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卷时代,成绩单好像是衡量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关键标准,也是所有家长最大的焦虑来源。你是否也曾陷入过“鸡娃”的困局?又担心一味地“鸡”成绩,容易导致孩子“畸”形生长?想让孩子全面发展,“高段位”家长该如何破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深圳市高级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北校区执行校长王丽做客宝安图书馆“师者说”,以《解开孩子全面发展的密码》为题开展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作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拥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王丽校长,还拥有一重身份——清华大学家长。今年夏天,她的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讲座中,王丽校长通过自己做老师和校长的经验,以及回顾自己孩子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家长应该如何缓解焦虑,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全面发展,使孩子学习与兴趣同步,并具有坚毅的性格、深刻的思想。现场以及线上5000多位家长聆听了讲座。

活动还设置了圆桌对话环节,邀请家长和学生代表一起上台,由教育大事全媒体创始人、总编辑王烨主持,与王丽校长展开了一场精彩对话。“师者说”活动由教育大事协办,在“探校记”官方平台进行全程直播,错过直播的朋友可以在“探校记”视频号中观看直播回放。

大事君也为粉丝朋友们整理了这场干货满满的讲座内容的文字版,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做更智慧、不焦虑的家长吧!

以下内容整理自王丽校长的讲座,内容有删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丽校长讲座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今天能在宝图这个平台与大家共同探讨教育,特别是关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解开孩子全面发展的密码。每当我们谈及教育,就永远不会冷场,因为教育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在座的每一位,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或许都能在教育的热点与痛点中找到共鸣。

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从“三更灯火五更鸡,更是男儿读书时”等劝学诗句就可以见得。然而,在当今社会,超常学、超纲学、超时学的现象日益普遍,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打破认知差”“弯道超车”“不能输在起跑线”的言论,这些都在加剧家长们的焦虑情绪,进而推动了教育的内卷化,形成了“剧场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我想强调的是,重视教育并不等同于教育的内卷。内卷的本质在于:由于存在教育资源差异化,家长为使孩子在中考和高考中能考上好的学校,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巨大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导致教育资源过度集中,而教育质量却并未能显著提升。那么,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尤其是面对AI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呢?

基于我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对众多全面发展优秀孩子的观察与分析,我总结了三个关键点:兴趣为基,坚毅为柱,思想为梁。这三者共同构建了一座面向未来的教育大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趣为基

兴趣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和志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趣

有趣,是兴趣的起跑线。它往往源自于我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这种感官上的吸引,如同昙花一现,短暂而强烈,常言所谓的“三分钟热度”便是如此。但正是这份短暂的好奇,为孩子们打开了探索世界的大门。

乐趣

乐趣,则是兴趣的持续动力。当孩子们从简单的感官好奇,逐渐深入到对事物内在逻辑、背后故事的理解与探究时,兴趣便升华为了乐趣。比如,一个孩子从喜欢听歌,到开始研究歌词、作曲家的故事,甚至歌手的背景,这种从听觉享受转变为知识探索的过程,就是乐趣的体现。同样,喜欢打篮球的孩子,从单纯的运动乐趣,扩展到研究赛事、球员、装备乃至整个篮球文化的深度挖掘,也是乐趣在推动他们不断前行。

志趣

志趣则是兴趣的最高境界。它超越了简单的喜欢与享受,成为了个体终身的追求和职业的使命。以丘成桐先生为例,他从小虽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但青少年时期却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份兴趣最终发展为了志趣,使他成为了数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者。丘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当兴趣成为志向,其力量足以推动一个人成就非凡。

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如何帮助孩子们发现并呵护这份宝贵的兴趣呢?

