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回望历史荣光,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怕死不当共产党。”77年前,年仅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从容不迫,英勇就义,用青春和热血矗立起一座“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永久丰碑。在如今这个和平的年代,15岁的孩子还是懵懂的年纪,但是我们真的应该让他们明白,没有那些英勇先烈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刘胡兰,1932年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抗日战争爆发后,三晋大地燃起战火。在党的领导下,抗日救亡运动在山西高潮迭起,由于云周西村的革命气氛浓厚,老百姓的觉悟普遍较高,云周西村又被称为“小延安”。在这里小胡兰接触到了各种进步思想,她常常听到一些关于根据地军民英勇善战、慷慨就义的故事,小小的胡兰逐渐地被这群抗日人士的热情与思想感染。
1942年刘胡兰参加抗日救国儿童团,1945年参加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回村以后,她担任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同年的6月,年仅14岁的刘胡兰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
1947年1月,敌军突袭云周西村搜捕共产党人,上级通知刘胡兰迅速转移,但是,云周西村便被敌军封锁包围,由于叛徒的出卖,刘胡兰被捕,逼迫她供出共产党员的位置,敌军用铡刀恐吓她,如果不就范,就将她铡成3段。
然而,小小年纪的刘胡兰向亲人们告别,她先是把平时喜欢拿在手里玩的万金油盒交给了继母。随后转过身面对敌人,挺着胸,昂着头,斩钉截铁地说:“共产党员就是我一个,别的不告诉你们。说吧,咋个死法?”敌人暴跳如雷:“你要是不说,也和其他共产党员一样,铡死!” “怕死的,就不是共产党员!”说罢,她向铡刀走去,慷慨就义。
新中国成立后,雕塑家王朝闻创作了刘胡兰烈士铜像,但是由于刘胡兰烈士生前没有留下任何一张照片。因此王朝闻在塑造刘胡兰的形象时,参考了山西农家姑娘的容貌特征,用一个挺胸而欲向前移步的人物形象,凸显了英雄就义前大义凛然的气节。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用自己小小的肩膀,扛起了大义。在很多年以后,刘胡兰的同龄人终于能在蓝色的天空下尽情欢笑,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可以去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她的一生短暂而光辉,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