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之家 | 温暖驻外人

数十万驻外人都在关注

驻外之家人才网

www.zhuwaizhijia.com

很多人都知道,我是学外语的,也知道我去非洲乌干达工作了三年多,三年期间,我从一个畏手畏脚的懵懂少年,蜕变成了一个敢闯敢拼的非漂青年。那段时间虽然经历了很多,见识了很多,但由于工作专业性比较强,所以自身发展还是比较局限。

那段时间,我每天的工作除开陪同老大出去培训、考察、接待,就是监督当地工人干活,每周给他们打考勤发工资。时间很宽裕,成天在基地吃饭睡觉闲逛,打游戏、看电影……坐看云卷云舒,日升日落,好不惬意。

对于我这样一个从来就不安分的人来讲,在一个地方连续待三年时间,尤其还是非洲那种比较受限的地方,即使不能回国或者换地方,至少也肯定是要搞些其他花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自认为还是有点商业嗅觉的,那时候发现乌干达那边的智能手机还没普及,当地人大多数还用的是物理按键的“棒棒机”,我从国内带去自用的华为触屏手机,虽然很普通,但在当地人眼里,那可是高科技,是他们很多人从未体验过的。

尤其是我们基地的司机,一看到我的手机,他就好奇得很,然后我就用给他看,他直夸“good good!”还有跟我们合作的那些当地合作伙伴,也经常盯着我的手机看,因为对他们来说,算是个新鲜玩意儿。后来,逐渐就有很多人要我把我的手机卖给他们,我说这是我自用的,二手货了,但是他们不在乎,依然愿意要。

我觉得这是一个商机,然后就马上联系国内的朋友,买几乎是最低端的那种的智能手机,也不管什么牌子,整了一堆,然后全部发DHL到我们基地上。果然不出所料,手机一到,立马就被抢光了,因为本身采购的就是最便宜的低端机,成本不高,我加价下来,卖给当地人的售价也不会很高,基本大家都能承受。所以第一批手机,很快就没有了。

尝到甜头后,我让朋友又陆续发了几次货,也都卖完了。身边的当地人,该买的也都买,几乎都用上了我卖给他们的手机,包括我们项目上的工人,而且我还提供售后服务,比如他们不知道怎么操作,怎么设置等,我还手把手教他们,所以,双方都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是问题也很明显,就是身边的市场饱和了,我又没有机会出去卖,于是我又让司机帮我出去宣传,直到确实卖不动了。我又开始动脑筋,我趁探亲假回国,选购了一款新款的华为手机,那种防水的,功能更强大,使用更顺畅,拍照更清晰的,外观也更好看的那种。

等返回到了乌干达,我就随时拿出来 给当地人展示,甚至把手机扔进水里再拿起来,把摄像头翻转给他们看……就是极尽卖弄,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手里的手机已经out了,该更换更新款的手机,享受更好的体验了。

这招果然奏效,之前买过我手机的人,开始纷纷跟我要手里这种更好看、更高端的智能机,于是,我让朋友从国内发了一堆更高端的智能机,将他们手中的低端智能机全部更新换代,成功实现了同一个客户的二次销售。随着我的高端智能机越卖越多,连跟我们合作的大学的教授、政府官员、商人等都问我买,我也照单全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还提供分期付款业务,对于那些手里现金不够的客户,我先收一部分钱,然后把手机给他用,剩下的费用他再按照约定慢慢付。当然这要挑客户的,因为不熟悉的人,是不敢开展这项业务的,给他手机,可能就肉包子打狗,再也找不到了。

尤其是在我们项目上上班的当地人,我最先开展这项分期业务,因为他们的工资都是由我发放的,我不怕他们跑路或者赖账,基本上,每周发工资的时候,我就直接从他工资里面扣除了,很安全,没风险。除非他完全跑路,连工作也不要了,这种情况实际上很少,因为当地的工作机会很少,很多人还是很珍惜的。

因为最开始那几批手机是低端货,所以偶尔也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果是硬件问题,基本上我都是秉承能换就直接给他们换了,有些是软件问题,基本上设置一下,或者给他们刷一下机就好了,总之,服务是做到位了的。

通过倒卖手机,我还是积累了一部分小财富的。正当我准备扩大这项业务的时候,传音的tecno手机逐步占领非洲市场,智能机也随之慢慢普及,乌干达的很多营业厅开始陆续都上架了很多类型的智能手机。另外,就是从国内通过DHL或者Fedex这种方式发手机到乌干达,也很容易被查,关税也高了,所以,我的手机生意就此告一段落了。

