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传播研习社

2024年9月26日,由环球网与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构建面向Z世代的更具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成功举行。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人民日报社办公厅、清华大学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众多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共同参会,会上公开发布了《面向“Z世代”的国际传播创新案例推荐目录》案例集、《面向Z世代的国际传播理论·实践·创新·未来》论文集两项重要成果。同时,与会嘉宾聚焦Z世代国际传播体系构建的前沿思想,围绕“文化共鸣”与“数智创新”两大主题展开深入对话与研讨,共同探索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思想、宣扬中华文化的新路径与新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构建面向Z世代的更具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学术研讨会嘉宾合影

人民日报社办公厅主任郑剑、清华大学智库中心副主任杨秀出席大会并致辞。郑剑指出,在国际传播中争取Z世代的理解、认同,关系到我们国家乃至世界和人类的未来。面向Z世代开展国际传播工作,能够让中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响亮,让中国故事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动人。杨秀指出,本次研讨会既有理论创新,又有实践总结,有效扩展了舆论引导深度、国际传播广度,也提升了成果研究的丰富度,实现了“1+1大于2”的效果,体现了央媒和国家高端智库结对平台建设的初心。

环球网总经理单成彪发布了国内首部聚焦Z世代国际传播对外叙事与话语模式的案例集——《面向“Z世代”的国际传播创新案例推荐目录》。据介绍,自2023年9月起,环球网与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共同发起了一项面向Z世代青年的国际传播案例征集计划。该计划获得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共征集案例近千份,最终收录了35个典型案例编撰为该案例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面向“Z世代”的国际传播创新案例推荐目录》

作为主编之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史安斌发布首部《面向Z世代的国际传播理论·实践·创新·未来》论文集成果。他表示,Z世代群体的强势入场呼吁中国国际传播实践在技术应用、内容生产和文化传播新趋势下进行理念与策略更新。具体言之,既需要将青年群体视作全球舆论场的关键角色,进一步探索、挖掘其所引领、振荡而出的新传播样态;也更需要认识到海外Z世代青年之于当下中国国际传播的战略意义,发展其对于当下中国的兴趣与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面向Z世代的国际传播理论·实践·创新·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围绕双成果发布指出,聚焦于青年群体的国际传播学术研究与实践路径,既应助推加大针对不同世代的细分和垂类供给;也应为故事增添价值内核,进而使国际传播趋于长期,真正实现“长尾效应”。他也指出,国际传播工作应切实推动建设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加快构建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文明交流互鉴的践行机制、“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策略机制。

在会议研讨环节中,来自学界与业界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分别围绕“Z世代的文化共鸣:讲述故事与塑造影响力”和“数智时代的传播创新:连接Z世代的新平台与新策略”两大主题展开研讨。

围绕“Z世代文化共鸣”主题,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敬鑫,中国东航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叶克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研究员、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新,中国中化办公室(党组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 郭凤琳、中国能建品牌部媒体运营部经理储信艳进行了对话与交流。他们以孔子学院实地调研、“东航做法”和“中国中化国际传播”等实际案例出发,强调面向Z世代的国际传播应在注重激发“文化共鸣”的同时,因地制宜,处处留心,全面发动,效果落地。

关于“数智时代国际传播”主题,环球网执行总编辑石丁,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副主任何天平依次发言。他们共同认为,国际传播相关工作应重视Z世代青年群体入场,以“四新”——新人、新思、新路、新技术为手段,以新克难、聚众突围,突破国际传播格局既有困境。

本次研讨会致力于搭建一个国际传播学界与业界交流合作的平台,更力求推动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开拓创新。研讨会的成果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传播舞台上的影响力,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