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一身粗布红衣、骑着一匹白马的女英雄穿梭在东北的雨林中,这并非影视剧中的剧情,而是赵一曼的真实写照,当年她更是被誉为“红枪白马女政委”。

时光荏苒,全国人民都没有忘记她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上抗日道路

晚清风雨飘摇之际,赵一曼出生于四川宜宾外的一处小山村里。

要说按照成分分类,赵家还属于封建地主家庭,有了这样的初始条件,赵一曼也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成长的过程中,赵一曼却从地主家庭的角度看到了世间的太多不公,逐渐产生了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

大家庭中,大姐夫郑佑之是一位共产党员,在他的影响下,赵一曼阅读了很多书刊,也接触了新文化思想,树立起人生目标。

黄埔军校第六期也是该军校第一次招收女学生,赵一曼选择报名,很快通过录取。

全家人站在宜宾合江码头为她送行,纵使她有万般不舍,这条路终究也是踏上了。

只是,这一去,就是永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时代的赵一曼也彰显出极强的领导力,1926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看到叶挺将军正率领北伐军讨伐军阀时,她毅然决定投身于军营,头也不回地踏上了充满热血男儿的革命道路。

好在,赵一曼并不孤独。

蒋介石背叛革命后,革命进入了极为危难的关头,同志们各奔东西,赵一曼选择前往苏联深造,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陈达邦。

相同的志趣也让他们亲密无间,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两人总是形影不离。

天下不太平,有情人也很难终成眷属,离别的时刻还是很快到来。

回国通知到来的时候,赵一曼肚子中已经怀了宝宝,可她仍然决定回国,在南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工作。

1931年开始,全国局势再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日寇快速占据东北全境,为方便管理,他们设置了庞大的伪军、警、宪等组织,加入其中的人大多是地痞无赖,在配合残暴日寇的过程中,手段总是极为血腥。

除了“伪满洲国”外,日寇还在各省建立起伪省政府,其中又包含很多“警察厅”,他们无孔不入,对抗日武装实施镇压。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总是与群众紧密相连的,可日寇却采取了“集团部落”的方式,用烧房、残杀的方式逼迫老百姓迁入“部落”当中,只有一个供进出的门,以此来隔绝共产党抗日武装与群众。

整个东北都陷入日寇制造的阴霾中,而赵一曼则接到重要任务:去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

她的孩子“宁儿”年龄还很小,母女俩在照相馆拍摄了唯一一张照片,随后赵一曼就踏上了前往东北的道路。

由于她并非关外人,口音也很明显,只要一开口必然会被怀疑;想要实现大规模抗战就必须得坚持发动群众,这对赵一曼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没人能说清楚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抵达游击区后,赵一曼住在吕大婶家中,吕大婶让赵一曼装哑巴,平日里就跟着自己提着鸡蛋过日寇岗哨,每当日伪军要搜查她们的时候,吕大婶就赶忙说:“这是我的哑巴闺女。”

在吕大婶的帮助下,赵一曼走进了很多农家宣传抗战,动员起了不小的抗战力量。

赵一曼出任铁北区委书记时,一次在农民家开会,没想到开会的过程中日伪军突然进村,赵一曼就被堵在了村子里,费了很大力气才勉强逃脱。

与死神擦肩而过,对她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

1934年,由于哈尔滨地方党组织遭到破坏,与她搭档多年的老曹被捕牺牲,这使得赵一曼的处境更加艰难。

工会成员得知敌人要抓捕赵一曼后,立即假装成卖鱼的商人敲了赵一曼的家门,用俄语喊着“卖鱼”,并不停使眼色;赵一曼从鱼肚子里找到了纸条,提醒她马上逃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不及多想,赵一曼马上换上黑色面纱向外走去,走两步就遇上了特务,还好赵一曼会几句俄语,这才勉强安全转移。

进入抗联后,工作更加繁重、危险也更多。

赵尚志当时是第三军军长,珠河就是主要游击区。

由于不凡的军事素养,赵一曼很快被任命为第三军第二团政委,也就是那段时间,山林中多了一个红衣白马的传奇。

抗战需要大量的枪械武器,日寇却采取封锁政策,使得抗日联军无法获得武器补给。

一次,珠河下游地区有部队搞回来一部分枪支,但没法运回来。

关键时刻,赵一曼主动站出来表示:“我去运。”

过岗哨的时候,赵一曼将枪和子弹全部藏在粪车中,检查站的伪军捏着鼻子喊道:“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