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面谈过北魏孝文帝驾崩前,为太子元恪指定了六个辅政大臣,这六个辅政大臣为侍中、护军将军北海王元详为司空,镇南将军王肃为尚书令,镇南大将军广阳王元嘉为左仆射,尚书宋弁为吏部尚书,此外就是侍中、太尉元禧以及尚书右仆射元澄。
其中元禧为拓跋宏二弟,元详为拓跋宏七弟,在宗室中这两个人最为拓跋宏所器重。
但随后元禧擅权,并图谋拉拢禁军,引发元恪和于烈联手,收回了辅政大臣的权力,之后元禧谋逆被杀。
元禧被杀之后,元详成为元恪的唯一的亲叔叔。
但公元504年,在北魏和南梁在争夺义阳打得难解难分之际,在北魏朝堂上再次发生动荡,这次是元恪诛杀了自己的叔叔元详。
元恪为什么要诛杀元详?很多炒作的文章总是炒作元详是因为和安定王的高妃私通败露才导致下狱,但这是让元详丢掉性命的原因吗?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的相关记载。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原文和译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仅放置图片)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元详是献文帝拓跋弘第七个儿子,母亲为高椒房。
元详虽然是元恪的叔叔,但实际上才大了元恪六岁,所以元恪和元详从小玩在一起,关系还是很好的。
元详和六哥彭城王元勰在北魏都属于少壮一派,所以在魏孝文帝改革的时候,都站在了魏孝文帝身后,支持魏孝文帝改革,所以也得到了魏孝文帝的器重和信任。当年魏孝文帝南征,就留下元详留守洛阳,任命他为尚书仆射,统管朝堂之事。
而魏孝文帝驾崩时,就将自己的弟弟元禧和元详都任命为辅政大臣。留给了儿子元恪。
但当时元恪比较小,所以元禧和元详就都有了不臣之心。我们前面讲过元禧的抓权,甚至想要拉拢禁军,结果禁军首领于烈投靠了元恪,元恪将辅政大臣的权力回收。而之后元禧谋逆被诛杀。
而元禧的被诛杀,背后还浮现了元详的影子,在这中间,元详不断的向元恪说了很多元禧的坏话,所以也让元恪对于元禧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
而元详不仅仅是在朝堂中和元禧争斗,还不断的排挤六哥元勰,对宣武帝说元勰得人心,声望高,所以他也不适合长久地居于辅政之位。所以后来元恪解除了元勰的司徒的职务,当时元恪想要任命元详为司徒,元详假惺惺的推辞,只担任大将军,当元禧被诛之后,元详如愿以偿坐上了司徒的位置。
所以从以上的记载来看,元详后来被杀其实远不是因为贪婪奢侈以及和安定王的高妃私通这么简单。从以上历史事件来看,元详这个人的权力欲望也是非常重的,不过他心机更重,隐藏得更深罢了。
从私人关系来看,元恪和元详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历史上记载元详的住宅和宫城挨着,元恪没事就从后门进入元详的院子,和元详一起饮酒作乐。宣武帝到了元详府邸的后院,不仅称呼高太妃为阿母,还伏在地上向她敬酒,就跟对待自己家里人一样。(魏书·卷二十一·列传第九所记)。对于元详贪婪奢侈,搜刮财货,贪恋女色等种种劣行,元恪可能很早就知道。为什么这时元恪不动元详呢?因为对于帝王来讲,属下只要忠实的站在自己身后,成为自己的盟友和支持者,所谓私德确实可以忽略。
但是元恪为什么对元详突然毫不留情了呢?因为元详被权力冲昏了头脑,开始觊觎帝王的位置。
之前我们在读一文中,在元禧被杀之后,就记载元详和于忠就发生了矛盾和冲突,于忠是于烈的儿子,当时负责宫廷禁卫,而之后元详密劝宣武帝任于忠为列卿,并且解除他可以常在天子左右的散骑常侍和武卫将军的官职,以及听任他辞让出爵位。其实这个时候元详就跟元禧一样,开始想要在元恪身边安插势力和夺权了。
元恪其实也早就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后来元恪开始重用没有任何背景的自己的舅舅外戚高肇。为什么元恪会舍弃宗室元详而重用自己的舅舅呢?因为宗室如元详这样的势力,一方面是有皇位的继承权的,所以他们对于皇位的威胁更直接。而且如元详这些宗室和鲜卑贵族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这些势力虎视眈眈的盯着元恪的位置,随时可能群起而废掉元恪。