学校方面,我们深圳市高级中学一直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从艺术教育到科技教育,再到体育教育,每一门课程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探索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我们通过设立少年科学院、少年工程院等特色学院,提供几十门专业课程,旨在激发孩子们的“有趣”,进而引导他们走向“乐趣”,最终可能触及“志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庭方面,家长们更是孩子们兴趣发现与呵护的重要伙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点各不相同。家长应细心观察,及时捕捉孩子们的兴趣敏感期,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比如,对于喜欢科普书籍的孩子,就应该提供更多科普类读物,而不是盲目推荐文学书籍。同时,当孩子们的兴趣与学业发生冲突时,家长应学会平衡,优先呵护兴趣,同时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学业不受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呵护兴趣,关键在于因势利导。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醒我们,每个孩子在不同领域都有独特的潜能和天赋。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顺应他们的兴趣发展,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孩子们在兴趣的引领下快乐成长,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毅为柱

在我的教育理念中,坚毅是支撑孩子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的重要支柱。坚毅就是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们常常会发现,那些最终取得成就的人,并不一定是起初就拥有先天优势的人。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当我们将时间线拉长到一年、两年,甚至更长,会发现那些持续努力的人,最终总能达到或超越平均水平。

对于孩子而言,拥有坚毅的品质,不仅能帮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更重要的是,这种品质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坚毅的品质呢?

培养积极心态

积极的心态是坚毅品质的基石。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给予正面的反馈、以及鼓励孩子面对挑战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

●设定合理目标:目标不宜过大,而应分解成小目标,让孩子在一步步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积累成就感。

● 正面反馈:及时给予孩子正面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被看见、被认可。

●时间管理:教会孩子时间管理,让他们学会合理规划时间,高效完成任务,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营造支持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营造支持环境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尊重孩子的选择:在孩子有能力做出选择时,家长应给予充分的自主权,让孩子在尝试和实践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

●承担选择后果:让孩子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这样既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又能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

●适度放手: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和探索。校园是试错成本最低的地方,允许孩子犯错并从中学习。

创造挑战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培养孩子坚毅品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坚持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坚持一项或几项自己热爱的兴趣爱好。在坚持的过程中,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还能培养他们的坚毅品质。

●面对失败:让孩子明白失败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调整策略、再次出发。通过失败的经历,让孩子学会坚韧不拔、持之以恒。

●形成闭环思维:教会孩子设定目标、制定计划、采取行动、接受反馈、调整策略这一闭环思维模式。让他们在不断尝试和调整中逐步接近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想为梁

接下来,我想深入谈谈“思想为梁”这一教育理念,当前,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钱学森之问等课题,都在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和积极应对。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深受两个教育理论的启发,愿与大家分享。

首先,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认知思维层次理论。他将思维分为六个层次,其中低阶思维包括记忆和理解,而高阶思维则涵盖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孩子高阶思维的培养,而非仅仅停留在记忆和理解层面。这是因为,高阶思维能够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具备更强的解决问题、创新创造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培养孩子高阶思维的过程中,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最佳干预时机是在幼儿和小学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可塑性极强,是培养高阶思维的关键时期。用数学来举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益智类游戏,如火柴棒游戏、数独等,来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图形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语文学科上,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将阅读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比如,在我的孩子八岁左右,我发现他对文学类书籍并不热衷,反而对历史故事情有独钟,尤其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这让我意识到,与其强迫他阅读不感兴趣的书籍,不如顺应他的兴趣。于是,我们为他购买了三国连环画,全家一起沉浸在三国的故事中,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也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了知识。

我们还通过讨论和分享,激发了孩子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每次家庭聚餐时,我们都会围绕三国人物展开讨论,孩子会分享他的看法和喜好,这种思想的碰撞和输出的过程,正是培养他高阶思维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加深孩子的印象和理解,我们还安排了实地探访。带着孩子去湖北的古隆中、赤壁古战场等地,让他亲眼看到书中的场景,感受历史的厚重。这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习方式,让孩子的知识体系更加立体和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过分追求眼前的成绩和分数,关注孩子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无论他们将来走向哪个领域,都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走得更远。

以上就是我关于兴趣为基、坚毅为柱、思想为梁的教育理念分享。最后我想引用教育局长送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做一名不功利、有定力的家长或老师,一定会助力孩子健康成长、行稳致远,走向胜利。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桌会议环节