通过这次手机的小生意,我第一次意识到,非洲依然有很多机会,只要看准机会,控制好风险,别说挣点小钱,成为千万富翁也不是不可能。

简单做了一下倒卖手机的生意,挣了点小钱,但是好景不长,未能继续扩大做下去。等我把周围的情况摸清楚,更加熟悉当地的生存生活习惯后,就开始找寻下一个可能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非洲遍地是华人,乌干达就有2万多的华人,所以,除了跟当地人打交道,华人之间免不了是要来往的。但是说来也奇怪,华人之间很多时候却并不那么友好,尤其是长期在乌干达生活的华人之间,各有各的小九九,这个后面再说。

我们项目属于政府援建项目,所以时不时我们就要去大使馆和经商处那里汇报工作串串门,也经常跟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开会。因为我是专职翻译,只有我会英语,所以项目上的所有外出活动都必须我参与,我也得以跟各个部门的人混个脸熟,这里面就包括乌干达移民局办理签证的那些人。

因为经常去移民局帮项目上的人办理签证,窗口的人也都熟悉起来。普通外国人要在乌干达办理工作签证(工签)是比较麻烦的,移民局不大,但是个个吃拿卡要,有的人提交了资料等了一年都没办下来,但是我们项目组去办工签,基本一到三个月就搞定。

每次去到移民局,看到乌泱泱排队办理工签的华人,才知道,原来乌干达有这么多华人。每一个到乌干达的华人,除开旅游的,基本都要办理工签,工签办不下来,就是黑户,只能回国。而且工签也是有时限的,到期了就要提交资料申请续签,否则,同样是黑户。

所以,工签对于华人来讲非常重要。要知道,乌干达有600家中资企业,私人企业居多,他们可不像我们处处有优待、有政府背书,只能老老实实提交资料办理工签,往往很久都办不下来。而且很多华人就是过来做最基础的劳力工作,连简单的英语都不会说,更别提要填一大堆移民局的工签申请资料了。办理工签对这些人来说已经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把工签流程摸清楚后,就私底下跟到移民局准备办理工签的华人交谈,我帮他们办理工签,他们付给我辛苦费,简单明了。

一开始我只是想赚点服务费,没当成生意。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找到我,我才意识到,这个需求量真的挺大。于是,我加大了对移民局工作人员的投入,该给的给,该送的送,只要是我提交的工签申请资料,他们基本都直接过了,优先安排流程。不得不感叹,我算是踩准了当地这些蛀虫的生存之道。别小看破破烂烂、小小的移民局里小小的一个窗口里的普普通通黑胖妹,她收入可能比我还高,妥妥的当地小富婆。

不过工签这个生意没有持续特别久,原因有二:一是通过我提交的申请太多越发明显,还是引起了移民局老大的关注,下面的人就建议我暂停一下;二是有其他华人也开始做这个事,猫有猫路,狗有狗道,也不是只有我能干这个事,毕竟在乌干达的华人能人特别多。

但是通过帮助华人办理工签,我认识了更多朋友,他们散布于乌干达的东南西北各个区域,做着不同的工作或生意。为我后来在乌干达的生存提供了不少便利,所以还是挺不错。

工签生意告一段落,我没事逛乌干达工艺品市场的时候,就琢磨趁探亲假带一些当地的东西回国,去过乌干达的朋友应该知道,乌干达的工艺品无非就是黑木雕、皮制品、孔雀石等等,除极个别的是当地制作生产的以外,大多数都还是中国造,不值得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一次的回国探亲机会,当然要带一些特别的东西回去,而且最好是能带多少就带多少,能回国变现的。乌干达工艺品市场里的那些东西,根本入不了我的眼,于是,我让司机去打听,最终,他向我推荐了牙。一开始,我还不置可否,但咨询了身边好多华人朋友,都表示可行。

那时候管控不严,夸张点的都整根整根往国内带原牙,我没那么大欲望,也不敢冒险,所以,找到小作坊选了一些小制品,回国的时候小心翼翼封进咖啡豆里,然后真的成功出入关,顺利带回国。

印象中,也就那么一次,回国后,本想着快速出手了换些银子,但结果没人敢接,于是,大部分都送给了亲朋好友,直到今天,还有小部分在家里,当做纪念了,等着以后传给孩子吧。(注: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后来带牙的,大部分被查直接关进小黑屋了,大家引以为戒,不要以身犯险。)

所以,从生意的角度讲,这是一次失败的投资经历,没有调查好市场找好下家就盲目投资,最终血本无归,也让我距离成为千万富翁越来越远……

继续更新一下非洲挣钱系列,我是到乌干达工作的,所以做生意挣钱不是我的主要任务,只能抽时间看机会顺带做,毕竟还是要先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项目平时需要采购一些原料,用来生产加工饲料,包括当地的小鱼干、玉米面、木薯粉、黄豆粉等等。原本不归我管,都是老大亲自出去联系采购,我只负责陪同。后来接触的次数多了,基本老大也不管了,全部交给我去搞定,因为基本上所有原料的品质和价格,他都了然于胸了,大差不差。

实际上,这些原料,之前大多数就在首都坎帕拉的各大市场采购,相同品质的,价格都相差无几。我接手后,一开始也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但很快就发现,原来卖给我们原料的很多都只是个贸易商中间人。于是,我开始琢磨,是否能跳过这些门市上的中间商,直接从源头去采购呢?

