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陈鑫:一场大学与城市的双向赋能

 百面绘天津之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陈鑫、泰籍教师黄可莹、泰达医院李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百面绘天津之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陈鑫、泰籍教师黄可莹、泰达医院李青

1923年6月21日,著名的《大公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天津南开大学订于本月二十八日下午三钟,在八里台新校舍秀山堂内,举行第一次毕业式,现已约请各界届时前往参观……”消息篇幅不长,却向世人宣告了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启用,同时也拉开了一场大学建设与城市发展交相辉映大戏的帷幕。

如今,105周岁的南开大学随着百年积淀完成了与城市的双向赋能、共同进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八字校训也不断被一代代南开人赋予特别的含义。

“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源自《礼记》中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二句,又赋予了新的现代内涵。允公允能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的能力。日新月异则鼓励学生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无论是我们这些先贤,还是一代一代南开人,身上都体现了一种爱国担当,还有务实创新的实干精神。”南开大学党委宣传部校史研究室主任、天津市历史学学会理事,天津市口述史研究会理事陈鑫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南开大学校史馆,红色镂空的“爱国三问”格外引人注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9月17日,校长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不仅点燃了抗战时期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更是对当代学子的有力鞭策。89年后,在今年9月8日南开大学开学典礼现场,校长陈雨露带领全体新生一起重温这铿锵有力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南开人常说‘南开南开,越难越开’,指的是克服困难的决心。巧合的是,南开这所学校也确实一路向南,不断开拓。从西北角的严氏家塾,到‘南开洼’的南开中学,再到城南八里台的南开大学,后来又有了西南的重庆南开中学、自贡蜀光中学……南开大家庭真是‘越南越开’。当年,南开最重要的两位先贤──‘校父’严修和创校校长张伯苓,一个投身维新变法,为守旧派排挤;一个为国从军,遭侵略者所辱。但他们抱定不服输的信念开始合作,共同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南开人面对困难‘苦干、硬干、拼命干’。正如张伯苓所说:‘愈难愈顶,愈顶愈进步;愈进步愈不知足,愈不知足愈有进步。’”陈鑫一边指着校史馆陈列的资料一边介绍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素有中国近代教育重要发祥地之称。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中国第一套完整的私立教育体系均诞生于此。“天津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可谓走在全国前列。直至今天,教育强市仍然是我们这座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包括南开先贤在内的天津一代一代教育家不断努力,为我们打下了教育基础,他们身上有着很光辉的教育家精神,这种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形成的精神特质一直启示着我们。”在陈鑫看来,学校不仅教书本知识,更要培养人,包括:重视体育、提倡科学、团体组织、道德训练、培养救国力量。从塑造健康的体魄、科学的世界观,到正确认识个人与群体,善于合作。这一系列训练,最终就是要培育健全的人格、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样的学生毕业后走上各行各业,再将他们的人生态度带向更广泛的社会。南开这所学校所传递的正是一种人生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籍教师黄可莹:希望尽我最大努力,起到国际交流纽带的作用

 百面绘天津之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陈鑫、泰籍教师黄可莹、泰达医院李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百面绘天津之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陈鑫、泰籍教师黄可莹、泰达医院李青

近年来,以鲁班的“大国工匠”形象为依托的“鲁班工坊”在多个国家设立,搭建起天津职业教育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在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有这样一位泰籍教师,她不仅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津深造,成为一名中文教师;还借助鲁班工坊这一平台,帮助上百名在津泰国学生学成归国,助力家乡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她与同样致力于泰国鲁班工坊项目的教师孙健鹏结百年之好,成为中泰两国青年交流交往的最好见证。她就是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泰籍教师黄可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可莹出生于泰国暖武里府。2013年,一心想来中国读书的她如愿以偿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到天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6年,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和泰国大城技术学院合作建立了泰国鲁班工坊,成为中国在海外的首个鲁班工坊。研究生毕业的黄可莹被选中留在学校任职,负责泰国鲁班工坊的日常管理和中泰双方的沟通联络,同时为泰国来华留学生教授中文。入职至今,黄可莹参与制定了中泰合作国际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国际教学标准,该方案获得了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的认证,并在泰国得到了推广。此外,凭借“中泰职业学校合作育人的实践与探索”这一教学成果,她与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同事们一起,荣获2018年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国职业教育水平很高,在鲁班工坊学习过的泰国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很‘吃香’。学生毕业之后拿到泰国和中国的证书,当然对他们以后的就业会有好处。他们又懂得中国的技术,又懂得中国文化,还会中文,这样对他们找工作可能会更好一些,他拿的工资可能会更高一些。”黄可莹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在泰国鲁班工坊的一次会议上,黄可莹邂逅了她现在的伴侣——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师孙健鹏。黄可莹负责泰国鲁班工坊的国际交流工作,孙健鹏负责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用孙健鹏的话来说就是,“我俩的工作交流特别多,自然而然从相识到相知,然后到相爱”。

