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

通讯员 李诗然 潘洪娟

近日,一名出生体重仅有2150克的早产宝宝,在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新生儿病区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产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的全力协作下,历经21天积极救治,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现已顺利出院。

患者和医护合影(通讯员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和医护合影(通讯员供图)

8月21日凌晨2时,于女士由于提前破水,被120紧急送往泰康同济(武汉)医院。通过产科绿色通道,值班医生立即进行了羊水结晶检查,提示胎膜已经破裂。鉴于胎儿尚未足月,若此时出生将面临胎肺不成熟、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等问题,严重者后期可能会有脑瘫的风险。经与产妇、家属沟通,产科团队为于女士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

在保证孕妇和胎儿安全前提下,产科医生立刻予以保胎、抗感染等相关对症治疗。经过48小时促胎肺,于女士宫缩逐渐规律且疼痛感加重,早产临产了。考虑到继续保胎,宫内感染风险会逐步增加,医生建议于女士顺其自然,阴道分娩。

产科、新生儿科及麻醉科经过详细的讨论后,为早产儿的分娩与抢救做好了充足准备工作。8月23日晚,于女士顺利分娩,然而宝宝仅有2150克,皮肤颜色苍白,全身软瘫无力,没有哭声,医生立刻为宝宝进行清理呼吸道、正压通气等抢救,很快一声清脆的哭声响彻产房,宝宝皮肤颜色开始变得红润,四肢有力,医护们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由于新生儿未满32周,属于早期早产儿,通过绿色通道,又迅速转至新生儿科进一步诊治。

由于该产妇有妊娠合并糖尿病、肝功能异常,孕期产检还发现胎儿右下腹囊性包块,此次系31+5周早产,胎膜早破3天,宝宝出生时脐带螺旋样扭转数周,出现了呼吸窘迫、呼吸暂停、低血糖等情况。经过精心考虑,从呼吸支持到营养供给,新生儿科医生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在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下,宝宝渡过了重重难关,经无创呼吸机支持呼吸转为鼻导管吸氧,状况好转后又改为头罩给氧。对症治疗3周后,宝宝情况明显好转,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于9月13日顺利出院。为了感谢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于女士特地送上了一面锦旗,赞扬她们“心系新生命,暖心如家人”。

“对于小于32周的早产儿,本身重要脏器功能发育不成熟,加上母子多种高危因素叠加,心肺功能相互影响,给治疗带来不小的困难。好在经过我们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该患儿终于顺利出院了。”该院新生儿科主任陈燕梅表示。

陈燕梅介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一种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的两肺广泛肺泡萎陷和渗出的急性呼吸衰竭,多见于34周以下早产儿。由于早产儿肺发育未能成熟,肺泡2型上皮细胞PS合成分泌不足从而导致RDS,并且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尽管宝宝已顺利出院,但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工作也同样重要,这与早产宝宝今后的认知、语言、运动、营养等密切相关,医生将按规定时间随访,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早产宝宝有一个良好的预后。此外,该患儿后续也将在医院新生儿科、儿保科随诊。

该院产科主任赵彩珍提醒,广大孕产妇妊娠37周前,胎膜在临产前发生自发性破裂,称为未足月胎膜早破,其发生率约占所有妊娠的3%,占自发性早产的三分之一。未足月胎膜早破典型的病史表现为突发大量阴道流液,而少部分孕妇仅表现为间断性少量阴道水样分泌物,甚至仅表现为外阴潮湿。故一旦发生胎膜早破,孕妇建议采用头低臀高位及时就诊,预防脐带脱垂的发生,同时建议选择具备新生儿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