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8月21日起,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联合开展“我与鲁锦的故事”征文大赛,借助公众力量探索鲁锦产业发展传播新路径。截至目前,大赛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作品,这一个个从不同角度所讲述的鲁锦之情、之美,将鲁锦蕴含在一经一纬、一针一线中的别样风情间更深刻细致地展现出来。选取当中的部分作品,又或是某些作品中的动人片段,大赛同步开启了“我与鲁锦的故事”征文大赛音频栏目“听见·鲁锦”。以声音为纽带,静下心来,一起来品味这份跨越岁月洗礼的独特文化吧。

生活和人文交织成的朝霞——鲁锦

□晓宇

作为一个鲁西南人,离开家乡多年,除了对家乡的饭菜念念不忘,还有一个物件始终心心念念,那就是鲁锦。

这种以依据传统工具制作而成的布匹,具有防虫杀菌、吸汗干燥、健肤美容的保健功能,能抗静电、不起球、不变形,是当代生态纺织品,所以又有“人类第二肌肤”之称。每一个夜深人静的夜里,只有躺在鲁锦织就的床单上,我才能安心的入睡。

鲁锦的织造历史悠久,元明之际,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的大面积种植,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葛、麻、丝、织绣工艺揉于棉纺,形成了鲁西南棉。当时的鲁锦工艺比较粗糙,花色单调,品种较少。随着纺织机械的更新和化工染料的应用,鲁锦工艺有了很大提高。到了清代,鄄城鲁锦被当地官吏作为贡品,上献朝廷,成为珍贵的宝物。

鲁锦纹样桌旗 烟台明远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锦纹样桌旗 烟台明远创意

我的家乡在鲁西南,那里一马平原,盛产棉花。小时候,纺棉花、织粗布是每个家庭妇女的主要事情。在我的记忆中,两三家就有一台织布机,织布机都是枣木做的,有的已经使用了好几代,磨得油光锃亮。纺花织布几乎是女人的全部。织出来的粗布很厚,摸起来硬硬的,却越穿越软,越穿越舒服。那时候一家老小,全身上下穿的棉袄、夹袄、褂子、裤子、袜子、鞋,都是粗布做的,睡觉用的被子和褥子,是粗布做的,用的手巾和包袱,也都是粗布做的,甚至夏天蚊帐,都是自己织的。

鲁锦能够广为流传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它被作为少女出嫁的陪嫁。据说原来时候,每一个少女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家里的母亲或亲戚朋友学织造鲁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准备织锦嫁妆。织锦嫁妆主要包括被面、褥面、床单、帐子、衣料、手巾、包袱带等。家乡人也是以织锦的花色和数量来衡量姑娘的品德和手艺。如果她织得又多又好,花色又是别人都不会织的,这个女孩就能找到一个好婆家。这就是女孩心灵手巧的一个标志。

鲁锦织造工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先后要经过大大小小72道工序,主要有纺线、染线、扽线、经线、闯杼、刷线、掏缯、吊机子、织布9道主工序。一团团洁白的棉花,能够纺染成22种色线,织成1990多种富含民俗文化内涵的绚丽图案。这些图案是靠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纹饰来体现的。通过抽象图纹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和谐美,极具艺术魅力。

“内罗城,外罗城,里头坐了个老朝廷。”这是一幅流传已久的黄蓝方格纹样,上古尧帝善理国政,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织出这种锦纹怀念他,图案中黄格是明亮舒坦的宫外,蓝格是安详平静的宫内。锦绣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媒介,在人群之间起到互相亲近和团结和谐的作用,物作为人之间的纽带为人们送去的不仅仅是图案的寓意,鲁锦还扮演着在人们之间创造情境的角色。

在漫长的织造岁月中,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不断创新,改进鲁锦工艺,逐渐形成了现代替锦融提花、打花、挑花工艺于一体,浑厚中见艳丽、粗犷中见精细的独特风格。鲁锦的纹样由最初的斜纹、条纹、方格纹等发展到枣花纹、水纹、合斗纹、鹅眼纹,猫蹄纹等较复杂的纹样。

而经过裁剪加工等各种工序的打磨,鲁锦从生产线走到成品展厅,仿佛有着巧夺天工的神力,变成了图案精美的床上用品,柔软舒适的精美服饰。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鲁锦工艺竟然还能加工出色彩丰富的绝美画作,《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万里长城》等工艺壁画和织锦画,不仅广受市场追捧,还有着价值不菲的经济收益。这些鲁锦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外市场,使鲁锦成为了山东手造世界级的代言!

生活和人文交织成的朝霞——鲁锦。鲁锦作为鲁西南这一片农业平原所孕育出的明珠,其人文性是一定比艺术性要高的,它承载了千万个家庭的冷暖,庇护人们度过了千年的寒冬,还包括了无数个春天能展开一张春花般的布的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策划 付玉婷 陈冠男 史歌

记者 付玉婷 史歌

主播 房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