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老盈盈 近年来,中东地区已成为国内企业出海的热门选择,但在出海的过程中,由于对当地的市场、法律、宗教、文化、政治等不够了解,出海企业在当地也收获了不少经验教训。

9月26日,一场以“中东‘指南’:以创新驱动的国际产业合作”为主题的研讨会在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峰会上举行,与会者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易达资本合伙人邵民桦在研讨会上表示,很多中国企业出海中东的失败原因在于照搬中国的经验到中东市场,这是出海企业的共性问题。

邵民桦称,有的国内企业进入中东市场,与当地政府签约开设了一家合资公司,就认为既然与政府签约了,就一定能够拿到政府的设备采购订单。但是在中东地区,即便是一些政府订单,也是通过市场化发标的,现在EPC(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指工程总承包商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承包方很多是一些市场化的公司。这种情况在当地很常见,就是因为国内的企业对中东的市场不了解, 所以踩到了“坑”。

德勤全球中国服务部主管合伙人、中企出海服务主管合伙人金凌云则感觉,中国企业很“卷”,为了做生意甚至愿意承担额外的风险。他表示,国内的企业,以总承包商的身份参与一些EPC项目,合同内和业主、供应商之间的约定,基本上风险都聚焦于自身。

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陈定定在研讨会上讲述了一个装修“教训”。比如,在当地开一家店,想装修的话,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不允许24小时施工,这样成本就增加了;二是装修采购的原材料,需要按照当地的白名单进行采购,这些材料要比国内贵很多倍,所以整个成本都提高了。

陈定定建议,如果企业一开始不确定会产生哪些额外成本,可以先通过当地的朋友了解相关情况,避免踩“坑”。

此外,据陈定定了解,国内企业出海中东还遇到过很特别的“坑”。比如,中东海水盐度是南海的三倍,但是企业不知道当地海水盐度这么高,加上当地风沙太大,使得工程清洗成本远超预期,导致项目巨亏。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盈盈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广州采访部主任
关注华南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及区域内重大新闻事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