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6161 字

阅读时间约:8 分钟

本文章节:

01、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萨提亚家庭治疗为何低效?

02、高维度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是怎么进行的?

03、为了孩子的康复,父母要提升认知维度

我们曾经介绍过系统化、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的主要步骤。

比如,患者和家长会先接受“高维度认知行为治疗”,然后,创伤修复师Lucy会对患者进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

在病理性记忆修复的次日,我还会对患者进行高维度认知行为治疗,旨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认知维度和自我觉察能力。

我还会对患者的父母进行“高维度家庭治疗”,引导他们更加深刻地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

很多网友知道认知行为治疗(CBT)萨提亚家庭治疗,并产生了疑问:

何医生,你们所谓的高维度认知行为治疗、高维度家庭治疗,是否类似于CBT和萨提亚家庭治疗?

对此,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回答:完全不是!有本质区别!

为什么这么说?以下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

01、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萨提亚家庭治疗为何低效?

对于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CBT),很多人都不陌生。简单来说,这种疗法认为,人的认知、行为、情绪是互相影响的,而认知尤其关键。

很多认知行为治疗师会举这么一个例子:

有的人认为,狗是人类忠诚的伙伴,不会无缘无故地攻击人类,而且宠物狗是经过驯化的,都很温良。

但有的人认为,狗是狼演化而来的,带有野性,会咬人,平时不总是看到狗咬伤人的新闻吗?

CBT认为,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前者在外遇到宠物狗时,一点都不害怕,甚至会开心地跟狗狗互动。可后者一见到狗,马上感到害怕,警觉地绕路走。

其实,上面两种认知都有一定道理,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社会功能,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

可如果一个人因为怕狗而完全不敢出门,心里很痛苦,这就明显影响生活了。

CBT认为,这时就应该纠正、或者调整此人对狗的认知,从而改善情绪和行为,帮助ta恢复正常生活。

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有很多不合理认知,比如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父母不爱自己、未来没有希望等等。

CBT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到并帮助患者调整这些“不合理的认知”,缓解情绪和行为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图为AI生成

CBT的切入点是有一定作用的,认知的改变确实可以带动情绪和行为的改变。目前,CBT是国内外临床中一线的心理治疗方法,在整体上有一定效果。

可是,对于病情中度到重度的患者来说,CBT的作用很有限。患者可能会坚持自己的认知,无法被说服。

再加上,现在很多青少年患者见多识广、信息茧房被打破、思维逻辑性很强,他们不认同心理治疗师的说法,反而跟对方陷入“诡辩”状态,怼得对方说不出话来。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分享过一个例子。有一对复旦大学教授的14岁儿子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多次尝试自杀,父母带他找贺岭峰进行心理咨询。

这孩子逻辑能力特强,他说父母是复旦教授,自己该吃、该玩、该去的都实现了,玩游戏也没啥意思了。

如果继续活下去,他还要接受中考、高考、社会的鞭打,就算最后跟爸妈一样考上了复旦,那又如何?爸妈现在不也活得很痛苦吗?

人反正最后都要死,那我何必遭后面那些罪?为啥不干脆现在就死?

一个小时后,贺教授跟孩子的母亲说,“我觉得你孩子说得有道理,他都要把我说服了,我没法说服他”。

不过,贺教授发现这孩子很喜欢猫,建议他爸妈给他养一只,“人不一定能留得住他,猫没准能留得住”。

贺教授运用的就类似于认知行为治疗(CBT)。在认知上,他完全说不过孩子,最后只能建议养只猫,尝试用行为去带动孩子的变化。

可如果养宠物就能解决抑郁症的话,这还会是致死率高达20%的精神心理障碍吗?这个例子充分体现了认知行为治疗(CBT)的短板。

还有一种情况,患者很认同认知行为治疗师说的话,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有问题,但症状就是无法缓解,“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啊”。

一来二去,患者觉得认知行为治疗师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只会讲道理,自己也达不到对方的要求,有挫败感,很快就不愿再去了。

为什么CBT会出现这种局限性?因为它还是只能在人的外显记忆层面进行处理,无法深入到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

CBT能够识别到患者的不合理认知,但这种认知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些患者就是很偏执?为什么有些患者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这背后其实是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中,有大量的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如果主要的病理性记忆得不到修复,患者的症状很难真正缓解。

可CBT无法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地找到这些病理性记忆,更无法高效化地修复,因为患者自己也想不起来。

至于萨提亚家庭治疗,主要是用于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在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中,有一个概念非常关键——心理界限,又或者说“心理边界”。

该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既要捍卫自己的“心理边界”,不伤害自己;也要尊重别人的“心理边界”,不伤害别人,最后达到关系和谐。

比如说,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期待非常高,如果孩子达不到,就容易批评、打骂、施加压力。

从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出发,这就属于没有“心理边界”,是“要求别人为自己的期待负责”。

