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广西凌云县,是中国名茶之乡,也是中国长寿之乡;是避暑胜地,也是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地;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也是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素有“古府凌云”“茶乡凌云”“山水凌云”“长寿凌云”“活力凌云”“壮志凌云”之美誉。在凌云县,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村民”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乡村振兴的壮丽歌谣。即日起,凌云县委宣传部推出《凌云壮歌系列报道》,记录派驻凌云县的驻村工作队以大地为舞台,以汗水为墨,以智慧为笔,共同奏响新时代凌云壮歌的时代光影。

凌云县河洲村、峰洋村、央里村、弄福村、弄谷村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亮堂堂的太阳能路灯;为河洲村党员提供了20余场次的学习;2024年,峰洋村考上大专以上优秀学子24人……这些都是广西交通投资集团(下称广西交投)驻村工作队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推动帮扶县乡村振兴工作落细落实,努力探索交通和教育帮扶系统化、着力打造特色亮点,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的生动实践。

河洲村:乡村振兴,党员先行

自2015年起,广西交投与河洲村携手共同开启乡村振兴的崭新征程。在广西交投的驻村帮扶下,河洲村的党员队伍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从最初的52人发展到2024年的86人,并成立了5个党支部和5个支委会。党员成为村庄发展的“领头雁”,引领着河洲村不断向前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洲村驻村第一书记(左)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帮助群众摘桑叶。凌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广西交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河洲村党员提供了20余场次的学习、培训和实践机会,让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86名党员深入群众,了解村民需求,积极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誉。

“河洲村30多名党员作为致富纽带,引领全村聚焦红薯粉、山茶油、桑蚕等特色产业,学习蔬菜栽培技术、经营销售模式等先进技术,为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驻村第一书记李良辰说,到2023年底,河洲村的集体收入约14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峰洋村:产业振兴,教育先行

一个拥有3000亩桑田的美丽峰洋村,近年来稳抓桑蚕产业不放松。在广西交投的帮扶下,该村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桑蚕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推广种桑专业化,鼓励群众利用空闲荒地种植桑叶出售,专注种植技术提升,潜心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成立桑蚕种养技术微信交流群,用于加强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100余条;宣传种桑养蚕相关政策10余份,发布桑叶购销信息400余条,多渠道及时沟通和解决种桑养蚕户关心的“种、养、销”问题;实行桑蚕种养分离20余户,带领群众用心钻研养蚕技术,有效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鼓励养蚕带头能人积极更新养蚕新设备,实现多层次养蚕,用机器代替人工提高脱茧效率,助力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峰洋村驻村第一书记吴世培(中)到种桑养蚕集中片区宣传政策要求。凌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一套桑蚕“种养分离”模式的成功践行,让峰洋村的桑蚕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有专业养蚕户一家四口通过设备改造和技术提升,有限的蚕房空间喂养11张蚕种,单批次蚕茧销售收入超过35000元。在2024年上半年的统计中,峰洋村开荒地新种桑面积达702亩,为推动峰洋村在桑蚕产业化道路上更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

桑蚕产业的良好发展,不仅让峰洋村的经济得到了显著提升,也带动了乡村振兴教育帮扶工作的水平提升。“在关注产业发展的同时,峰洋村也从未放松对教育的投入。”在“情暖峰洋 金秋助学”主题活动的现场,驻村第一书记吴世培表示,2024年,峰洋村考上凌云县重点高中14人,考上大专以上优秀学子24人,其中,考上本科12人,专科12人,相比2023年高考录取专科以上的17人,录取人数同比增长41.18%。这一显著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峰洋村对教育的重视,也彰显了广西交投驻村教育帮扶的成效。

