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85年盛夏,一个普通卖瓜汉子的善举,牵起两个家庭的命运纠葛。谁能想到,十块钱能买来一段姻缘,将陌生人变成一家人?
我叫林阳明,今年五十岁了,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说起我这一辈子,还真是有不少话要讲。要从头说起,那得回到1985年那个闷热的夏天。
那会儿我才十岁,整天跟在我爹林志强屁股后头,在镇上卖西瓜。我爹是个退伍军人,在部队里学了不少本事,退伍后就靠着种西瓜和卖西瓜养活我们一家子。那年头,能当兵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我爹常跟我说,他在部队里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做人要正直,待人要热情。
我们家住在离镇上不远的小村子里,房子是土坯墙,茅草顶。虽说不算富裕,但在村里也算过得去的。每天天不亮,我爹就骑着那辆破旧的永久牌自行车,驮着满满一车西瓜进镇里去卖。那自行车后座上还绑了个木头架子,能多驮些瓜。我就坐在车梁上,两条小腿一晃一晃的,嘴里哼着《说句心里话》,可美了。
镇上的街道还是土路,两边都是低矮的平房。我爹常在供销社门口摆摊,那儿人来人往的,生意还不错。我就站在一旁帮着吆喝:"卖瓜咯,甜瓜咯,又甜又脆的大西瓜咯!"嗓子都喊哑了。
有时候,我爹会让我帮忙看着摊子,自己去街对面的国营饭店买两个馒头。那饭店门口总飘着香喷喷的味道,我馋得直咽口水,但我知道,那是富人才能去的地方。
记得那天,太阳火辣辣的,晒得地上的石头都发烫。我正撑着小板凳打瞌睡,忽然听见我爹热情地招呼:"大妹子,买西瓜不?这瓜可甜了,保准解暑!"
我抬头一看,是个年轻女人,看着三十出头的样子。她穿着件褪了色的碎花布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但脸上愁眉不展的。她蹲下来,用手指轻轻地敲了敲一个西瓜,又看了看价钱牌子,犹豫了好一会儿。
我爹看出了门道,笑呵呵地问:"大妹子,是不是嫌贵啊?"
那女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大哥,不是嫌贵。我闺女病了,想给她买个西瓜解解暑,可是..."她欲言又止。
我爹立马明白了,二话不说就挑了个最大最甜的西瓜,还不等那女人说什么,就用刀"咔嚓"一声把瓜劈成两半。"大妹子,你尝尝,甜不甜?"
那女人连连摆手:"不用了,大哥,我信得过你。多少钱?"
我爹却摆摆手:"钱就不用给了。你闺女生病了,这瓜就当是我们爷俩的一点心意。"说着,还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十块钱,塞到那女人手里,"买点营养品给闺女补补身子。"
那女人愣住了,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她想推辞,可我爹硬是把西瓜和钱塞给了她。我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心里又是佩服又是感动。
那女人千恩万谢地走了,我爹看着她的背影,若有所思地说:"阳明啊,记住了,咱们虽然穷,但不能穷了良心。帮人的时候,能帮就帮到底。"
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我慢慢长大,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后来又进了省城的大学。每次放假回家,看到村里的变化,心里总是感慨万千。土路变成了柏油马路,茅草房变成了砖瓦房,连我爹那辆破旧的自行车也换成了摩托车。
大学毕业后,我进了一家国营企业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在那个年代,能有个铁饭碗已经是很多人羡慕的事了。我常常想,如果没有我爹当年的言传身教,我可能就是个只顾自己的人。但我爹教会了我,做人要有良心,要懂得感恩和回报。
工作没多久,单位组织我们去做志愿者,在社区帮助老人和孤儿。就是在那次活动中,我认识了孙婉琪。她是个幼儿园老师,温柔善良,充满活力。我们一见如故,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孙婉琪的家庭背景和我很像。她妈妈孙淑芳也是个坚强的单亲妈妈,在纺织厂工作,含辛茹苦地把女儿拉扯大。每次听孙婉琪提起她妈妈,我都能感受到她眼里的敬爱之情。
我和孙婉琪的感情发展得很快。有一天,我鼓起勇气,邀请她回家见我父母。我爹早就跟我唠叨过好几回了,说是想见见这个让我魂不守舍的姑娘。
那天,我骑着自行车,载着孙婉琪,沿着乡间的小路慢悠悠地往家里骑。路边的稻田里,稻子已经泛黄,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孙婉琪坐在后座上,双手轻轻搂着我的腰,我能感觉到她有点紧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