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

新闻发布会上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要在关键环节方面

“健康第一”落细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要让孩子们动起来,互动起来,多见阳光,多呼吸新鲜空气。

在机制保障方面,教育部将进一步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调动部门资源,协同社会力量,在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等方面加强联合,共同担负起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

强化体育教育:每日运动不低于两小时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逐渐减少,久坐不动、过度依赖电子设备成为常态,影响了孩子们的体质发展。对此,教育部提出了“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目标是让中小学生每天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促使更多的孩子走出教室、走进运动场,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提升身体素质。

体育活动不仅仅是增强体力,它还涉及孩子们心理、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育部明确指出,要“让孩子们动起来,互动起来”。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们能够通过团队合作、体育竞赛等方式提升社交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此外,通过充足的体育锻炼,孩子们的注意力、专注力也能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上保持良好的状态。

关注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除了体质的增强,教育部还着重强调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出了“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这也是全面发展学生健康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考试压力、社交焦虑、自我认知困惑等因素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构成了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都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帮助学生们树立积极的心理品质。

教育部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仅依靠学校的心理辅导,而应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合作,共同构建一个支持性环境。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孩子们释放压力,解决困惑;家庭则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学校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应对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社会还需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资源,如社区活动、心理疏导机构等。

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教育部明确表示,在机制保障方面,将进一步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形成多部门合作,合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家长、学校、社会三方需要携手,通过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等方式,共同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不同主体之间的通力合作。学校不仅是教育的主阵地,也需要调动社会资源,联合各界力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社会组织、社区、医疗机构等应积极参与到教育中来,提供更多有益的健康资源,让学生们能够获得全面、立体的教育和关怀。

此外,家校联动也是这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陪伴、鼓励和支持,是孩子心理健康和体质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教育部倡导通过“家校社”三方联动,打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壁垒”,通过交流和协作,使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并与学校和社会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中新观察

编辑:刘晗煜 审核:王欢 终审:李丹丹

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