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叮!请查收来自广州的扇子|“文物会说话”系列广播剧⑳

“读懂广州:文物会说话”系列广播剧的第二十集将由广州博物馆藏的清代混合骨庭院人物图样板扇出场,它为何命名为样板扇?它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孕育而生?请聆听本集广播剧,去认识这股来自东方的“时尚之风”。

剧情概要:广州制造的铜镀金珐琅瓶变字转花开花钟让大家大开眼界,赞叹不已。接着,镇海楼的守护官穗穗在围观的小伙伴中又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文物精灵”,它是一把精美的折扇,这扇子每根扇骨均用不同材质雕刻不同图案,两侧外骨为铜鎏金柳亭人物纹,其余扇内小骨分别为茜红象牙雕人物花卉纹、贝雕人物纹、银鎏金累丝烧蓝宝相花纹、象牙雕庭院人物纹、玳瑁雕庭院人物纹、檀香木雕庭院人物纹。一把小小的折扇制作竟然如此考究,引得众人纷纷投去好奇的目光并开始倾听它的故事……

第20集 叮!请查收来自广州的扇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粤记——发现广州宝藏》绘本书籍的清代混合骨庭院人物图样板扇

【划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混合骨庭院人物图样板扇 广州博物馆

明清时期,广州作为中西贸易的重要枢纽,犀角、玳瑁、贝壳、象牙等贵重物料源源不断输入中国,在海外市场的刺激下,传统雕刻技艺得到飞速发展。随着数以万计的外销扇进入西方市场,充满异国风情的外销扇迅速风靡西方国家从皇室到中产的各阶级,中国外销扇成为当地女士重要的装饰品和炫耀的资本。当时的广州,便以生产外销扇著称。特别是清代的广州十三行,在“一口通商”的特殊背景下,成为清代中国对外贸易以及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据福布斯《1825—1830年的广东商铺》记载,1822年广州十三行一带有5000余家专营外销商品的店铺,约25万人专门从事外销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涉及漆器、银器、瓷器、刺绣、绘画、雕刻多个行业。18、19世纪,广州外销扇风靡欧美,身着华丽礼服的皇室贵妇们都以手执一柄小巧精致、具有东方风情的扇子为时尚,中国扇一度成为社交必备用品。

由于外销折扇选材多样,是一类融合漆器、银器、刺绣、绘画、雕刻等多种工艺的精美艺术品,众多技艺高超的工匠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制扇流程,不同行业的技术融合与交流,推动了各自技艺攀向高峰。

中国折扇进入西方国家后,在风格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选材和装饰纹样上,广州生产的外销扇与中国传统折扇有着明显区别:材质多样,色彩艳丽,纹饰华美,兼具中西艺术特色。扇骨多选用象牙、兽骨、玳瑁、贝壳等稀有材质,扇面图案多绘中国风情或按来样定制,要求装饰性强,色彩艳丽,体现出繁缛华丽的风格。

当时,西方客商来华结束贸易工作后,便可由中方指定“经纪人”带到十三行商区的商店内进行购物,他们会想从广州购买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纪念品,带回家里送给亲朋好友。而这些制作精良、便于携带又极具中国特色的外销扇,长期存在于他们采购礼品的清单之列。

当客商到扇铺的时候,面对款式精美多样的扇子,应该如何抉择呢?专门提供给客商按样选材的“样板扇”,就是为解决客商们“选择困难症”、提升订购效率而出现的产物。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蓝娟

(图文来源:广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