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味

“中国人对食物的情感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而我对家乡猪肠碌的情感也是如此。

“外形呈圆条形,貌似猪肠”,这是人们对于猪场碌的第一印象。猪肠碌是阳江的传统小吃,它的由来众说纷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是相传在清朝同治年间,在当时还是小县城的阳江有一位谭姓员外酷爱食用大米磨成浆后蒸熟的“粉皮”,还喜欢喝汤粉,经常让家里的厨子给他做。厨子也会研究一些新菜式给谭员外。某一天中午,厨子给谭员外做好粉皮后,发现桌子上还有做完剩一道菜剩下的黄豆芽。他就把多余的粉皮边料和黄豆芽,再加上些许香料一起炒,最后再用蒸好的粉皮卷成卷儿,撒上芝麻葱花,再抹上一点猪油,就端上了谭员外的餐桌。谭员外尝了一口,连连叫好,赏了厨子不少钱,并决定把这道菜作为待客的主食。最后,谭员外还根据外形,给它取名“猪肠碌”。

还有一种说法是猪肠碌起源于1925年。当时的人们靠捕鱼维持生计。先辈们前后发明了米粉卷和炒粉,并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成就了“猪肠碌”。素菜荤名,体现了先辈们对当时肉类匮乏的心理安慰。虽然关于猪肠碌的由来众说纷纭,但丝毫不减阳江人对猪肠碌的热爱。

餐饮店里,猪肠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吃早饭或宵夜时,阳江人总喜欢点上一碟猪肠碌,在小店吃的老主顾喜欢淋上一勺牛腩汁,牛腩汁与猪肠碌的结合使味道更加美味;有的顾客喜欢猪肠碌蘸辣椒酱,这也是别样的风味。早餐店中,“老板,来三条猪肠碌,淋点牛腩汁!”这样的声音络绎不绝;酒店里,一碟碟猪肠碌被送上人们的餐桌;宵夜店中,一条条猪肠碌整齐地码放,等待它们的顾客……猪肠碌已成为家乡特殊的文化符号,成为无数阳江人心中的乡味

儿时,我总喜欢跟着爷爷在早餐店里点上一份猪肠碌。猪肠碌味道咸中带香、香而不腻,再加上牛腩汁的点缀,甚是美味。每次吃完,我总会舔舔嘴唇,回味方才的美味。

时光的齿轮不断转动,我渐渐长大,但猪肠碌带给我的惊艳丝毫未减,它依然是我心中的白月光。2021年,我离开家乡,到外地上大学。尽管我已品尝过许多广州美食,但家乡的猪肠碌最令我念念不忘。我曾吃过广州茶楼的猪肠碌,但味道似乎总和我记忆中不同。在异乡的日子,我格外思念家乡的猪肠碌。在某一天,我偶然得知北京路的一家早餐店有正宗的阳江猪肠碌,店主是阳江人,做猪肠碌的河粉都是每天从阳江运到广州的新鲜的河粉。到店里点上一碟猪肠碌,淋过牛腩汁的猪肠碌香糯可口。我又找到了家乡的味道,这是家乡才拥有的独特风味。

故乡的猪肠碌,承载我的童年,承载家乡的人情味儿,承载每一个离家游子对家乡的念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

梁新苗,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在读,热爱文字,曾获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