而比如自己的舅舅高肇就不同,他们的势力比较单薄,他们的富贵和势力都是元恪给的,那么只有完全投靠元恪,才能享受到这样的地位和权力,也就意味着如果元恪不喜欢,也可以随时的拿走他们的地位和权力,所以他们对于元恪而言更听话和忠实,这对于元恪很重要。
所以元恪也会特意的扶持外戚的势力,以打压宗室的力量。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元详不甘于被打压,所以就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谋求夺权。而让元恪不能忍的是元详开始拉拢元恪身边的近臣。
其中历史记载当时元详拉拢的是冠军将军茹皓。茹皓这个人在北魏的历史上也很有传奇色彩,他父亲本来是南朝刘宋政权的将领,后来逃到北魏。茹皓虽然是男人,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颇有姿色容貌,男人长得好看也容易成功啊。
南徐州刺史沈陵见了茹皓非常喜爱,就把他带到了洛阳,并成为了拓跋宏身边的白衣随从。
元恪登基之后,茹皓在宫中充当近侍,很受元恪的宠爱。之前的文章中还提到过当时元恪去祭祖,想要茹皓跟自己同车,黄门侍郎元匡极力劝阻认为不合规矩,元恪才把茹皓赶下车。之后茹皓被外放,直接就担任了濮阳太守,加封厉威将军,一下子成为了市级干部。之后茹皓又回到元恪身边,担任左中郎将,兼任直阁将军。.经常在宣武帝身边,为宣武帝传达和答复门下省的奏事。茹皓妻子的姐姐是元详的堂叔安定王元燮的妃子,我们开头提到过元详与元燮的妃子私通就是与茹皓妻子的姐姐私通。为什么元详位高权重还要跟别人私通,如果我们把这件事情跟元详要通过私通来绑定和茹皓的关系的话,这个事情的背后就不是男女私情这么简单了。而历史记载正因为有这层关系,所以茹皓和元详的关系非常好。
而高肇揭发的元详的团伙还有三人,分别是直阁将军刘胄本,殿中将军常季贤,陈扫静则专为宣武帝梳头,三人都得宠于宣武帝。如果看这三个人的身份,当高肇密奏元恪的时候,如果我是元恪也会出一身冷汗。为什么元详要拉拢这些人,排挤于忠?如果这些人及其势力如此清楚元恪的活动柜和规律,发起宫廷政变,元恪确实凶多吉少。
所以读到这里,我也是相信元详其实不是历史记载这么简单,他早就有野心,也在付诸行动,从有针对性的拉拢元恪身边最亲密的势力就可以看出来其所图。而这对于元恪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元恪才迅速的逮捕了元详以及他拉拢的势力,并很快的就处死了茹皓等人。如果没有一些证据,相信元恪也不会对自己喜欢的茹皓等人下狠手。
而对于如何处置元详,元恪可能确实比较犹豫。刚刚处死元禧,再杀自己的七叔,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在宗室和鲜卑贵族中可能确实难以交代。所以元恪宽宥元详不死,贬为平民。
但显然元恪没有想放过元详,还是想要杜绝后患,所以很快,元详就被移送到太府寺,之后又爆发了奴仆密谋救人事件。元详的几个家奴秘密勾结,想把元详抢动出来,因此秘密书写了姓名,托侍婢交给元详。但刚交给元详,元详还没认真看,就被守卫发现收走,然后元详就蹊跷的死了(有的史书讲被奴仆所杀)。这件事情本身也是非常蹊跷的,因为真想救人,还要把谁来救你拉个单子出来给你先看看嘛?显然就不合常理,所以也很可能是为了让元恪杀元详而导演的一场戏罢了。
所以从元详的悲剧来看,本来他和元恪之间的亲情是非常重的。元恪甚至容忍他贪婪奢侈。但是元详依然不满足,其内心的欲望膨胀,又对帝王的位子产生觊觎,这才导致了最终悲剧的发生。
为什么我们说它是悲剧呢?因为在这种制度下,只要一个人有篡位的可能,就很少有人能管控住自己膨胀的欲望,最终兄弟,叔侄甚至父子自家发生血淋淋的杀戮,而为了防止篡位的可能,帝王就要采用更大规模的杀戮来杜绝篡位的可能,最终一个统治者会发现自己身边所有的人都在觊觎自己的位置,谁都不可能相信,最终做到帝王的位置,就要把人的亲情抛到脑后。孤家寡人在古代本是一个谦辞,但是透过这个词,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一个统治者背后的孤独和压力,所以刘子鸾临死的时候说过:愿生不复帝王家,也道出了这种权力争斗的血腥和无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