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智和,近期接受了日媒采访,里面全面复盘了他和樊振东的巅峰对决。
这场比赛,牵动了全球媒体的关注,无论是中国媒体、日本媒体、还是国际媒体对此的表述都是“鏖战七局,樊振东惊天翻盘张本智和挺进半决赛”,或者“樊振东险胜张本智和”之类的形容。
核心主题都都围绕着樊振东的“绝地反击”,“逆风翻盘”,“柳暗花明”,“绝处逢生”,“死里逃生”,“差点儿就输了”,“最后关头,用伟大的意志力突突了张本智和”进行的。
毕竟,从观众的角度,我们看到的场景是这样的:
开始,张本智和高歌猛进,连下两城,大比分0:2。
日本观众开始对着张本智和的2分狂喜,与此同时,中国观众则开始呼吸机,部分观众实在小心脏受不了,起身离开电视机,直接焦躁地开始刷文字比分。
前两场的小比分,分别是:2:11,9:11。
接下来,小胖去换了衣服。
回来以后,小胖状态猛烈上升,连扳回了两局:11:4,11:7。
此时,场上大比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2平。
但随后,张本智和面对已经进化的小胖,竟然又强势赢下一局,比分4:11。
小胖VS张本智和的生死决战,大比分呈现2:3的局面。
第六局,不管哪国人了,只要当时在看电视,都已经感受不太到自己的呼吸了。
两人打得如火如荼,比分交替上升,最后比分锁定在11:7。
此时,大比分又回到了原点:3:3。
双方一路死磕到第七局。
连小胖赛后都说,和张本智和的这场比赛,就是这两届奥运会里最难打的一场比赛。
铜牌得主勒布伦,银牌得主莫雷加德,加起来,在单打中就赢了樊振东一局。
而和小胖撕成这样的张本智和,两个人当时是在决定谁该止步八强,谁该闯入四强名单。
但是,张本智和在接受日媒采访,说了和观众体会到的,完全不一样的心情。
张本智和是真的在“赛后复盘”,他甚至通过研读小胖的央视采访,弄明白了为什么小胖上来手紧,会输他两盘的原因。
他说他看樊振东选手的赛后采访,发现樊振东提到王楚钦失利后,自己是前八里面唯一的中国队员,“自己有可能会终结中国队的历史”,所以他也觉得樊振东在赛前受到了一些压力。
所以“比赛时,我也确实感到了他打得有点紧张,显得有些僵硬。”
张本说其实我在第二局以11:9艰难取胜后,就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余地了。
“第二局,樊振东得了9分,我当时就觉得有些不妙。”
樊振东去换衣服这件事,带给张本的危机感,并没有第二局樊振东状态已经回升至能够砍他九分大。
日媒一直想引导他往心态的方面讲,因为看上去的确就是最后一局差了4个球。
但张本智和很诚恳地说,这压根不是我心态好不好的问题。
我心态好了,我也打不过他。
“纯粹是技术上的巨大鸿沟。”
张本说,我其实在11:9艰难取胜后,就没有什么余地了。
我的教练对我说,不要因为2:0领先就松懈。
我告诉他,即使是3:0领先,我打到10:0的小比分,我都不会放松的。
因为我已经被逼到了那种程度。
“2:0的领先,对我来说,和刚才0:0,没有任何区别。我就是没有任何余裕。”
日媒在写采访的时候,加了一句个人总结:我们是真的没有想到,张本选手,在当时竟然感到如此被逼到绝境。
张本说,我没有任何新的东西能和他打了。这已经是我的全部了。
然而,到了第三局的时候,樊振东竟然能在0:2落后的情况下,开始掏出新战术。
他突然在正手位用了YG发球(逆旋转发球),这是我之前很难见到的景象。
“樊振东的应对能力,以及他大胆改变发球的决断力,完全在我之上。这就是强大实力的体现,他的能力不是说战术多样,而是说在某一种战术中包罗万象,蕴含了多种变化。他传递我的感觉就是【这就是我全部的战术,我就是比你强】。”
日媒到这里醍醐灌顶,问他,所以采用YG发球,压根不是樊振东的权宜之计,而是你们的正面较量?
张本说,对。
日媒没有死心,毕竟张本智和就是他们从出道起就看好的天才,天赋异禀,桀骜不驯,虽然这几年收敛了锋芒,但送他出征时,还是说了“要给日本拿三枚奖牌”。
就算现在计划破产了,但2003年出生的21岁花季老将,怎么连“闪耀洛杉矶”的宏图大志都不提了?
日本记者继续追问张本智和,“但是,我觉得你面对樊振东的心态不弱吧?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当时采取更冒险的打法,会不会情况不一样?”
张本表示,如果我冒险地打了,我根本就不可能在开始的地方领先。
第一局,我打到10:1的时候,我完全没有冒任何的风险。我只是进行了反手对反手的较量。
相反,如果我冒险地选择绕到正手位,可能就中了对方的策略。
况且,如果我能回到比赛的某一刻,那对方不是也能吗?
而且我又不可能带着败北的记忆回到那个时刻。
此外,就算我调整了某次的战术。
例如最后决胜局打到7:7时,对方回削的下旋球,我打得更快了,可能结果会不一样。
但是,我又怎么能保证,我那次的失误变成了得分,但别的得分又不会变成失误呢?
失误也是我自身实力的一部分。
“讨论这些‘如果’是没有意义的。”
当我陷入“如果我当时冒险了会如何如何”的思考,那就说明我赢不了。
我在和丹麦的林德,以及伊朗的阿米尔杨比赛中,从来不会去想“如果我拿下那一分”会怎么样。
我在比赛前一直在给自己心理暗示,我想不冒险地战胜樊振东。
包括你们在比赛前采访我,如何面对和樊振东的比赛。
我的回答就是:我绝不会冒险。
因为这种问题问樊振东是没有意义的。
他根本不会去想“我要冒险赢下张本智和”,因为他的内心肯定是觉得“我只要正常发挥就能赢。”
这根本不是心态上比拼。
就算我拿出100%的决心,焉知他不会拿出101%的决心呢?
当你在想“假如怎么样怎么样”的时候,就已经无法取胜了。
我一直很介意“胜者为王”的说法。
因为实际上更强的选手,就是获胜的几率会更大。
这次的比赛让我更清楚地明白一件事:虽然偶尔强者会失利,但最终强者会赢。没有人认为弱者会赢。
所以并不是“胜者为王”,而是“强者为王”。
日本记者陷入了沉默,决定从数学概念来拯救下日乒至今为止最强紫薇星的自信心。
她问,但是你和樊振东的差距正在变小,不是吗?你们的比分并没有差很多。
张本智和说,虽然比赛的确是撕扯进了决胜局,但是第六局,和第七局的比分僵持在7:7以后,我其实一分都没有拿到过。
可能看上去的确很接近,但是这并不是“12:10”或者“11:9”,我们的比分差距是“11:7”。
的确是谈不上“完败”,但我们实力上的差距其实被很直观地展现出来了。
张本智和的日媒采访非常深入,我前几天讲了他对于八强名次的看法,感兴趣的,可以查看:我觉得八强的名次不可惜,这就是我现在所处的位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