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敬 北京报道

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对热门博物馆“预约难”、国宝回家等热点问题进行回应。

“我国拥有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40项世界文化遗产及4项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是名副其实的文物资源大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会上介绍。

由于战争抢劫、非法走私等多种原因,近1700万件中国文物长期流失海外。如今,它们成为海外近200多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2023年,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出圈,再次唤起了公众对这些流失文物的关注。

近年来,一批流失海外的文物陆续回归,引发了广泛关注。走进博物馆,穿越时空与文物进行一场深度的交流,成为不少人在节假日出游的选择。今年,博物馆成为“顶流”目的地,不少热门展馆出现门票“一票难求”的情况。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正式备案注册的6833家博物馆已经接待观众量达到了9.4亿人次,其中暑期两个月接待的观众量就达到了2.99亿人次,其中有6个省的观众接待量都突破了1500万人次,江苏、山东、北京、浙江、陕西,还有广东省,都达到了1500万人次。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热门博物馆,都成了公众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让博物馆热得均衡

这几年,博物馆在持续升温,一些热门博物馆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刘洋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上个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了第十届博物馆及相关产品和技术博览会,短短4天,观众量就突破了35万人次。正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古埃及文明大展,可能大家也都听说了,自7月19日正式开展,两个月以来观众量已经达到了58万人次,基本上每天有1万人次。”

刘洋指出:“这些数据都说明,公众对优质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博物馆从业人员,接下来我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

首先,要扩大优质文化的供给能力。其实“博物馆热”的背后是博物馆“冷热不均”的问题,如何让博物馆热得均衡,是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会继续统筹不同类别博物馆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文物局公布了新一批央地共建重点博物馆名单,对这些大馆,会引导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大馆带小馆,巡展、借展、联合办展等方式,把优质的文化资源直接送到基层。同时,也会开展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指导4000多家中小博物馆进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为大家提供更多选择。

其次,继续优化开放服务。今年7月1日,暑期开始的时候,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做好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不搞一刀切,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实施预约机制。据统计,全国6833家博物馆,除了一些热门博物馆外,大多数都取消了预约机制。因为工作需要,或者因为各地情况不同,继续保留预约机制的也都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比如保留了人工售票窗口、电话预约等形式。现在全国1662家一二三级博物馆中有近1200家都进行了延时服务,延长了博物馆的开放时间。

针对“黄牛”抢票、社会讲解乱象的问题,刘洋指出,国家文物局近期与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进行了专题磋商,像北京等地也专门开展了打击“黄牛”的专项整治行动。接下来,还会继续聚焦预约参观、讲解服务等热点问题加强规范引导,确保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

再次,积极拓展服务形式,打造公众“身边的博物馆”。国家文物局会利用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手段,发展“云展览”“云教育”“云直播”,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策展新模式。同时,通过博物馆进社区、进校园,打造流动的博物馆,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公众美好生活需求相适应的博物馆“生活圈”,打通文化供给的“最后一公里”,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文化服务。

继续做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

今年1月28日,中国从美国成功追索被盗流失的西周青铜器——丰邢叔簋在专人护送下,搭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986次航班安全抵达北京,结束其40年海外漂泊历程,重归祖国怀抱。

由于战争抢劫、非法走私等多种原因,大量中国文物长期流失海外。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物的抢救和保护工作,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全力促进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2023年,随着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爆红,公众对于流失海外文物的关注再次升温。

关强表示,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将文物的追索返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截至目前,中国已与秘鲁、意大利、希腊、土耳其、美国、澳大利亚等27个国家建立了防止文物盗窃、盗掘及非法出境的政府间合作框架,成功促成了43批次、19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中美两国政府已第三次续签“关于防止中国文物非法入境美国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有效期再度顺延五年。

据悉,除了丰邢叔簋,国家文物局今年接收了美国返还2件中国非法流失的重要石刻文物及38件文物艺术品、阿根廷返还的14件文物艺术品等。国家文物局还举办了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国际研讨会,主要就流失文物返还领域现行国际公约适用范围之外的流失文物返还提出了中国方案,发布了《青岛建议书》,为推进解决历史上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目前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蓄力量。

同时,在促进海外文物回流免税政策的有关方面,今年4月,国家文物局等五部门修订发布了《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进口藏品免税规定》,对进口藏品免税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包括将国家文物局纳入免税的主体范围,充分保障文物追索、接受境外返还、捐赠等工作中直接回运文物的便利。

“因为原来必须是个具体单位,作为机关,国家文物局代表国家、代表中国政府做这项工作,我们现在把国家文物局也纳入了免税的范畴。同时,明确免税进口藏品在国有公益性博物馆之间,依法调拨、交换,无需补缴税款,有利于合理配置藏品资源,更好发挥免税进口藏品的科学研究与展示利用价值。”关强进一步指出。

谈及下一步工作,关强表示,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做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争取更多的文物早日回归祖国。一方面,持续加强基础性工作,开展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溯源研究,不断深化和灵活开展不同形式的国际合作,用好各类平台、机制,不断增强相关调查研究的力度,加大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追索的力度。

另一方面,将继续履行国际义务,开展与相关国家的返还合作,巩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会议成果,向国际社会推广原创性中国方案《青岛建议书》,鼓励文物原属国与持有国加强对话,继续办好每年举办的“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中国主场活动。同时,还要做好回归文物的研究、保护、出版、宣传、展示等工作,推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为维护国家的文化主权、凝聚民族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