央里村:乡村美化,网格先行

最近两年,央里村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就业岗位的增多,让农民的钱包逐渐鼓了起来。据驻村第一书记梁昌海介绍,央里村目前设有护林员、保洁员、巡河员、网格员等32个公益岗位,茶叶园区吸纳了410人就业,大棚蔬菜基地新增了105个就业岗位。这些变化,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里村驻村第一书记梁昌海(右一)到那哑屯调解林地纠纷。凌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广西交投的鼎力帮扶下,央里村创新性地构建了“党员+网格员+公益岗+群众”四级联动的党群服务网格,网格化管理模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精神风貌提升工作的热情,还引导他们动手建造了“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等,使村庄环境得到了显著美化,村民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后援单位的积极推动下,央里村的30多位网格员成为“传帮带”的中坚力量,他们带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村民们自主学习网络直播销售技巧,将自己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市场,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无缝对接。特别是茶叶的高销以及“凌云泉”品牌的带货销售,每年可为村庄带来可观收入。

驻村第一书记梁昌海在这里度过了既快乐又充实的日子,他深入田间地头,与种植户亲切交谈,关心看望困难老人,走访村医疗室、积分超市、快递站,还与村里的网格员结下了深厚的“亲戚”情谊。在这段难忘的时光里,他深切感受到了乡村发生的可喜变化,正如村民所言:“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头,生活一年比一年有收获。”

弄福村:乡村帮扶,就业先行

广西交投资自定点帮扶弄福村以来,昔日贫穷落后的弄福村如今已焕然一新。自2014年起,广西交投先后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改善当地公共基础设施,包括为学生提供爱心营养早餐、兴建学校学生卫浴楼等,有力促进了当地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交投集团在教育帮扶上不断加大力度,2020年至2024年间累计投入近25.21万元,用于解决学生餐桌问题、捐赠体育设施及生活用品、修缮设施以及提供电脑和学生助学金等,极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弄福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威龙为村里的孩子们送文具和奖学金,让村民们深切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凌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3年以来,我们每个学期都会邀请弄福村青年代表、百色高速凌云分公司机电工程师韦志新来为同学们上课,用他励志的故事来激发村里孩子学习的激情。”驻村第一书记陈威龙说,韦志新曾经是一名脱贫户,在接受帮扶后顺利完成了自己大学的学业,最后通过招聘录用成为广西交投的一员。截至目前,有20多名弄福村群众通过招考被广西交投录用,其中有7名接受过帮扶。

同时,广西交投充分结合驻地帮扶优势,在凌云分公司所辖各部门、收费站打造“弄福班组”,就近解决周边脱贫村适龄青年就业问题。目前,“弄福班组”已吸收近150名当地脱贫村青年就业,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受惠乡村群众达120余人。此外,还通过志愿帮扶、村企联建等形式促进了凌云县、乐业县周边乡镇有志青年加入高速服务行业,累计吸纳人数达300余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弄谷村:乡村治理,新风先行

步入今日的弄谷村,宛如踏入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小径蜿蜒,屋舍井然,竹篱笆与微型菜园交织成趣,共同勾勒出一幅和谐而美丽的乡村风景。

然而,回首往昔,弄谷村曾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村容村貌亟待改善。面对这一挑战,广西交投勇担后援重任,与弄谷村紧密合作,携手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弄谷村注入了强大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活力。据统计,集团已累计投入驻村工作队人员12名、资金达80万余元,全力支持乡村风貌的整治提升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弄谷村驻村第一书记(左一)在弄谷村金竹洞屯的“千万工程”建设现场。凌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以党建引领常态化开展‘一约四会’和‘先进村民’表彰大会等活动,带动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治理,逐步摒弃陈规陋习。”弄谷村第一书记郭嘉力介绍,自驻村以来,通过50多场次的“第一书记夜话”、院坝会等活动,宣传移风易俗理念,减少大操大办现象。对299户进行入户宣传,房前屋后规整,公共区域安置保洁员等,弄谷村整体环境卫生得到显著提高。

如今,村里的墙画、标语等,都巧妙地融入了移风易俗的元素,让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新思想、新观念。广西交投捐献400余本书籍建立读书角鼓励村民学习农业知识,提升自我。

广西交投始终坚守初心,扎根基层默默耕耘,8位驻村工作队员将青春的热血洒在了凌云这片沃土上,换来了今天的凌云县的繁荣与和谐。未来,他们还将和村民们一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谱写壮志凌云的新篇章。(周俊位、潘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