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大未来产业中,福田区承接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8大战新产业集群和区块链、量子信息、类脑智能3大未来产业,是全市唯一一个承接战新产业集群全部聚焦于研发设计环节的行政区。9月26日,福田区委八届七次全会召开,提出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都市型科创区。以河套合作区为“主阵地”,通过创新人员、货物、资金、数据、商贸等要素流动,搭配扩大税制领域改革等举措,打造世界级科研枢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为河套合作区建设带来新机遇。一年来,深港携手推动河套合作区创新资源加速汇聚,展现出强劲动能。与此同时,改革在这片土地上更是频频上演——河套国际产业中试集聚区10家中试平台集中授牌;河套“1+6”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正式集结完毕……在河套这片沃土上,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会提出,以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为“主阵地”,坚持“CBD+科创区”发展战略,构建完善都市型科创区体制机制。推进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五流四制”改革,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创新人员流动模式,创新口岸建设标准,筹建河套跨境专用口岸,推动新皇岗口岸联合港方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探索构建境外科技人才“限期免签入境”便利通关机制。

创新货物流动模式,建立企业机构和货物跨境“白名单”管理制度,试点实行“智慧围网+电子围栏”监管模式,实现科研相关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

创新资金流动模式,扩大“科汇通”试点范围,组建首支河套跨境双币母基金,推动财政科研资金监管适用港澳及国际规则。

创新数据流动模式,探索建立数据跨境“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设离岸数据中心,搭建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开展固网、移动网接入国际互联网试点和制度配套,争取纳入全国首批全域国际互联网接入地。

创新商贸流动模式,实施自贸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制度,深化商事登记行政确认制改革。

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条例”立法,健全涉外法治保障体系,探索跨境争议解决机制对接、规则衔接,推进河套深圳园区人民法庭、涉外法治实践基地等平台建设。

协调推进税制领域改革,争取扩大鼓励类企业、港人个人所得税“双15%”优惠政策受惠面,营造与香港趋同的税负环境。

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项目经理制、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政企联动制、同行评议制等科研管理机制。

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一区两园”互设分园模式,探索设立河套深圳园区“香港运营中心”,深化“香港聘用、河套科研”联合引才机制,推动超充国际联盟、国际汽车发展创新联盟应用“香港注册、河套运营”新模式,构建国际组织集聚区配套支撑体系,打造世界级科研枢纽。

中心城区的特色先进制造业发展成效同样显著,去年福田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95.25亿元。全会提出,推进都市型科创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重大科创平台集聚机制,率先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化运作机制,构建龙头企业牵头、科研院所支撑、创新主体协同的“产院创新共同体”。创新头部企业集聚机制,构建“一产业一龙头、一集群一基金”企业培育模式。创新科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强智能终端、新能源、软件与信息服务等3个千亿级集群,加快打造生物医药、半导体等5个百亿级集群。

良好的科创生态犹如土壤和空气,是创新主体发挥最大效能的重要保障。全会提出,完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优化“分布式”科创空间供给机制,完善空间载体供给链条,构建企业孵化与培育发展的专业服务生态,打造一批社区型“硅楼”“硅街”“硅园”。构建新型科技服务体系,组建科技成果“快保护”机构,建立健全全链条、全过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政策体系。建强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开展科技保险风险补偿试点。

2024年初出台的深圳“20+8”产业集群2.0版本中,人工智能升格为“20+8”集群中的独立集群,并作为战略重点类集群进行全市布局,以超常规的力度推动产业发展。为抢抓“AI产业化、产业AI化”机遇,全会提出,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核心区。深入推进全域全时应用示范区建设,完善AI算力支撑体系,打造强大的算力集群和异质异构算力协调应用机制,完善算力应用支持政策。建设AI赋能千行百业示范区,通过人工智能深度赋能金融、科创、时尚等优势行业,探索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大模型行业应用落地路径。建设AI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持续发布AI应用场景清单,引进培育垂直大模型重点企业,集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AI场景服务提供商。

采写:南都记者 张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