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海洋生物、有陆地生物、有两栖生物和微生物等等,人类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从人类诞生以后就开始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奥秘,经过几千年的科技发展,现在人类已经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很快,当人类走出地球之后,人类才知道宇宙的浩瀚,在宇宙中有很多行星和恒星,我们的地球其实就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不过地球这颗行星和其它行星最大的区别在于,地球诞生了生命,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在其它星球上面发现生命存在的痕迹,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科学家们也做了很多努力,科学家发射了很多探测器。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旅行者1号探测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77年的时候,旅行者1号和2号启航,在2012年的时候,旅行者1号飞出日球层顶,脱离了太阳风的影响,朝着太阳系外飞去,到现在为止,它已经距离我们230亿公里,除此之外,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探测器在太空探索史上也具有先锋意义,先驱者10号是第一个成功穿越小行星带以及近距离对木星进行观测的探测器,它在2003年和地球彻底失去联系之前,与地球相距大约122.3亿公里,现在它也朝着太阳系外飞去,新视野号是飞离太阳系任务中相对年轻的探测器,它于2006年发射升空,在2015年的时候飞跃冥王星后,新视野号一直以创纪录的速度飞离太阳系,预计将在2040年左右达到日球层顶,它证实了柯伊伯带的存在,此外,探测器还能够探测太阳的活动,比如说帕克探测器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家除了发射探测器之外,还发射了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比如说哈勃望远镜,这是一台位于地球大气层之上的太空望远镜,以天文学家爱德文.哈勃命名,在1990年的时候发射升空,其位置在距离地球大约547千米的轨道上运行,哈勃望远镜具有极佳的视相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上,影像不会受到大气湍流的扰动,能够获得极其清晰的图像。相比地面望远镜,它的分辨率高出约10倍,可以分辨出角直径仅为0.05角秒的天体,从而能够定位恒星周围的尘埃盘或极度遥远星系的发光核等精细结构。观测波段广泛:能观测到被地球大气层挡在外面的紫外线,以及从紫外到近红外的广泛波段。不受大气窗口的限制,可更全面地观测和测量产生辐射的能量过程,为天文学研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哈勃望远镜发射升空之后,它为我们带来了众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和令人惊叹的宇宙图像。它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星系的演化、恒星的形成和死亡过程、行星系统的特征等。例如,它观测到遥远星系中的造星运动,揭示了宇宙早期的星系形成和演化规律;通过对恒星周围的物质盘的观测,为行星形成理论提供了重要依据。除了哈勃望远镜之后,现在人类发射的最先进的望远镜是韦伯望远镜,它的灵敏度比哈勃望远镜高100倍,能够捕捉到更加微弱的天体信号,而且它能够观测到更遥远的宇宙天体,它主要在红外波段进行观测,其观测波长范围是600纳米到28.8微米,相比于哈勃望远镜,它能够观测到正在形成的恒星和星系。而且哈勃望远镜能够在低温下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科学家为了能够让它在零下22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工作,科学家将它的主镜、次镜、三级镜片的制造材料选用了金属玻,这种金属密度低且硬度相对较高,在低温下不容易变形,韦伯望远镜升空之后,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135亿多年前宇宙中诞生的第一批星系,研究星系演化的各个阶段,观察恒星以及行星系统的形成,探索外星生命等等,自韦伯望远镜发射以后,它已经取得了很多的重要科学成果,比如说它发现了早期宇宙中的大量超新星,还拍摄到了很多宇宙深处的景象,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看到的宇宙深处的景象,其实都是假象,它们其实是很早已经的样子,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太阳光其实是8分钟之前的光子,而并不是现在所产生的光子。想要看到现在所产生的光子,需要等8分钟左右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为什么呢?这其实和光速的传播有关系,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光速大约是每秒30万公里,这个速度是恒定不变的,这就意味着从遥远天体发出的光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够达到我们的眼睛或者观测设备,比如说一个距离我们10亿光年的星系,它发出的光需要10亿年才能抵达地球,所以当我们观测到这个星系的时候,看到的其实是它10亿年前的样子,在这10亿年的时间内,它可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这种时间上的延迟使得我们观测到的宇宙其实是一个过去的宇宙,而且距离越远的天体,我们看到的时间就会越久远,前段时间,韦伯望远镜拍摄到了创生之柱,创生之柱是人类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之一,它是恒星的诞生之地,其形状奇特似鹰爪,似怪兽,几乎满足了我们对太空的一切想象,让我们不禁好奇创生之柱究竟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云通常是恒星的诞生地,组成星云的星际气体和尘埃会在特定的条件下聚集、挤压,进而形成新生的恒星,其次剩余的其他物质亦会如此,从而形成环绕恒星运转的行星。