我让当地的司机去打听,毕竟他路子多,人也机灵,一说什么,他马上就能领会意图。没多久,他就给我搞清楚了这些原料的源头所在,每次我们出去采购,我就直接去往更接近源头的上一级批发商下单,还别说,在同等质量的前提下,价格确实便宜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把情况汇报给了老大,老大很是满意,更放心把所有原料的采购都交给我,但是我也跟他讲明了,找到更好的更便宜的原材料,实际上也是为项目组节约了成本,但我们肯定也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去寻找更便宜的源头,所以希望从节约出来的那部分里面分一部分出来,当做我的辛苦费,也可以理解成佣金。

最终,老大同意了,毕竟就算加上给我们的佣金,原料的采购总成本也是远远低于他们之前在坎帕拉市场直接采购的,这笔账,还是划算的。

得到许可,我跟司机就不遗余力地到处寻找品质更好、价格更便宜的原料,经常会深入到一些偏僻的郊区作坊采购玉米面、木薯粉和黄豆粉。而小鱼干才是关键,也是采购的大头,乌干达的小鱼干基本都是从维多利亚湖或者其他一些内陆小湖泊里面捕捞的,但是品质很不稳定,要么就是晾晒时间不够,水分太多,要么是当地渔民为了增加重量,掺入棕榈油和细沙,要么就是用陈货冒充新货,很多时候防不胜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严控品质和价格,我有时会跟司机直接前往维多利亚湖中的那些小岛,从岛上渔民手中直接收购新鲜的小鱼干。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宽广如大海,我是第一次坐当地人的那种木质小船,在浩瀚无边的湖中漂荡了几个小时,真是一叶扁舟,沧海一粟。湖中风浪超级大,有好几次我都觉得船要翻了,船舷就在水平面来回试探,相当惊险,但是开船的却无比淡定,他们应该是见怪不怪了。

岛上的小鱼干的确质量更好,价格也便宜,但是量也不是很大。于是,为了能长期稳定采购到岛上的小鱼干,我甚至安排了专门的一个当地人驻扎在岛上,负责收购渔民捕捞上来的新鲜小鱼干。我给他这份工作,给他开工资,他也很乐意,作为当地人,他跟渔民沟通也好,讲价也好,更顺畅更有优势。

除开用于加工饲料的这些原料,项目上其他大宗物品采购,我也采取这种方式,毕竟这是个多赢的局面。这里面,我的当地人司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帮了我很多忙,我当然也不会亏待他,有什么好的东西都给他留一份,辛苦费也照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并不是一切都顺利,有那么一两次,我也被坑过,因为每次都是大量采购,有些不法商贩就把质量好的新鲜的原料放在前面,那些陈货、烂的、质量差的放在后面或者中间层,我们不可能每一袋都去拆包查验,所以有那么一两次,我们也吃了亏,没办法,只能下次不再来往,重新寻找更靠谱的供应商。

通过原料采购这块,我也积累了一点小钱,然后继续寻找机会。

乌干达华人比较多,尤其是做小生意的,别看生意小,赚钱可真不少,随随便便拧出一个,那都是百万千万富翁,很多人在乌干达有房有车有老婆有保姆,根本都不想回国了,太舒适了。

打工的一般都是国内的企业直接发人民币到自己国内工资卡上,比如我。而做生意的他们大部分挣的都是当地的乌干达先令,除开自己在当地的花销,很多人还是要把钱搞回国内。正常情况下,是要把乌干达先令换成美刀,然后到国内了再换成人民币,一是很繁琐,二是有外汇管制,总之很不方便。于是,就催生了收乌干达先令,然后直接兑换成人民币打到国内银行卡上的行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我是认识一个在乌干达做地下钱庄的老板,他就专门做这个生意。于是,我也没事的时候通过他帮一些华人朋友搞兑换和转账,收取一点服务费。别小看这点服务费,虽然点子低,但需求大,总额也就大,一个月搞个几百上千万的流水也是轻轻松松。

严格来讲,这属于灰产,我知道肯定长久不了,所以没搞多久,也就作罢了。更重要的是,我也很怕出纰漏,毕竟我不能把控所有流程,要是在乌干达收了朋友的先令,结果别人在国内没有收到钱,那我就很被动了,容易出事。而且还可能涉及到洗钱的黑产。

事实证明,后面确实出事了,据说地下钱庄的大老板在我回国后没多久就进去裁缝机去了。幸好收手早,没把我卷进去,想想都后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