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个关于中国军事历史上的人物再次被提起。这一年,曾经担任对外贸易部部长的老干部李强,提笔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中央。

这封信的内容看似与时下的经济、政治议题毫无关联,但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李强的信并没有讨论外贸政策,也没有涉及当前的国际形势,而是直指一件与中国革命历史相关的事件:他认为在80年代编纂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36位军事家名单中,遗漏了一位非常重要的军事人物——彭干臣。

这封信不仅唤起了人们对彭干臣的回忆,也让这一位曾被历史遗忘的革命人物,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从黄埔军校的优等生,到苏联的留学生,再到参加北伐和南昌起义,彭干臣的一生充满了革命激情。

然而,在那动荡的岁月中,他的名字却逐渐消失在主流叙述中,甚至在如此权威的军事百科全书中也未能留下一笔。那么李强的信可以使得彭干臣被编入名册吗?他可以成为那36位军事家额外添加的一位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遗忘的军事家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同时也是中国重新审视过去、总结革命经验的重要时期。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作为一部总结中国军事历史、整理战略战术理论的重大工程,应运而生。这部由权威专家学者汇编的巨著,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在国际军事学界占有重要一席。

然而,这部百科全书中所评选的36位军事家,却遗憾地未能将彭干臣囊括其中。

彭干臣,字良材,生于1901年,湖南人。他的人生轨迹从一开始就与革命紧密相连。作为黄埔军校的一名学员,彭干臣的军事才华得到了专业培养,成绩名列前茅,因此得到了前往苏联深造的机会。

在苏联期间,他深入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并对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战争战略有了更深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中国后,彭干臣立刻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中。1926年,他积极参与了北伐战争,作为一名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他担任了重要的指挥工作,战功赫赫。

但命运多舛,随着蒋介石在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彭干臣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