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部门刚埋下管道,另一个部门又开始申请开挖路面……近期,城市道路反复开挖问题再次引发多地市民关注。
据媒体报道,在上海静安区,从去年8月到今年6月底,大约300天时间内,有4项主要工程在进行施工。在重庆万州区,有市民在当地问政平台上发问:万州城市道路为什么年年挖?一年天然气,一年给排水,一年电缆光缆……
同一条城市道路,因为不同的原因反复开挖,还不乏“野蛮施工”“混乱施工”的情况。不是这家单位施工把供水管道挖断了,就是那家单位施工又破坏了天然气管道。而且这还不是个别现象,是很多地方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多年来媒体一直关注报道,但为何顽疾难治?
道路反复开挖,一方面影响大家出行,也会因为噪音、扬尘等污染让周边居民深受其扰;另一方面,道路重复开挖重复填坑,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了财力、人力、物力。因此,很多人建议:能不能把这些管线改造升级工程都放在一起,集中一次开挖,多部门进行协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
面对公众的关切,各地也有所反馈,提到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比如,工程资金统筹有困难,很难实现集中安排;又比如,需要开挖道路的相关管线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没有主导和牵头方,也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
说一千道一万,说明我们在城市综合性、智慧化、精细化等的管理上,缺乏系统思维、协同思维和统筹能力,在追求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还有不少短板要补。地下管线就相当于城市的血管,有的还是大动脉,是需要理清楚、守护好、维护好的重点对象。而频繁开挖施工的道路地面,给城市地表留下了无数“疤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少地方已在探索地下管线的数字化转型,建设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有了这样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一旦发现地下管线存在问题,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立即介入处理。如果需要开挖,也可以更好地统筹多部门进行施工,让“一次开挖解决多个问题”开始成为现实。
希望这样的尝试和管理探索在更多地方落地推广。因为开挖道路只是手段,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增进民生福祉,将民生实事办好才是最终目的。
来源:人民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