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本报记者   王家梁

□ 本报通讯员 司朝元

“娶儿媳、嫁女儿、破旧俗、创新意。”

“红白事、打招呼、莫铺张、别浪费。”

如今在排楼村广场右侧墙上,288个字的“三字经”村规民约异常醒目,如排楼村的“家规”一样,时时潜移默化地提醒着村民。

排楼村位于贵州省惠水县的西南部,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小村庄,同时也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该村共442户1735人,走进村子,村道平整干净,民居院落满是绿树鲜花,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排楼村也曾经历过发展的烦恼。”驻村第一书记卢贤锋回忆说,“最突出的要数过去陋习成风,就像身上背着几座大山,压得村民难以起身,无处用力。”

2013年,排楼村滥办酒席现象严重,状元酒、建房酒、帮帮酒……各种酒席层出不穷,吃酒成群结队,群众吃酒送礼苦不堪言。

必须刹住滥办酒席歪风。

为此,排楼村村委会秉承“为村民干实事”的理念,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风”“送礼风”“吃喝风”“攀比风”问题做起,通过集体讨论研究、表决通过了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三字经”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共治大操大办、重殓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排楼村村风民风开始发生变化。村民积极响应号召,红白喜事都在约定范围内举办,在红白喜事办理上不攀比、不讲排场、勤俭节约。昔日的陋习重灾区,如今已蜕变成和谐稳定、发展有序的文明典范,排楼村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惠水县创新性地搭建了全省首个“农村电子普法站”,普法站发展出两支为村级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的队伍,其中一支是村级“普法员”队伍;另一支是村务法治工作“专家团”,主要由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人员组成。两支强有力的队伍,为排楼村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排楼村近年来又创新探索出以自治领路,法治铸魂,德治强基的三治融合模式,实现了零上访、零发案、零事故、零涉毒、零邪教目标。”卢贤锋说。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截至目前,全村葡萄种植面积500亩,累计向群众发放分红资金105万元,发展经果林1300亩,“中国小黄姜之乡”品牌享誉全国。排楼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以及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等诸多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