王丽校长干货满满的分享结束后,现场进入圆桌对谈环节,本环节由资深媒体人、教育大事全媒体创始人、总编辑王烨主持,并邀请资深阅读推广人及家长李黎众女士、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的黄于桐同学作为对谈嘉宾,一起与王校开展一场关于教育的深度对话,他们对教育有哪些见解或困惑呢?一起来听听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烨

刚才王校从三个方面做了分享,不知道两位听了讲座后,有没有哪些话题想与王校进一步交流?每位可以先提一个问题。

●李女士

刚刚聆听了王丽校长的分享,我受益颇多。您分享的三个内容都让我很有感触,尤其是“兴趣为基”,因为在我儿子小的时候,我们也广泛撒网,带着他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想培养、发掘孩子的兴趣。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看到了他的兴趣、也培养了他的乐趣,但是在志趣这一块好像没有做到。所以我很想请教一下王丽校长,如何能够把孩子的乐趣和兴趣培养成志趣?

●王丽校长

我在研究心理学时发现,青少年、甚至是在28岁之前的成年人,可能都还定不下来,但是我们只要能够呵护住他,让他继续往前走,大概率是等他走出大学、甚至走上社会之后,他有志于成为哪方面的领军人物的时候,才能慢慢做起来。

像我刚才举的丘成桐的例子,还有我比较崇拜的雷军,他们就是由最开始的有趣变成志趣,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所以现在您还不用太着急,其实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培养不了了,主动权在他自己手里,我们要做的是长久的陪伴,来静待花开。

●黄同学

我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提一个问题,刚刚在志趣方面的讨论中,我有一点比较疑惑:比如我对某一个东西感兴趣,但是在后天的学习中,我可能会遭受到挫折,进而产生迷茫且犹豫的情绪,我会想“坚持到底有没有意义”“我会不会因此被别人超过”,之后就会慢慢遗失对这样东西的兴趣。

所以我想问一下王丽校长,有没有办法可以帮我们走出这一种对于兴趣的负面状态,然后让自己坚持下去?

●王丽校长

很多孩子也好,家长也好,都会觉得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没有一帆风顺。我学了这个东西,一是浪费了我很多时间和精力,它又没有给我带来愉悦的感觉,我到底还要不要坚持了?

这就回到我们这个点,你最开始选择它,而且走了很多年,首先说明你是喜欢它的。第二个点就是坚持,但是在坚持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挫折、失败或者很多坎,这个时候我们要寻求帮助。我也举一个小例子,我一个朋友的孩子是从小就开始拉大提琴的小姑娘,到四、五年级遇到了瓶颈,这个时候她就在想要不要放弃。刚好那个时候我们有一个同伴互助群,在过年的时候每家大人、小孩会分享这一年的收获、失败和成功。

在做分享的时候,她说去年的自己一直在想练大提琴干什么,虽然最初是喜欢,后来觉得是“妈妈让我练的,不是我想练的。”可是当她听到一个哥哥在分享时说,既然开始了就要坚持,这个时候是在挑战自己的极限,可能走过这个坎之后就过去了。听完分享后,她特别激动,回家之后又拉起了大提琴,告诉自己这是我自己想练的,这是跟踪了两年的一个案例。

所以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要允许自己稍微停一停、放一放,但是不要怕再回来继续坚持。

●王烨

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的教育内卷问题,大家都不愿意看到,但是又不得不为之。对此,两位认为应该如何坦然地面对“卷”?

● 黄同学

我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平衡,我身边的同学们确实很努力,基础也比我好,我一开始会焦虑会不会被他甩一大截?但是到后面我慢慢发现,一直处于这种紧绷的状态,对我自己的学习成绩非常不利。所以说,我会在平时比较松弛的状态和同学带给我的压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尽量让自己保持在这个平衡上面,做到每一次都进步一些。

● 李女士

我觉得家长卷不可怕,害怕的是孩子卷。就像刚才校长说的,要明晰这件事是家长要做的还是孩子要做的。如果孩子愿意卷,他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了乐趣,而且你觉得他有非常好的内驱力,反倒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孩子本身他自己不愿意,家长还要在旁边逼着他选,可能连亲子关系都会存在很大的问题。

