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庙里有一块特殊的纪念碑——“上海南市难民区纪念碑”。
碑文中提到的法国人饶家驹,时任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国际委员会副主席。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数十万难民流离失所。11月12日上海沦陷,各界抗敌救援会纷纷解散。为延续救济事业,上海发起成立了国际合作性质的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国际委员会(也称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并立即着手讨论难民收容等问题。
饶家驹认为,要应付长期战局,就有必要设立难民安全区。当时上海南市老城厢正好有不少空置房屋和公共场所。于是饶家驹开始在各方力量间奔走斡旋。终于, 在1937年11月4日,国民政府批准以民国路、安仁街、方浜路为界,划分出一块难民收容区。难民区悬挂红十字旗帜,以此提供“安全保障”,日军不对难民区进行攻击。
此举开创了战时保护平民的“上海模式”,并为推动《日内瓦第四公约》的订立提供了成功范例。从1937年11月9日至1940年6月30日,上海南市难民区先后共设置130多个收容所,庇护了30余万中国难民。为纪念饶家驹的善举,后人亦将此地称为“饶家驹区”。
参观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249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