萨提亚家庭治疗师会引导父母要学会具备“心理边界”,自己对自己的期待负责:如果孩子达不到父母的期待,那父母要调整期待,而不是训斥孩子。

萨提亚还强调父母要尊重、接纳孩子不同的想法,自己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别把负性情绪发泄给孩子等等,这都是“有边界”的体现。

这些目标都是美好的,萨提亚理论对家庭关系的解读也有一定道理,也能对改善家庭关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过,在现实操作中,很多萨提亚家庭治疗师还是没法找到问题背后的根源,父母也无法得到非常有针对性的、高效的建议。

比如说,父母要尊重孩子,其实现在很多父母都明白这一点。他们甚至能说出很多自己明明很尊重孩子的事例,可孩子还是对父母很抵触。

那到底是哪件事、父母的哪些言行举止,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尊重?这跟孩子的症状有什么联系?

萨提亚家庭治疗师往往很难精准地找出来,孩子也觉察不到。治疗师很难深入地分析父母的家庭教育问题,只能给一些表面上的、大方向的建议。

患者父母就容易很迷茫,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问题,但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更不知道怎么改变。

也就是说,萨提亚家庭治疗跟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一样,都只能停留在人的外显记忆层面,无法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深入而高效地解决问题。

不过,认知行为疗法(CBT)跟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也有它们的优点和积极意义。比如更容易大规模地复制和推广,让人们开始对自身的认知、家庭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02、高维度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是怎么进行的?

那我们的高维度认知行为治疗、高维度家庭治疗,具体又是什么内容呢?

先来说高维度认知行为治疗,主要分为2种。

第一种是在修复病理性记忆之前进行的,主要为了让患者、家属深入理解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的真正病因和解决方法——病理性记忆、记忆再巩固等。

这是个颠覆性的发现,患者父母必须看清楚精神心理障碍的真相,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不能再认为是基因遗传等因素导致的。

此外,还会深入地向他们解释系统化、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的具体内涵,比如如何理解“系统化”、“精准化”,为何称之为“心理干预”等等。

第二种高维度认知行为治疗,是在病理性记忆修复之后进行的,这就更加关键了。

比如,创伤修复师Lucy对患者“做事总拖延、不想努力、缺乏动力”的问题进行处理,在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中找到了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

其中,有很多是患者父母带来的心理伤害,比如答应了给孩子的奖励,却总是不了了之,搪塞过去;孩子付出了很大努力,最后却非常失望、生气。

久而久之,孩子一想到要付出努力就感到烦躁,甚至觉得努力有什么用?结果不会好的。

创伤修复师Lucy精准化地找到相应的创伤事件,进行高效化的修复,然后会把这些事一一告诉我。

第二天,我会在理性层面,先把这些事件简单地跟患者捋一遍,因为前一天的病理性记忆修复过程比较长,患者往往不能记得每件事、每个细节。

我会引导患者意识到,原来ta的拖延和消极是这么来的,这背后有父母做法的问题,但也有ta的问题。

ta过分在意外界的奖励和努力的结果,没有意识到努力的过程就能带来自我提升,这本身就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我们要“向内求”。

如果患者的病理性记忆没有得到修复,这些话他们往往听不进去。

但找到这背后的根源并修复后,他们会觉得很神奇,因为这些事他们在外显记忆层面早就忘记了。他们恍然大悟,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高逆商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图为AI生成

然后,我们还会单独跟患者的父母进行高维度家庭治疗,把找到的病理性记忆告诉他们。

而父母的反应往往比孩子的更震惊。

因为父母一听,就想起来这些事大多确实发生过。可那么多年前的事情,孩子当时那么小,这些记忆竟然都能找出来?父母很惊讶。

更重要的是,这些病理性记忆得到修复后,孩子的症状确实大幅度好转,甚至消失了!

这些父母不得不心服口服,真真正正地意识到,过去有很多自己认为没问题的做法,其实对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埋下了病根。

他们会进一步意识到,原来真正的尊重孩子,是要落实到这种点滴细节的,孩子的感受很重要,而不是父母觉得尊重就是尊重。

有了这个层面的引导,父母接下来的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会更加具体、到位。

如果没有这些具体的事件摆在面前,想引导患者、家属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这是非常难的,很容易就会变成“空讲大道理”,他们也会不耐烦。

那如果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来处理这个问题,只能尝试引导患者意识到“努力没用”的认知是不合理的,一直拖延、消极是有害的等等。

对于症状严重、比较偏执的患者来说,这可能起不到任何作用。

而如果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来处理的话,治疗师会引导父母建立好“心理边界”,降低对孩子的期待,可以跟孩子沟通,但不干涉,让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

说得好听,这体现了“人本主义”,认为孩子能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但说得直白一些,这其实是让父母躺平,消极对待。在某个程度上,这是不理性的。

另外,如果不能进入到内隐记忆层面去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有些症状往往令人很难理解,即使是高维度认知行为治疗也无从下手。

