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期间,恰逢北京市举办“我与地坛”2024北京书市,退休后,一直热衷于读书、购书、藏书的我,欣然前往,过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书香中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地坛不是第一次,十几年前春节假期逛过一次地坛庙会。地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仍保存良好的最大祭地之坛,地坛的面积37.4公顷,在北京五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中排名第二,与地处城市南端的天坛遥相对应。从南门进入地坛公园,直行就是方泽坛,这是地坛的核心建筑,古人崇尚天圆地方,所以地坛的祭台是方形的。出方泽坛顺时针走,便是皇祗室,里面存着几位清朝皇帝的灵位,往前是神库,存放祭祀用器具的地方。然后是斋宫,皇上祭祀来时吃饭的场所。应该说,地坛面积不小,建筑不多,更像一个柏树园子,显得空旷、寂静。正因此,着实是举办庙会、书市的绝好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地坛办书市,应该感谢一个人,史铁生。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让地坛扬名。《我与地坛》最早发表在1991年《上海文学》第一期上,作家韩少功说,1991年的中国文坛,即使只有一篇《我与地坛》,也完全可以说是丰年。如果没有史铁生这篇文章,地坛终将是一个日渐废弃的古园,以文存园,这是地坛的幸运。

最早了解史铁生,是本世纪初,当时自己40出头,如日中天,却陆续被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心理压力巨大。此时,我有幸遇到了史铁生的作品,《病隙碎笔》,这部作品是他从身患尿毒症、接受透析开始,用四年时间写成的。在书中,史铁生从生命的困惑与痛苦出发,对所处的世界和时代进行审视,对人生意义和精神寄托不断追问,探索我们都要面对的人生命题:命运、爱情、金钱、人性、信仰、健康的心灵、向上的精神……他在书中说: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他还说: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是史铁生的作品,让我读出了和疾病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更加珍惜生命,注重健康。

我开始崇拜史铁生,认为他是一个英雄。于是,又读了他的《我与地坛》,他在书中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没有谁的人生不辛苦,唯有自救是最好的解药。书中那些如同光芒般穿透心灵的句子,不仅是对作者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所有在人生旅途中挣扎前行者的温暖慰藉。史铁生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告诉世人:面对不公,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但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如何在不公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融进了地坛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地坛是史铁生的灵魂栖息地,是他的精神家园。我想起了罗曼·罗兰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当你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拥有热爱生活的能力。”而史铁生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名言是:“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正是在地坛的十几年,史铁生观察、感悟春夏秋冬四季,从而明白了人生。他说:“人生就是一场不可料定的旅行,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2019年,史铁生的《我的丁一之旅》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我通过旧书交易平台收藏了史铁生签赠的这部作品。我视为珍宝,我想,当史铁生拖着重病之躯,打开这本书,为受赠者留下墨迹时,他已经为这本书注入了生命和力量,这就像佛教里开光或加持一样。

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的地坛书市,是首都市民生活中的一个美好记忆,2023年,地坛书市阔别十年后回归,迎来读者超过48万人次,掀起了全民阅读新热潮。今年书市展销面积1.8万平方米,汇集来自全国的出版机构、实体书店、图书特色展商超330家,图书展销达40万种,规模再创新高。

从南门进入地坛,先到服务台取了一张地图,按图索骥,便进入了淘书环节。首先购得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我与地坛》纪念版,拿在手上,漫步在地坛的甬路上,我心里想,这条路,也许正是史铁生的轮椅碾压过的。他说:“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在北京出版社的展台,销售人员吆喝着:“我与地坛,可以盖章啦!”于是凑过去,又买了一本北京出版社的《我与地坛》2024典藏版,并盖上了纪念章,终于心满意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已经晌午,饥肠辘辘,终于找到配套服务区,有盒饭出售,35元买下一份,赠送一个桔子,一小瓶酸奶。饭后,到了雍和书庭的展位。

我到地坛逛书市,缘起朋友圈里的一则广告:雍和书庭在书店展区43号展位等您光临。平时在店内不打折的名家签名本书市上打85折。我们还准备了李银河+程璧+李南的签名本“上上签”、汪曾祺先生钤印本、史铁生图书专架等。好书太多,请您准备一个大包包或者拉杆箱来……因为我收藏作者签名书,这个展位是非到不可了。来到展位,首先选了一本汪曾祺先生钤印本《老味道》,销售人员幽默风趣地说:“再也请不到汪曾祺先生来签书了,我们请来了汪曾祺先生的印”,然后,指着旁边一本汪朗的《六味集》对我说:“这本是汪曾祺的儿子汪朗写的。”我拿起书,翻开一看,汪朗签名、钤印。今年三月,我到高邮参加一个活动,见到了汪朗,并且请他在汪曾祺的书上签名留念。但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收藏一本汪曾祺钤印书。这个愿望今天实现了,而且,汪朗的书也有了钤印。他们父子二人的书,让我称心如意。

在史铁生图书专架,我随意地翻看着,顺手拿起了一本《女人——思考》,销售人员说:“这本书是史铁生的夫人陈希米写的!”我惊讶了。我读了20年史铁生的书,怎么不知道他的夫人也写书啊。打开书一看签名,写得潇洒有力,完全不像一个女人的笔迹。事后,我查了资料。陈希米,1982年西北大学数学系毕业,华夏出版社副编审。1989年与史铁生结婚。她身为残疾人,以顽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做过教师,当过编辑,出版了《让“死”活下去》《骰子游戏》《女人——思考》等作品。2007年,久卧病榻的史铁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他与妻子陈希米已经“互为部分”,陈希米与史铁生结缘,直到史铁生病逝,两人相伴走过了21年。于是陈希米的签名书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起装进了我的行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市太大,走了不足三分之一,我的双肩背已经装满,我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满载而归。我想,史铁生的意义,不只是他面对病魔勇敢地活下去的勇气,而且是他从四季轮替中活得明明白白的智慧。《我与地坛》正是史铁生记录自己,从风华正茂到双腿瘫痪后,15年间摇着轮椅在地坛公园,思考生命意义的经典之作。这时耳边响起史铁生的话:“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

刘绍辉,唐山市教育局原局长、二级巡视员。曾获得2019年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河北省优秀教育世家”称号,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1.

2.

3.

7.

8.

唐山市图书馆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