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而尽精微
——王平绘画艺术众家谈
王平,祖籍南京,出生于常州,江苏句容人,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兼职教授。现为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当代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省直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 其作品多次入选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等展览并获奖,在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法国中国文化中心等处展出,并分别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及政府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和藏家收藏。先后应邀赴美国、法国、俄罗斯、捷克、乌克兰、日本、加拿大等国展览作品、考察交流。出版专著及教材10余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
诗意的行走——王平绘画艺术谈片
□ 吴为山
王平早年的作品多为烟云入画的南方景色。1986年的西部之行,使他找到了与其内在审美追求相契合的形式语言。他在自然结构中找到构成的因素,组成具有震撼力的视觉形式,或者说带着构成的意念去寻找自然中的“象”,以现代构成的眼光整合自然,使得其画面洋溢着真、朴之趣,洋溢着对时空、对大地诗一般沉静的抒怀。
《清江秋意浓》 68cm×120cm 2018年
《清梦一夜到巫山》 69cm×69cm 2019年
王平山水画的构成基于自然,源于心灵。他负笈金陵,画室与龚半千的清凉山扫叶楼遥相对应,毕业后执教于京口,与北宋大家米芾共享“江南烟云”,又攻读博士于姑苏,常有机缘感受虞山画派、明四家笔下曾描绘过的山山水水。新世纪以来,王平奉调金陵,执掌高校艺术学院。
《黎明》 68cm×68cm 2019年
《青山绿水云有声》 68cm×68cm 2020年
他壮游西北与长江、黄河沿线,将南北景致或雄浑或灵秀的气象,化为自己的作品。从他的画中,不难感受到南师大美术教育文脉的涵泳和悲鸿先生“致广大而尽精微”艺术精神的影响,有着自觉的文化责任感。
《西陵雪霁》 68cm×46cm 2022年
《两岸画屏伴歌行》 60cm×60cm 2024年
当然,王平也认为,所谓“构成”是他在传统程式与自然结构之间找到的一种关联,是中国画现代语言的重要因素,是建立自身画面视觉的途径。近年来他更致力于艺术理论的研究,并多有专著和论文出版、发表,有望在更高层面上感悟艺术的真髓,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中国画作品。
(作者为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精神的坚守——论王平的工笔人物画(节选)
□ 陈履生
宋代周敦颐在《通书·文辞》开篇中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以今人的观点看,此处的道当是指道义、主流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文如此,画亦然,谓之“画以载道”。最近读到江苏画家王平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即有这种“载道”的感觉。与此同时,在学院派严谨思辨的形式外表下,他的工笔人物绘画,显见出“尽精微、致广大”的艺术精神的影响,追求一种光明正大的艺术指向。
《霜晨1941》 186cm×91cm 2012年
《九里桥运河纪事》 46cm×68cm 2022年
上世纪80年代初,王平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受业于杨建侯、黄纯尧、范保文、尉天池等书画名家,系统深入地进行了中国画专业的学习。南师大美院所传承的徐悲鸿美术教学体系,使王平打下了坚实的学院派绘画艺术功底。2006年他从苏州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多年来在高校从事艺术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乐此不疲,不仅把学院办得有声有色,在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上也颇有建树。
《茅山烽火》 220cm×360cm 王平 张艺(合作) 2011年
王平在创作中所坚守的精神特质,表现了他既钟情于国家民族的人文历史,又关注当下社会现实的文化自觉,也表明了他追求艺术本体价值的创作理念,体现出文化创造在新时代的意义。王平在他的主题性绘画创作中,行走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茅山烽火》、《江南烽火》(系列)、《峥嵘岁月》和《志愿者》等作品凸现了时代的主旋律,其意义显然远远不同于那些强调“自我表现”的作品,其“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用将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其中《茅山烽火》以苏南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为主题,画面中描绘了陈毅、张鼎丞、粟裕等新四军将士和民兵共49人,场面宏大,人物各具特点,入选“江苏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工程”。他的一系列以“新四军”为主题的作品,深入刻画了这些“有文化”的军中将士的性格特征,具有艺术与历史的双重价值。如何坚守艺术的精神家园,如何颂扬先贤英烈和时代脊梁的伟大人格和精神,也已成为当下艺术家创作需要直面的问题,王平的精神坚守无疑是值得倡导和尊敬的。
《甘南州的平措大爷》 82cm×66cm 2013年
王平为人诚朴,避世而独立,教务之余唯以绘事为乐。他的绘画不追时尚,坚定地行走在自己所选定的道路上。在王平的画中,我读到了一个画家的精神坚守,相信勤奋和坚守的他,会为时代奉献更多更好的创作成果。
(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取精用弘 形神兼备——论王平的工笔人物画艺术(节选)
□ 左庄伟
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里走出来的画家大多为一专多能型的画家,能中擅西,中国画画科中人物、山水和花鸟皆擅,但是在从事艺术创作中往往又是以专画某一题材著名于画坛,王平君就是以工笔人物画兼画山水画享誉江苏画界。
我一向认为人物画艺术的高低、成败关键在于人物形象塑造的肖像性,优秀的人物画家应该首先是一位优秀的肖像画家,画中人物的外貌和个性不是抽象的人物,而只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是我熟悉的陌生人物,而个性又是蕴含在社会时代的共性之中,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听雪》 68cm×68cm 2011年
王平君的人物画主要形式是肖像画和历史画、风俗画,他笔下的人物令人有视觉的亲切感,是活生生的,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以一位年轻画家的审美情趣和心态描绘青年人物形象,着意表现他们的美和精神气质,如他画的《小雪》《笑儿》《听雪》《盛装的卓玛》等等。这些人物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在冷静、沉稳、思想专注的共性中看到性别和个性的特质,这些特征是通过形象的姿态、动作和偏好的衣着服饰配搭展示出来的。
《飘动的云》 190cm×190cm 王平 张艺(合作) 2014年 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
工笔人物画的特征就是精致的变化,王平君做到了尽精微,达到了一丝不苟,以其高度的写实语言刻画人物和环境,使艺术形象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真实得可以触摸,可见他工笔画功力之深厚。对于人物形象、衣着配饰和环境等众多质的差异,他都能用笔墨语言一一加以诉说,不厌其烦,娓娓道来。
《祥云》 210cm×170cm 2014年
王平君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艺术工作,迄今已有四五十年,2001年又开始执掌高校艺术学院,亦已20多个年头,可谓桃李天下,其间办专业、建学科、组团队,培育青年人才,策划艺术活动,且勤于著书立说,现已出版、发表各种理论专著和论文逾200万字,于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理论、艺术活动贡献良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王平君在认真践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职责的同时,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两支笔,即为文之笔和中国画笔,且都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王平君的工笔人物画成就奠定了他作为学者和理论家之外的画家地位。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资深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