比如,有一位抑郁症患者乐菱,她有个很奇怪的症状,几乎每天一到黄昏,明明啥也没发生,但她会突然感到很压抑。

尤其是如果她看到晚霞的话,更会忍不住眼泪哗哗地流,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主流精神科大夫解释不了这种症状,只会说,可能跟患者的大脑神经递质、生物节律异常有关。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会有不同的解读。精神分析可能会说,这是潜意识的问题,可到底是什么问题?怎么高效解决?束手无策。

认知行为疗法也往往解决不了。乐菱说,我当时也没想起什么啊,没有啥认知活动啊。治疗师可能只好从行为切入,引导她在黄昏时做些能让自己愉悦、充实的事。

但对于病情严重的乐菱来说,这可能很难做到,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缺乏行动力。

而在系统化、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中,我们进入了乐菱的内隐记忆层面,发现她在成长时期,反复在黄昏时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事件。

所以一进入黄昏的情景,她的心理创伤马上被激活,出现强烈的负性情绪。但是她早就忘记那些心理创伤事件了。

Luyc精准化地修复了主要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后,乐菱的这个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所以,我们的高维度认知行为治疗和高维度家庭治疗是建立在内隐记忆层面的,能实实在在地发现真正的患病根源,拿出来细细分析,让患者和父母看得明明白白。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临床心理干预跟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萨提亚家庭治疗有本质上的区别,甚至是降维打击,类似于《三体》中的歌者文明与地球文明。

03、为了孩子的康复,父母要提升认知维度

除了能深入到病因之外,系统化、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还能提高患者、父母的认知维度。

2006年,国内有一部商战剧很有名——《天道》。很多剧评说,这部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类认知的4个维度:

第一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即“无知阶段”。个体没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处于自以为是的认知阶段。

第二维:知道自己不知道,即对未知领域充满敬畏和谦卑,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并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第三维:知道自己知道,即觉察到自己抓住了事情的真正规律,能理性地意识到自己的优势;

第四维:不知道自己知道,也就是个体已经不需要经过主动的思考了,凭借所谓的“直觉”就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认知的4个维度

在现实中,其实很多人都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第一认知维度,这部分人虽然有可能很善良、很聪明,但他们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和智慧。

如果他们是父母的话,他们是很爱孩子,但没能觉察和克服自己的“人性三原色”——虚荣心、趋利避害、侥幸心理,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大量心理伤害。

孩子罹患精神心理障碍后,有的父母没意识到自身家庭教育的问题,以为孩子只是青春期叛逆;

有的父母认为这个病病因不明,甚至以为是“基因遗传”导致的。

有的父母意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犯错了,但不愿意承认和面对,还持续对孩子造成新的心理创伤。

我们的高维度家庭治疗,其实是把患者父母的认知维度提升到“知道自己不知道”,要意识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的无知和错误,这是自我反省的开端。

有些父母其实颇难得,孩子得病后,他们开始有了“知道自己不知道”意识,主动学习心理学、家庭教育的知识。

这个积极改变值得认可!不过,父母要擦亮眼睛,懂得在网上纷繁的信息中,识别出真正科学、高效、深入的知识。

如果父母能用真正科学的、高效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大脑,看清精神心理障碍背后的本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那就进入了“知道自己知道”的认知维度。

这不但能让他们降低焦虑、恐惧,意识到孩子是能够康复的,还能让他们认真、深入地开展“自我家庭治疗”,从行动上帮助孩子加快康复。

有些父母如果做得更好的话,他们还掌握了引导孩子成人成才背后的真正规律,不仅帮助孩子康复,还帮助孩子实现弯道超车,变得更加睿智。

如果家里不仅只有1个孩子,还有老二、老三的话,其他孩子也能获益,在父母有智慧的、科学的家庭教育中,心身健康地成长。

这也是我们在系统化、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后期做的事——引导部分悟性较高的患者、父母掌握心身健康、成人成才、塑造高逆商的真正规律。

我与创伤修复师Lucy经历过大起大落,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感悟,在系统化、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中,我们能帮助患者和父母迅速提高认知维度,相当于在认知维度方面走了一条捷径。

很多患者结束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大约半年到1年后,随着在生活中不断沉淀,他们会出现脱胎换骨的改变,比同龄人更成熟、睿智,能直面困难与挫折,逆商更强。

比如患者俊辰,他康复以后,成为了家里的“中流砥柱”。曾经很容易情绪崩溃的他,现在是家里情绪最稳定的人,还能安抚父母的情绪。

所以,从精准精神心理学角度出发的高维度认知行为治疗、高维度家庭治疗,与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CBT)和家庭治疗有着本质的不同。

当然,我们的接诊规模还很小,无法为大量患者家庭都提供深入、高效的诊疗。

但患者父母可以借鉴这背后的方向和规律,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认知维度,打破认知边界,要有破“框”而出的意识和能力。

即使父母和孩子很难找到每个具体的病理性记忆,也能通过“自我家庭治疗”逐渐修复主要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帮助孩子更快地走上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