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传承人杜光显正在镶嵌树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光显正在制作树皮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作完成的树皮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镶嵌树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光显正在采集桃树树皮。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唐代诗人王维的《画》,生动描写了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意境之美。
  古往今来,中国绘画有继承亦有创新,树皮画,便是继承与创新的生动体现。一块普通的树皮,如何制作成飞禽走兽、花鸟山水、人物建筑的精美图画?南充市南部升钟树皮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光显,讲述了制作树皮画背后的故事。

1
一块桑树皮,开启创作灵感

  树皮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巧妙利用树皮自然形态、颜色与纹理,通过系列工艺步骤创作而成。
  在南充市南部县升钟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树皮资源丰富,为树皮画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清朝时,村民们为谋生计,就开始制作树皮画,并几代传承。
  今年73岁的杜光显,是南部升钟树皮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杜光显和树皮画的故事,还要从一块桑树皮讲起。
  杜光显生于1951年,他从小就非常喜欢绘画。后来进部队当兵,在军营里也坚持学习画画,从人物造型到构图,从用笔手法到色彩搭配等,都进行过深入学习。
  退伍返乡后,杜光显一边种地务农,一边绘画。后来在一次开荒劳动中,他意外受伤,失去了无名指和小指,但这也没有改变他对绘画的喜爱。
  20世纪80年代一个农忙时节,杜光显在地里干活时,突然感觉脚上被尖锐物划了一下,他捡起来一看,发现是一块桑树皮。黝黑的树皮纹路清晰,在阳光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从小受祖辈、父辈影响,杜光显对树皮画的制作和加工颇感兴趣。 他将这块树皮带回家,洗干净后,萌发了用它做幅“画”的想法。他将树皮剪碎,粘贴、镶嵌,制作出一幅“桂林山水图”,挂在家中。这幅桑树皮画,让朋友们赞不绝口。
  这一经历,激发了杜光显的树皮画创作灵感。而他的树皮画,和以往都不一样。

2
用桃树皮作画,研发绘画专利

  “我们的树皮画,不是传统意义上在树皮上画画。而是利用树皮为原材料,镶嵌作画,是纯手工制品。”杜光显说,从1986年开始,他在农活生产之余,就投身独立研究、制作树皮画。
  忙时干农活,闲时搞创作。杜光显探索出的削木镶嵌画不仅获得国家专利,还成为县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树皮选材很讲究,我们用的是野生桃树皮。”杜光显介绍,制作树皮画,第一步就是采集树皮,经过消毒、防腐、杀虫等处理,阴干备用。刚开始创作时,他也试过桑树、橘树、梨树、柏树、松树等材料,但效果都不太好。经过不断尝试,才找到最适合的桃树皮。“桃树皮颜色漂亮,材质细腻,寓意吉祥。”杜光显说。
  树皮阴干后,根据树皮的天然花纹,设计树皮画纹样图稿。图稿定版后,就是最关键的削木镶嵌环节。
  “后续环节看起来只是在削、剪、贴、染,其实分了很多步骤,包括将不同树皮花纹材料托雕成纹样零部件、零部件修理整形、粘贴塑性、彩绘上色、喷涂清漆等。”杜光显介绍,经过这些工序后,才能制作完成,最后装框成成品。
  每块树皮有不同的纹路和生命力,这也让每一幅树皮画都独一无二,无法复制。杜光显创作的这种削木镶嵌树皮画,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2007年10月,在南充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西交会上,杜光显带去的树皮画惊艳四座,一幅名为《中华魂》的树皮画还卖出了8000元的价格。“这对我们农民来讲,简直不敢想。”杜光显说。

3
树皮画古朴典雅,有浮雕风格

  树皮画的魅力在哪儿?
  杜光显介绍,树皮画古朴典雅、立体感强,既有油画效果,又有国画神韵,更具浮雕风格。“树皮画创作过程不仅体现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也展示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你看很多树木,即使风吹雨打、虫咬鸟啄,甚至树干空了,树皮还是不腐不朽,充满生命力。”在杜光显眼中,树皮画是一种大自然的艺术表达。
  树皮画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为当地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现在,除了务农、绘画等艺术创作,杜光显还有了新身份:非遗传承老师。在南充当地艺教融合非遗进校园过程中,他被聘为非遗老师。接下来,他还将把树皮画这种绘画技艺,带进校园,让更多人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 周彬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