● 王丽校长

我觉得家长说的特别好。第一,卷根本不可怕,就是看他自己愿不愿意卷。如果我自发愿意卷,他就是正面的、积极的,如果被别人催着卷,那就是被动的、消极的。

第二,卷的过程中一定经常要停下来反思,我的初心是什么。我们经常被裹挟前行,然后突然停下来就忘了我来干啥了?就像超市搞活动,所有东西都打折,我就买了一大堆东西,但是其实在这付账之前,可以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边,想想今天来是干什么的。

第三,怎么卷出质量来。有了初心和目标,就可以在卷过程中分析自己优势劣势,你拼你的优势,你就卷过了他,其实就是大家在不同的路上卷,最终可能结果是一样的。

●王烨

信息时代,手机是一个重要的通讯工具,很多学生都有使用。但是相信许多学生和家长都会面临手机沉迷和手机管理的问题,不知道两位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困惑?

● 黄同学

其实我和我妈妈在手机使用的情况上,一直有分歧。她比较主张把使用手机的时间限制得死一点,比如一天中什么时间使用、使用多长时间、不能超过多久等等。但是我自己的看法是我希望它作为一个通讯工具,最主要的作用是和我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保持联系。然后我们现在的协商结果就是她可以把时间放松一点。

● 李女士

其实目前我自己也没有找到好的办法来解决手机管理的问题。因为现在你不能脱离这个时代,用禁用手机去堵他是行不通的一件事情。如果去疏通它,比如时间管理,其实他在其他时间也会想着手机,所以感觉这种疏通也不是特别有效。

●王烨

我之前听过王丽校长讲过孩子的手机管理,你可以再分享一下这一段故事。

● 王丽校长

孩子现在的主任务是上学,学校是有明确规定不能带手机进校的,这个时候家长要跟学校达成一致,如果他今天带手机去学校了,你要让老师把他的手机收了,这就首先保证了他的大块时间没拿手机,这样他就不会养成手机不离手的习惯,这是从源头上解决。

然后家庭沟通这块怎么解决?我认为要有一个规则意识,在这个约定的过程中,会发现大家在互相磨合和妥协,同时把选择权交给他,破坏规则之后要承担后果。还有是疏和堵的结合,有了前期的规则意识和循序渐进之后孩子慢慢就会有自控力,他还是自己希望把手机管好,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配合孩子去摸索到最适合他的办法。

●王烨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发,大家普遍的看法是:社会节奏快、学习压力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多等因素导致家长、孩子的双重焦虑与压力。对此,两位怎么看?身边的人有类似问题吗?

● 黄同学

在焦虑方面,我觉得要是能达到打心底里坚信自己的方向是对的,就可以很好地缓解我的焦虑,对于我整个人状态的协调也会有比较强内驱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人际交往方面,我有一个同学天天找我说他们班的人不理他,他要怎么办?我觉得对这一种事情的看法,就是要真正认识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对缓解焦虑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 李女士

我来说一下我的一个故事,我曾经为我儿子的学习成绩焦虑到差点抑郁,那是他中考之前,当时的我就像刺猬一样。但是有一天中秋节晚上我实在是睡不着了,然后我就拉着我先生到天台,那个时候正好是黎明时分,可以看到月亮还在天空上挂着,这边即将有冉冉升起的晨阳,我就希望月亮可以多留一会儿,太阳可以慢慢升起,但是自然是不会为了你一个人停留的。

就在那一刻我就认识到,我虽然是他的妈妈,但是我不能够左右他的人生,我能做的就是陪伴,我要遵循他自己生长的自然规律,我不能要求他成为我想要的那样的人。当我认可我这份笃定,那就不存在所谓的焦虑了。

●王烨

王校,您作为校长,又是一位优秀的家长,应该更有发言权。

● 王丽校长

我认为,首先家长要正视孩子的情况,要早发现早干预,不要去逃避它。其次,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一定要正视心理咨询,现在深圳市对心理教育相当重视,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情况,就像你感冒、发烧,要去看医生一样的。还有就是一定要有一个兴趣爱好,比如说你看没有几个运动员会有心理问题,因为他们有释放。但是也有些小孩不爱运动,但他要有一个兴趣点,就可以去释放了。