创生之柱便是如此,由于老鹰星云中存在的其他恒星在星际气体柱上造成的腐蚀,使之形成了柱状之外的蛋型,其中更是孕育着一颗未知的恒星。除此之外“创生之柱”五彩斑斓的颜色,一部分便是来自于星云物质内部新生恒星发出的最初光芒。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这三颗巨大的柱状星云极为耀眼,同时由于这里还是恒星的诞生之地,因此被科学家们称为“创生之柱”。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创生之柱距离地球大约有7000光年,所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创生之柱,其实是它7000年前的样子。现在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目前科学家还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很多科学家猜测,现在创生之柱可能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在它的周围,发生了超新星爆发,这颗超新星爆发以后,创生之柱应该已经被摧毁了,其实创生之柱在6000年前就已经被摧毁了,但是我们想要看到它被摧毁的样子,还需要继续等待,从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知道,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宇宙万物,其实都是他们之前的样子,而且随着宇宙的膨胀,我们看到的宇宙景象将会越来越久,宇宙膨胀是指宇宙的大尺度在不断的变大,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物理学家爱德文.哈勃提出的,这个理论不仅仅让科学家对宇宙有了新的认知,而且还打破了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模型,这个模型是他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提出的一种宇宙模型,在20世纪初的时候,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用于描述引力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他将广义相对论应用到整个宇宙时,最初得出的结论是宇宙要么在膨胀,要么在收缩,然而,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宇宙是永恒不变的、静态的。为了使他的理论符合这一观念,爱因斯坦在他的方程中引入了一个所谓的“宇宙常数”(Λ)。这个宇宙常数产生一种斥力,与引力相平衡,从而使得宇宙保持静态。在这个模型中,物质的引力吸引刚好被宇宙常数产生的斥力所抵消,宇宙中的物质分布均匀且不随时间变化,宇宙的大小和整体结构保持稳定。但是在20世纪初的时候,科学家发现来自遥远星系的光发生了红移,在1922年的时候,亚历山大·弗里德曼使用爱因斯坦场方程提供了宇宙正在膨胀的理论证据。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提出“宇宙膨胀模型”,他认为大尺度空间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膨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在1929年的时候,哈勃也进一步确定了星系红移和距离间的线性关系,这就是著名的红移定律,这个定律表明所有的河外星系都有光谱红移现象,即距离越远的星系,退行速度就越快,退行速度和距离成正比关系,这就是哈勃定律,简单表述为:V = HD。其中,V 表示星系退行速度;H 代表哈勃常数,定义为在距离我们10百万秒差距(Mpc,1pc 约为3.26光年)位置,星系退行速度的单位是千米每秒(km/s);D 表示星系与我们的实际距离。根据哈勃定律我们能够知道,距离地球越远的星系,它离开地球的速度也会变得越来越快,而且已经超过了光速,这就意味着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看到这些天体的样子,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直径大约是930亿光年,这并不是宇宙的全部范围,这只是人类能够观测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宙到底有多大?现在科学家还在积极的研究当中,由于我们看到的930亿光年之外的宇宙范围,所以我们根本不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想要解开宇宙大小的谜题,除非人类能够实现超光速飞行,目前科学家比较流行的有虫洞穿梭,虫洞,又被称为爱因斯坦-罗森桥,是一种理论上存在于宇宙中的时空通道。从直观上理解,虫洞就像是在宇宙的时空中连接两个不同区域的“隧道”,通过它,有可能实现超远距离的瞬时跨越,或者进行时间旅行。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是能够弯曲的,物质和能量会导致时空的弯曲,而虫洞就是时空极度弯曲的一种特殊情况,如果说我们能够找到虫洞的入口,进入虫洞入口以后,就能够快速的穿越虫洞的另一端,而这个穿越的速度远远地超越了光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从理论上来说,虫洞的形成和维持需要特殊的条件,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虫洞可能在宇宙大爆炸的极早期瞬间形成,但这些原始虫洞很可能极其微小且不稳定。要使虫洞能够被用于穿梭,需要某种奇特的物质来保持其开启和稳定,这种物质具有负的能量密度,被称为“奇异物质”,但目前尚未被证实存在。而且即使虫洞能够稳定的穿梭,那么在通过虫洞的时候,强大的引力场可能会对物体造成极大的拉伸和压缩,这种潮汐力可能会摧毁任何试图穿越的物体,所以想要利用虫洞进行超光速飞行还是比较困难的,在很多科幻电影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主人公利用虫洞进行时间旅行。从理论来上说,这个愿望是能够实现的,但是目前以人类的科技根本无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