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大批年轻人回乡创业,大大提升了家乡供应链的效率和规模,成为与平台以及家乡共同成长的优质商家。

全文共 2493 字,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

作者 | 梁多多

几年前,“沪漂”王宇无意中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乳山生蚝的广告。他当时结束了为期五年的军旅生涯,只身一人来到上海打拼。

山东乳山,被称为中国的“生蚝之乡”。作为土生土长的乳山人,王宇经过一番了解之后,开始做起了生蚝带货。

这是壹点网最近报道的生蚝商家王宇的故事。

不过,王宇的电商之路一开始并不顺利。几番折腾之后,他发现生蚝这个品类过于垂直,加上运输物流并不方便,导致很多电商平台并不重视这类商家,商家们的日常经营处处掣肘。

2018年,拼多多迅速“出圈”,已经在其他平台“碰壁”多回的王宇决定挑战一下新平台。此后王宇的生蚝电商事业总算步入正轨,几年间成为当地销量头部的电商商家。

“拼多多提出的助农理念就是产品从源产地直接到终端买家手里,让卖家能专注于产品本身,而且平台会通过一些机制使商家获得稳定的销量和利润。”王宇说。

前不久,由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起的“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在天津正式启动。

同日,拼多多联合30万农货商家共同上线“多多丰收馆”,全面覆盖蔬菜水果、水产海鲜、肉禽蛋奶、粮油米面等50万款农货商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次丰收节期间,拼多多投入10亿补贴资金、20亿流量资源包扶持新质农货商家,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上行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农产区直连全国消费者餐桌。

对于王宇这样农货商家,10亿补贴、20亿流量,当然意味着订单大增,同时对于农产品供应链也是一个挑战。一大批王宇这样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大大提升了家乡供应链的效率和规模,成为与平台以及家乡共同成长的优质商家。

忙碌的丰收节

九月初秋,天刚蒙蒙亮,王宇就在乳山西泓码头开启了新一天的验货工作。

生鲜电商难做是行业里不争的事实,而活鲜电商更是难于上青天。首先就是生鲜对于物流时效有非常高的要求。

为了真正实现“生蚝今天在海里,明天在路上,后天在消费者的餐桌上”,拼多多平台根据地区距离规划发货时间,以保证发货效率,加上物流的便捷和高效,生蚝搭上了“专线”,真正实现了“晨捞午发”。

在2000多公里外的四川会理,全国石榴生产第一县,已经进入了石榴季。四川新闻网近日报道了会理果商方明欢的故事,他也同样在为丰收节加班加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现在每天早晨六七点起床,一直要忙到凌晨两三点。”石榴季的忙碌让方明欢冒出了白头发。

90后方明欢是本地人,他做过厨师,开过挖掘机,五年前开始在拼多多上开店销售家乡的石榴,现在年销量已经超过一百万斤。

载满一箱箱石榴的大卡车比约定时间更早驶离仓库,驶向昆明进行物流中转,方明欢才长舒一口气。

方明欢把电商事业做的风生水起,店铺每年销售单量高达数十万,他在当地石榴产区新发镇上也因此小有名气,果农感谢他为自家种植的石榴打开了另一条销路。

丰收节期间,到了夜里,方明欢才有空闲处理售后与店铺运营的问题,偶尔会有农户把白天摘的果子送来,为了配合他们的时间,有时候他会在仓库角落随意支起一张床,简单凑合一晚。

在山药之乡河南温县,商家马为民也在为丰收节忙碌,“虽然今年山药产量预计会增加四成,但到十月大面积丰收时拼多多上的订单还会翻倍,所以现在也不知道够不够卖。”90后马为民说。

据大象新闻报道,马为民是自产自销,创业之初,马为民种植了二三十亩山药。2023年眼见山药在拼多多总是不够卖,他一口气将种植面积扩大至一百亩。今年,他又包下了一百四十亩山药地。

为了扩大规模、提升履约能力,许多年轻的电商卖家,都从销售拓展到种养植,与此同时,也在尝试优化从分拣到打包、封箱的每一个发货环节。

打破“丰收悖论”

正是由于在扩张规模和优化效率上的投入,面临突然到来的丰收节流量,商家们倍加忙碌,但是并不担心履约。

今年夏天,王宇为厂区增加了新的分拣区域,新的加工场地占地约20余亩,日加工生蚝10万余斤,发货量为原来的6倍。

陕西周至县,90后商户刘恒已经用上了自动选果机。

周至猕猴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每7颗猕猴桃,就有1颗来自周至县。刘恒是周至本地人,起初对传统农业并无兴趣,在经历外出打工、创业失败以及连续三年的亏损后,才选择回乡。

登上拼多多丰收馆,刘恒迎来了金秋时节的第一波集中销售高峰期,每天的订单量近三万单。

在刘恒的物流仓储中心,巨大的选果机能够自动根据果型和重量进行分类,还能挑选出有虫洞的果子,从而确保猕猴桃的品质。

经过选果机检验过的猕猴桃会被传送带输送至包装流水线,流水线上十多个工人分工明确,打包、贴标签、封箱有条不紊。

售后是生鲜电商运营的另一个难题,也是今年以来买卖双方矛盾的激化点。

马为民发现,平台正在尝试改变,现在申诉的仅退款订单大半也都通过了。“以前仅退款订单的月申诉次数有限,现在平台全面放开了限制,有订单我们就直接申诉,粗略统计这项政策让我每个月又变相增收近千元。”

对于农民来说,丰收也让人发愁,经济学上有个理论叫“丰收悖论”,是农户在丰收季往往会出现丰收不增收的现象。虽然已经是移动互联时代,但农户也会受信息滞后困扰,盲目种植导致农作物价格波动加剧。

马为民隔壁县的一位种植户,去年看到收购价涨到了每斤七元,今年3月一口气包下了300亩土地。一到9月,面对收购价不到6元的山药市场,有些发愁,“收入可能还不如去年”。

实际上,温县虽然有1.2万人从事铁棍山药的种植及深加工工作,但在农户经营拼多多之前,山药的大部分利润都被批发商及线下零售店瓜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山药也将增产四成的马为民却不担心。在拼多多上,他做的是全国消费者生意,温县山药种植面积的变化,几乎很难影响线上的零售价。

“今年铁棍山药的线下收购价虽然波动大,但拼多多上购买铁棍山药的用户基数还是很大,始终供不应求。”马为民说。

一位拼多多商家认为,对于所有农户而言,就算没有做电商,电商平台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议价能力。

“以前批发商掌握着石榴销售渠道的绝对话语权,这就导致农户与批发商之间的争吵时有发生,要么出现预定后的毁约,要么压低回收价格。”

方明欢说,平台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及时掌握市场情况,调整备货节奏,种植端对市场信息掌握更充分,议价能力也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