我们原来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他在班里面不跟别的孩子交流,甚至还有一点暴力倾向。但是有一次我们上书法课,他比所有孩子都学得好,后来老师还给他发了个证书。这就是给他的一个出口,一个生存的空间。

●王烨

最后我想问一下王校,可能也是在座以及线上的朋友们非常关心的话题,优秀的学霸到底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以及您的孩子今天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他自身的哪些品质,家庭在其中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 王丽校长

我们还是回到那个点,培养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孩子,可能比考上一个好大学更重要。

孩子他的一生很长,考大学不难,只是考好大学很难,而且在大城市比如深圳考好大学就更难,为啥?因为深圳的父母是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家长,可是分给深圳的好大学指标并不多。原来人家做过一个分析,比如说清北每年毕业生是5000,80%留在了一线城市,可是全国轮到他的孩子再去考的时候,清北的录取指标是分散在全省的,并不是只集中在大城市,所以轮到他的孩子头上的指标就很少。所以就回到起点,我们要培养什么孩子?

培养一个健康阳光的孩子。我刚才说的三个点,就是要培养一个以他的兴趣为起点,培养坚毅的品质,而思维根据他的兴趣爱好来顺势利导地引导他就ok了,这个孩子一定会走得很远,即使他现在考不上好大学,他只要拥有这样的品质,也会走得很远。

而作为父母来说,首先是对孩子要有个长期规划,不能忘了初心;第二智慧陪伴,不要非黑即白的教育,一定是在互相磨合的过程,所以我们也会经常跟孩子道歉,希望他原谅爸爸妈妈这件事情处理得非常不好,这种智慧的陪伴很重要;第三个点是共同成长,孩子在学习,我们也要学习,不能用以前我们父母教我们的方法来教这个孩子,拿过时的方法去教他,反而会限制他的发展。或者说现在AI都有了,但是你不去学习了解,你怎么跟他对话呢?所以要跟孩子共同成长,这是作为家长的一些要求。

● 王烨

最后一个问题,我想交给黄同学做个提问,你可以代表你自己,也可以代表很多的高中生,向王校提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 黄同学

我想提一个比较能代表高中生和我自己最关注的问题,就是怎样学好数学?

● 王丽校长

数学真是个世界难题,所有的孩子觉得数学好了就好了。现在大家可能发现今年的高考数学很难,物理也很难,生物好像也很难,其实这也是国家未来的一个方向。回到起点上来想,现在题目考得越来越灵活,越来越综合,它考什么?它是想让你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说在学知识的过程中,一定去找它的深层逻辑,第一你要想出题的人是想考什么,在考什么的过程中他想用到哪个理论,这个理论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所以你可能有时只花了做一道题的时间,但是就可以解决了这一类的题。

数学也需要一定的刷题量。很多孩子高中70%~80%的时间都在数学上,因为觉得数学好像什么都好,但其实是因为刷了很多无效题。第一,我觉得一定的刷题量是需要的;第二,针对不同的题型,要花时间去琢磨透。到现在我都工作20多年了,我还记得高三那一年,晚上睡前我经常会躺在那把今天做的数学题在脑子里过,过到睡着了,然后脑子浅层睡眠的时候还会过那些题,慢慢地就把这些题的逻辑联系起来了,就想通它的道理了。所以平时白天是很难有时间去思考它,但是你晚上留一点空白的时间去把你今天学的内容,尤其是理科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你就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知识点也连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丽校长的推荐书目

《摆渡人》

作者:徐扬生

出版社:深圳出版社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作者:(美)玛滋丽施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运动改造大脑》

作者:(美)约翰·瑞迪、埃里克·哈格曼

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屏幕时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

作者:(加)希米·康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根据深圳宝安图书馆《师者说》第四季——

王丽校长讲座整理,内容有删节

整理:宜观、来也

版式: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