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27日下午,台儿庄区基本公共服务成效提升(文化领域)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今年以来,台儿庄区文旅局以打造“台城有戏”文化惠民品牌为抓手,持续推进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持续开展公共文化惠民活动,持续提升文化市场监管效能,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群众文化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持续推进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一方面,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今年以来相继完成5处基层文体广场改造提升,市民中心、古城景区、渔灯巷景区等5处城市书房开放运营,区图书馆新馆完成主体工程施工,涛沟桥村鲁南稻改展览馆投入使用,徐楼村鲁南传统文化博物馆正在布展,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发挥现有公共文化阵地作用。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取得预期效果,6个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惠民工程,建成应急广播区级平台1个,行政村(社区)平台211个,村终端347个,完成医院、学校、汽车站等42个重点场所终端建设,均实现与省市系统对接,播发政策宣传、应急信息1000余条。认真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免费开放政策,延长开放服务时间,扎实开展研学、红色小戏小剧展演等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补齐文化设施短板,全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网络健全、运行高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持续开展公共文化惠民活动。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以“家家挂红灯,户户贴春联,村村有好戏—回村过大年”为主题,扎实办好“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台儿庄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寻年味、赏民俗、购年货、过大年”、“台城有戏”民间游艺展演、“四季村晚”、非遗手造体验等活动1800多场次。台儿庄区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评为“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工作先进区”,“台儿庄古城春节大庙会”和“特色‘村晚’大联欢,锣鼓喧天幸福年”被评为最具民俗特色奖。发挥省文旅厅驻村“第一书记”的资源优势,邀请山东梆子实验剧团、省话剧院开展了进乡村、进景区、进校园、进敬老院活动30多场次,为广大群众奉献了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还成功举办了枣庄市第九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庄户剧团展演暨台儿庄区“桃醉山乡”第十届桃花节活动、台儿庄区金秋戏曲展演暨秋季黄河大集活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充实。

——持续提升文化市场监管效能。强化文化市场执法,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600余人次,先后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暑期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专项执法检查、“五老”网吧义务监督专项执法检查等活动,共检查文化娱乐场所300余家次,处理举报31件,办理文化娱乐案件3件。强化“扫黄打非”执法监管。先后联合“扫黄打非”成员单位,开展“扫黄打非•护苗”专项执法检查、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专项执法检查等活动,维护了清朗的文化环境。强化普法法治宣传教育。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文化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以及“盗版出版物识别”等文化市场热点问题,先后开展“助老护苗”专项行动等系列普法宣传活动,举办2024年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暨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通过不断强化文化市场执法监管力度,全区文化市场安全防线持续筑牢、文化市场环境不断优化。

——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重点抓好“四普”工作,对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细致的复查和登记,力求摸清文物家底,健全完善文物资源数据库,目前实地调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坚持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组织实施了大运河台儿庄(月河)段驳岸修缮保护、台儿庄大战旧址古民居抢险加固等一批文保工程,全区文物保护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大力推行考古“调查+勘探”模式,合理划定一、二、三文物分布区,加快土地转化利用,助力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全面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创建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2个、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2个。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结合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连续组织举办了大运河文化带优秀非遗项目展演、台儿庄古城大庙会等系列主题展示交流活动,打造“非遗+”发展新模式,促进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目前,全区拥有省级项目6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非遗工坊16家,其中省级非遗工坊1家,市级非遗工坊8家。

(大众新闻记者 孟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