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送规则改版了,未被星标的公众号文章无法展示完整封面,很容易错过。为防走丢,小伙伴们都加个星标吧,步骤如下~

【融禾星球干预家长真实问题,经编辑整理】

家长在了解干预的时候关注现象,也经常会针对一个具体的现象提问:应该如何进行、如何调整、如何干预?

比如,孩子会经常捂耳朵,听到流水的声音会捂住耳朵,回到家躺倒在豆袋沙发里也捂住耳朵,有时候对孩子提要求也会捂住耳朵,有时候在户外公众场合也会捂住耳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为什么会捂住耳朵,要怎么干预?

主任督导王丹叶老师的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典型,家长非常关注孩子各种得当或者不得当的行为,单单就捂耳朵这个现象来讲,我们很难告诉家长有哪个通行的理由,孩子为什么会捂耳朵。

因为就一个现象而言,有很多种可能性,每次捂住耳朵的原因都可能不一样,比如:

1.听到了不爱听的声音,声音的刺激让孩子感受到痛苦;

2.自我刺激,觉得声音很好玩,就像我们喜欢拿起一个海螺听海螺里的声音,拿手捂住耳朵也会有好玩的声音,这种就是自我刺激了;

3.每次捂住耳朵家人都会非常关心孩子,孩子学会了用捂耳朵来求关注;

4.每次捂耳朵家长都会拿孩子喜欢的东西来转移注意力,孩子就用这种方式让家长给喜欢的东西。

其实也还可能有很多其他的情况,这里不再穷举,也无法穷举。

那如何区别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在捂耳朵呢?

1.结合当时的情况,比如孩子流露出痛苦的表情还是享受的表情;

2.结合当时环境判断,通过改变环境看孩子的反应最终确定原因。

以上是临床分析的一部分,家长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至少要先明白两个道理,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1.不做简单归因:同样的行为/现象,每个孩子出现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孩子每次出现的原因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现象不能做简单的归因;

2.不要只看形式忽略了本质:同样的行为/现象,不同的原因,解决的思路和干预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如果仅仅针对行为/现象本身来干预大概率不能解决问题,就算解决也是形式上的解决,其实这就是最基本的应用行为分析的原理,结合临床分析和临床判断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您对自闭证相关的

医疗决策问题举棋不定或需要看诊

添加融禾小助手微信

希望我们能帮您答疑解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帮助更多有需要的自闭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