,带着家人看了期盼已久的刘德华演唱会。

相比训练的日子,这段时间比较悠闲,通常也是最迷茫的时候。回想三年前参加完东京奥运会后,看着骨折的手腕,当时的邹敬园心里也很迷茫,“我会问自己:我还能坚持下去吗?我还能达到最高的竞技状态吗?”

神奇的是,当他打着封闭参加比赛后,发现骨头的裂缝之间增生,手腕居然好了。“那件事让我明白,不要去问自己能不能,因为我要做的是挑战,而不是去解决一个问题,只要选择了去做,去完成就好,去面对伤病,去学会和时间做朋友。”邹敬园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敬园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 张奕丹 摄

在下一个四年,邹敬园给自己设定了新的目标和计划:他想尝试练习两个新动作,也想多多练习单杠,补齐自己的短板。

这些计划都是为了终极目标——代表中国体操男团,再次站上世界之巅,夺回那枚沉甸甸的金牌。

“第一年,我可以去尝试我的新动作。”邹敬园坦言,“但如果这个新动作对于我的个人项目和团体而言没有特别大的帮助的话,我也不会选择去做。”

尽管极度渴望再次夺得冠军,但在赛场之外,邹敬园很少去想输赢这件事。在他看来,给自己树立假想敌会分散注意力。相比于挑战对手,他更愿意挑战自己。“(我要思考的)应该是怎么能在体操这个舞台上更持久,同时一直保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邹敬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