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农业资源禀赋多元丰富,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扎根溧水,用汗水、智慧和坚守书写精彩的“沃野人生”。在溧水区和凤镇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一批来自区外的年轻大学生在一望无垠的菜地里辛勤耕耘,实现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生情侣携手来溧做农民

80后大学生冯顾城来自江苏南通,他的名字里前两个字是父母的姓,最后一个“城”字是爷爷对他的祝福与希冀——长大了,到城里去。然而,大学毕业后,冯顾城却毅然选择来到溧水的乡村种起了蔬菜。“我内心深处还是喜欢农业,所以大学期间学的是相关的园艺专业。当时来溧水,是因为女朋友来了,我也就来了。”冯顾城笑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小青,是冯顾城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女朋友,现在的妻子。早在2012年,施小青就通过校园招聘来到溧水华成蔬菜基地,成为一名大学生“菜农”。她和冯顾城是老乡,在大学相识相恋。当冯顾成得知溧水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好、农业发展有奔头,便下定决心来溧水和施小青一起扎根沃野。

“赚了算你们的,亏了算我的!”彼时的华成蔬菜合作社总经理、现任乌飞塘社区党总支书记路晓华当即许诺,租出20亩地让他们试试水。“两位大学生是不可多得的专业对口人才,如果能留住他们,他们的知识和技术一定能助力当地农业发展。”路晓华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种菜小白成长为合作社总经理

那时“大学生来种地”,是村里的新鲜事儿。村民们好奇冯顾城、施小青这样的“愣头青”能种出什么样的菜。刚入行的第一年,由于他们经营的20亩基地是露天的,大棚设施跟不上,加上舍不得请人工帮忙,结果草长得比两个人除得还快,菜根本种不出来,人也在露天劳作下变成了“黑瘦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年,两个年轻人依旧不服输,整天钻到地里总结失败教训,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生产经验,终于用日复一日的汗水浇灌出了一畦畦嫩绿的蔬菜。尝到甜头之后,冯顾城又从基地承包了100多亩农田,自己当起了老板。而妻子施小青则做起了电商平台,实现了华成蔬菜线上线下的溧水全区域配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路晓华预想的一样,冯顾城这一波大学生来了之后,基地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让基地新品种覆盖率超过70%,产品成功认证为“绿色食品”;同时推动了基地的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建起了连栋大棚和半自动玻璃温室,实现了全程履带式机械化生产,网上销售也快速拓展。

2018年,冯顾城凭借其出色的工作表现和创新精神,被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聘为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新农人”加入这个大家庭。

  在溧创业安家续写奋斗故事

“溧水是我实现农业梦想的地方,我很庆幸能够扎根在这里,继续逐梦沃野。”冯顾城说,回顾在溧拼搏的这10多年,溧水对“新农人”的重视、对人才的珍视,让他和妻子以及同样来到华成蔬菜的大学生们深受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顾城回忆,在事业起步遭遇失败的阶段,一项青年大学生“新农人”引进行动的新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重振了他们的信心。按照当时的政策,他享受到了一次性补贴——大学四年的学费1.6万元。“当时溧水区有关部门积极帮我申请到了这笔补贴,真的很感谢!”冯顾城说。

2015年,溧水区出台了人才购房补贴政策,冯顾城和妻子领到了10万元补贴,小夫妻俩在城区中山首府小区购买了一套住房,开开心心在溧水安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顾城的另一名大学同学陈雪琼来自徐州,经介绍也来到溧水华成蔬菜合作社。如今,陈雪琼同样在溧水安了家,再过不久,她即将迎来自己宝宝的出生。“溧水真是个好地方,不光环境好,政策更好,让我们这些新农人有了大展拳脚的舞台。”已是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副总经理的陈雪琼感叹。

在华成蔬菜合作社,如今共有三对大学生夫妻档在这里安家落户、结婚生子。关于爱情、关于创业、关于梦想的故事,依旧在这片果蔬飘香的沃野上精彩上演。

记者:韦蒋杨国栋

素材来源:和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