在天津生活的十多年间,黄可莹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在天津,生活工作都会觉得比较舒心。天津人很热情友好,基础设施也特别完善,比如公交车或者地铁很便利。还有公园也很多,繁华的地方也比较多,整个城市比较现代。我的爱人也在这边,我的朋友也在这边,所以每次回到天津,就觉得回到家了。”黄可莹笑着说。

站在泰国鲁班工坊门口,黄可莹望着远方——几千里外的泰国,有她的家乡暖武里府,有泰国鲁班工坊所在的大城府。“我会好好地工作,希望能通过我最大的努力,起到国际交流纽带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达医院李青:医生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

 百面绘天津之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陈鑫、泰籍教师黄可莹、泰达医院李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百面绘天津之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陈鑫、泰籍教师黄可莹、泰达医院李青

“大家好,我是天津大学泰达医院肾内科的李青。降压药一天吃一次,什么时候吃?咱们看看指南怎么说的……”见到天津市泰达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李青时,他刚刚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回到办公室便开始录制科普短视频。坚持了13年健康科普,为每一位患者带去无限关爱。如今,李青在短视频全平台拥有490多万粉丝,并获得了“天津市科普大使”等很多健康科普领域成就。

从一个资深临床医生成为一位优质自媒体健康科普领域创作者,李青用优质的科普内容深刻诠释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我会去社区通过讲座科普健康知识,但靠的是居民们口口相传,传播范围非常有限。”2011年开始,李青通过走访社区、养老院等地方开展健康宣讲和义诊活动。2013年,李青作为医疗自媒体的第一批作者,开始运用自媒体传播科普知识。“刚开始进行健康讲座是为了刚成立的科室吸引病人。但随着互联网发展,我发现网络科普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谈到科普的初心,李青这样说,“我接触的肾脏病很多都是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现在既不缺技术,也不少药品,出现这么多问题,很多情况下还是因为患者在医学方面存在误区。我做健康科普的初衷就是为了传播健康知识,消除人们的医疗知识误区。医生日常说的话比较专业,需要用一种老百姓能接受的而且传播比较广的形式普及下去。其实健康科普也是临床的延伸和创新,如果一些小的误区通过科普能够避免,或者逐渐改变生活方式,使病情逐渐好转,也是一种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李青在网络平台上拥有490多万粉丝,获得“健康科普品牌价值创作者”“天津市科普大使”等多项荣誉,来自陕西、河北等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前来医院指定李青问诊。“医者仁心。有这份仁心,有专业的医术,尽最大的可能用于社会,服务于更多的人,这样才能有更多的贡献。”朴实无华的话语背后,是每一位医者大爱无疆、医者仁心的信念。

如今,已在中新生态城生活了十几年的李青,已经成为新天津人,并且把全家人从石家庄都接到了中新生态城。“这几年,中新生态城的发展,无论是居住环境、设施配套、医疗教育,都特别好。我刚住在这的时候,周边刚开始建设,配套比较少。但这一两年时间发生很大变化,开窗看绿,出门见景,还配备了很多零碳建筑和设施。教育配套也引入了一批优质学校,医疗方面还引入了名院名医。现在的早晚高峰也会堵车了,每逢周末还有各种文化活动,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非常高。一有时间,我就会去周边城市公园漫步,拍拍美景,或者去体育馆打打球,我还会把我的生活和老乡分享,让他们也都来生态城生活。”李青笑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市委网信办

中国网

联合出品

来源:中国网

审核:郦陈雪

编发:马 凯

素材整理:陈卓、施娇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