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如此描述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每个人都知道死亡是生命的必然结局,许多人却难以对其坦然面对。历史上,人们创造了许多关于“死”的委婉说法,如崩、薨、殁等,虽显得文雅,却未能消减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尤其是老年人更是忌讳提及。

在众多成语中,有一个与死亡相关的表达极具文艺气息,甚至连老年人也乐于使用,这便是曹操所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出色的手腕统一了中国北方,实施了多项改革。然而,曹操的历史形象常被贴上“奸雄”的标签,其实他的人格复杂,既果断狠辣,又豁达大度,尤其在文学上更是才华横溢。

曹操的名篇如《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反映了他对生死、功名与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他在《龟虽寿》中指出:“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尽管神龟长寿,但生命终将结束;而腾蛇虽能飞天,但最终也会化为尘埃。曹操不畏惧死亡,认为人的寿命和成就不仅由天命决定,个人的努力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样重要,这种见解在当时的迷信氛围中显得尤为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军谯令》中,曹操以人文关怀表达了对将士和百姓的思念。他的军令意在爱护士卒,安抚人心,令军队士气大振。文中“魂而有知,吾百年之后何恨哉”的表述创造了“百年之后”这一成语,使人提及身后事时,显得更加优雅与从容。

曹操临终前颁布的遗嘱也反映了他对生死的理性看待。他强调“薄葬”,认为奢华葬礼不仅浪费资源,且容易引发盗墓。同时,他要求葬礼低调,表明对生死的务实态度。此外,曹操对家中的婢妾和伎人也做了人性化的安排,体现了他的关怀与责任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曹操的生死观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人们,也在后世留下了深远的文化印记。他通过文学和政策,展现了对生死的独到理解,成为了一个在历史上值得反思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