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十二次会议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便民惠民工作情况的报告。北京市副市长穆鹏向常委会会议作报告。

报告显示,北京持续完善预约挂号服务,将292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放号时间统一为每日7时、11时、15时3个时间。稳步实施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截至目前,41家医院完成检查互认业务上线,37家医院完成检验互认业务上线。按照计划,年底全市140家医疗机构间可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覆盖全部110家三级医疗机构和30家重点二级医疗机构。

此外,北京利用三级医院现有的互联网诊疗条件,为乡镇卫生院开设远程诊疗服务,2024年预计建成50个“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

292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放号时间统一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北京以“京通”小程序为入口,持续完善预约挂号服务,将292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放号时间统一为每日7时、11时、15时3个时间,统一放号量、统一放号周期、统一科室设置、统一支持挂当日号,方便市民使用。

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涵盖全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近300家,今年以来累计服务1.4亿人次。168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可通过114平台在线查询检查检验报告,基本实现开展检查检验服务的医疗机构全覆盖,今年已累计提供2000万人次查询服务。

同时,北京开展打击电子黄牛专项行动确保号源分配公平性,根据秒刷号、频繁退号、频繁更换就诊人等行为特征对电子黄牛进行画像,建立全行业共享的电子黄牛库,已收录3.6万个电子黄牛的账号信息。对电子黄牛采取封禁账号、延迟锁号等不同处置手段,情节严重的联合公安部门予以坚决打击,今年以来已抓获号贩黄牛76人。

稳步实施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北京稳步实施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为减少互认操作对就医流程的影响,市卫生健康委加强互认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组织医疗信息化专家成立验收工作小组,赴医疗机构逐项验收,并模拟中心平台或网络故障场景,要求医院确保极端情况下就医流程顺畅。

按照计划,年底全市140家医疗机构间可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覆盖全部110家三级医疗机构和30家重点二级医疗机构。截至目前,41家医院完成检查互认业务上线,37家医院完成检验互认业务上线。

在服务重点人群就医需求方面,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医保局以北京儿童医院为试点,打造改善就医服务重点标杆。打通高德、百度地图,患者可以通过导航软件查询医院实时空余车位信息,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同时,北京优化医保亲情支付流程,将亲情账户原有的只能绑定父母,优化为可绑定6名成年人。减少取号环节,患者来院后不需要再到自助设备取号,缩短在院内逗留时间。探索开展医保患者线上自助办理住院登记、自助出院结算服务,为全市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此外,针对外国人就医需求,上线“京通”英文版预约挂号平台,可向外国友人提供预约挂号、报告查询、影像查询等服务。

今年预计建成50个“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

在互联网诊疗方面,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互联网诊疗量77万人次,北京肿瘤医院、首儿所等部分医院互联网诊疗量占比达总诊疗量的10%以上,成为线下诊疗的重要补充。北京规划建设了全市统一的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支持各医院“拎包入住”,开展线上复诊、处方流转、药品配送等服务。

在分组诊疗方面,目前北京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基本实现二三级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122个市级专科医联体,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分级诊疗服务网络。搭建全市统一的基层卫生预约转诊平台,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便捷性。医联体内三级医院至少提前2周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30%以上号源,22家市属医院向平台投放全量号源,同时专家号占比不低于50%。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00余名医生开通转诊平台使用权限,2024年上半年转诊量是去年同期的2.6倍。

北京利用三级医院现有的互联网诊疗条件,为乡镇卫生院开设远程诊疗服务,2024年预计建成50个“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房面积小、部分药品储备不足等问题,建立缺药登记系统,为市民提供用药登记服务33.8万人次,切实保障用药需求。

报告介绍,北京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通州5区开展社区医保移动支付接入试点工作,并在其中3家拥有互联网医院医保资质的社区医疗机构同步开展互联网医院接入医保移动支付工作。此外,大力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10个远郊区共计招录115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夯实乡村卫生服务网底。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白爽 校对 杨许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