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不仅是市民群众日常的生活场所和居住空间,而且是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实现社区工作从管理思维向治理思维的转变,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长期从事基层治理研究并且躬身实践的北京市政协委员、通州区政协常委、北京城市副中心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汪碧刚对此深有体会。
“社区服务群众并非机械地将各种便民服务功能叠加,而是要真正从群众所需出发,用心用情、一事一策地做好规划设计。” 这是汪碧刚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多年来,汪碧刚聚焦基层治理,不但从事相关理论研究,还通过成立“汪碧刚委员工作室”,聚焦民生热点和基层治理难点问题,扎实开展好基层协商议事活动,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力争把问题协商在基层、解决在基层。
“政协委员就是要为群众做好服务,群众对基层治理不断提出新的需求,这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汪碧刚说道。
夏日的一天,北京,通州。
记者见到汪碧刚时,他正在同人商量着如何解决让镇上邻里百姓“头疼”的事儿,他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言辞真挚。
“我常常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通过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将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进行有效衔接,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汪碧刚笑着告诉记者。
“从2023年开始,我担任北京城市副中心基层治理首席专家,虽然感到身上的担子重了,但心中却更加踏实。一方面,我十分愿意扎根北京城市副中心参与推动基层治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通州区由过去的远郊区县‘羽化成蝶’变成如今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我想深度‘解剖’一下,在这个过程中,通州区如何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之间的有效衔接。”汪碧刚畅谈着自己的心路历程。
2023年,刚刚走马上任的汪碧刚就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潞城镇部分村中的老龄化达到30%以上,如何解决子女不在身旁的“留守老人”就餐问题成为当时他最大的“心病”。
“经过协商,我们在东刘庄村先推行了‘大食堂’,价格实惠,为的是让大家什么时候来都能吃上一口热乎饭。”汪碧刚表示,有食堂就得有人做饭,这也解决了部分中老年人希望再就业的问题。
“可以选择在家门口的大食堂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在互相帮助的形式下实现‘联动式’养老。不仅践行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发展理念,同时让老年人在社区基层治理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汪碧刚说道。
长期以来,汪碧刚坚持用脚丈量社情、用心倾听民意,总结了一套社区基层治理的妙招——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乡镇搭建协商平台,老百姓愿意通过这个协商平台敞开心扉,谈问题、说诉求、提建议,从而实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的目的,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2021年5月,汪碧刚委员工作室在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正式成立,工作室坐落在接待群众的镇市民中心内,是政协委员工作站功能向基层的有效延伸。同年,汪碧刚提出的《关于推进城市副中心智慧社区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发展的提案》,获得了年度区政协优秀委员提案。
工作室的成立为持续开展基层治理实践研究提供了平台。
“三年多时间,我们共举办了16场协商议事活动,围绕村民民生、扶贫开发、环境治理、惠民服务、村居融合等基层治理难题,推动政协委员、政府部门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在不断协商的过程中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汪碧刚告诉记者。
“推动民生问题的破解,也需要问计于老百姓。”汪碧刚表示,以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开展协商议政,也促进了政协协商同基层治理之间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在推动区域治理现代化中发挥出政协委员的作用。
这一举措让老百姓看到政协委员就在身边,如今,“有困难,找政协委员去协商”在大家心中已经形成了共识。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多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更多的企业也选择向北京城市副中心‘靠拢’,副中心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我也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汪碧刚表示。
2023年7月,北京市政协“副中心有我”委员工作室在通州区潞城镇挂牌成立,与通州区政协汪碧刚委员工作室深度融合,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副中心模式”。
汪碧刚作为委员工作室召集人展现了责任与担当。“去年 7 月,我在委员工作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联动融合模式,带动更多委员为推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汪碧刚表示。
“北京行政办公区周边仍然可见大片农村土地和村庄,呈现‘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落后的农村’,因此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让农业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逐步赶上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落户北京城市副中心迫在眉睫。”在汪碧刚看来,要想做好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的方式也很重要。“基层治理就是为民服务,群众有什么诉求、需要什么服务,我们就要竭尽所能、不遗余力。因此,应转变服务方式,推动社区服务群众由‘送餐式’向‘点餐式’转变。”他说。
“在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时,我们应努力诠释城市的温度和厚度,让每一位市民都有获得感。”汪碧刚表示,首先,温度是居民心理接受爱和情感的过程,严格来讲温度就是以人为本。其次,城市有厚度则是以文化涵养城市,尊重城市的历史及文化发展规律,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接下来,将推动副中心更多村(居)都有可以开展协商沟通的场所,这些协商点能定期举办民意收集活动。”汪碧刚表示,这类“民意直通车”机制的建立,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人与人之间,彼此感受到这个城市有爱,生活才会幸福,我们的治理就成功了!”畅想起未来的生活,汪碧刚笑着说。
远望,盛夏的北京,蓝天白云,绿树成荫,美景如画,五河交汇、水城共融的城市副中心,宛如绝美画卷,一幅充满活力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策划:李木元 解艳华
统筹:宋宝刚 康亮
编导:王星星
记者:刘乙潼
摄像:康亮 赖仁杰
后期:贾冬
新媒体编辑:杨明珠(实习)
审核:周佳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