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AI产业,很多人都会想起芯片、大模型等概念,以及百亿、万亿计的数值。但推动AI产业链的重要动力之一,其实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游戏。
过去这段时间,人民日报、光明网等官方媒体,都对网易旗下的《逆水寒》手游表示过赞扬。除了针对官方对于非遗文化、国风时装、传统戏剧等内容上的推广助力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官方对于AI技术的实践应用的认可。
7月时,《逆水寒》手游人工智能设计师刘畅就在2024游戏责任论坛上展示了游戏中的AI系统,以及后续规划。得到人民网的报道。在这之后更是直接登上了CCTV6的访谈节目,直接展示了游戏中的AI自捏友人功能,几分钟内捏出一个自由交互的AI好友,要颜值有颜值,自由对话还能记录玩家说过什么,这个功能也是国内独一份的存在。
不仅在国内领先。《逆水寒》手游在海外市场也同样是断层式领先。游戏刚一上线就得到了《金融时报》的关注,并且被誉为“全球首款AI游戏”。作为第一款大量融入AI对话NPC的开放世界武侠MMO的地位,也是到现在都没被老外赶超。
那么问题来了,一款游戏,一个娱乐工具而已,怎么会在AI科技上得到这么多重视,又为什么投入了大笔资金去做这种科研项目呢?答案就藏在游戏行业本身。
一款游戏开发出来,是要让玩家开心的。为了做到这点,就要设计各种机制,给予挑战和奖励。比如元素克制本身,就是“石头剪刀布”的复杂化。除了好玩之外,游戏设计还要兼顾低门槛,让玩家看懂自己在玩什么。因此游戏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最擅长的其实就是从现实中取材,在电脑里重构一个虚拟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事情的流程被简化。比如《逆水寒》手游里,玩家想要赚钱,可以去种菜、挖古董、钓鱼、炒菜做饭。这个过程中,制作组省去了复杂的流程,玩家不用一早起来去河边打窝,也不用担心切菜时把手指当加餐,轻松地过几个动作和思路的判定,就能拿到奖励。
和做事的流程简化相对的,就是世界观搭建的复杂化。《逆水寒》手游多次被夸赞非遗、传统文化推广有贡献,就离不开官方在很多地方加入了真实历史世界。游戏里的建筑和街道都是根据古籍复原的。NPC的时装、造型、对话习惯也都是按照宋代文献复刻。而AI系统加入游戏的本意,也是为了尽可能打造接近真实的历史氛围。
在游戏初期,引入了伏羲人工智能的AI系统主要就负责帮玩家了解这个世界。和NPC对话的时候,只需要简单打字或者语音转化文字,就能问到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NPC之间的习惯如何。在街上走一圈,真有点穿越到古代的感觉。
而这只是起点。过去的一年里,《逆水寒》手游与网易伏羲人工智能实验室深度合作开发,通过玩家的需求做出了多种AI玩法。除了前面展示的AI自捏友人之外,还有用AI扫描视频,生成专属的人物动作;用AI分析装备强弱,给玩家拿出搭配建议;用AI驱动NPC一起下副本,帮游戏理解很差的玩家打怪拿装备等。
你可能会好奇,为了玩家玩得舒服点而已,这些AI科技还有别的用处吗?其实,最早的实用AI系统,就是诞生自游戏。上个世纪50年代初,计算机科学之父就已经通过国际象棋游戏编程,测试计算机能否“智能地”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后续几十年中,一个个半自动的,不完善的AI出现在各种商业电子游戏里,有时候他们扮演的是朝着玩家冲锋的怪物,有时候则扮演分发任务的NPC,或者是帮助玩家更深入学习和理解游戏。
AI出现在电子游戏里是为了提升玩家体验,而这种需求也同样可以放在其他行业里。比如模拟各种游戏对局,甚至是演习对战。游戏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既然人能教育AI,AI为什么不能教育人呢?
游戏厂商为了提升画面,能把整个显卡市场捧出几百亿市值,游戏机为了提升性能,塑造了更适合人体工学的手柄,甚至让游戏机成为更适合实战的操作设备。
《逆水寒》手游的成就,也是因为注重玩家需求。不管是高科技玩法,还是低价策略、不卖数值的设计体系,本质都是为了讨好用户而打造的。换句话说,只要一个行业里凝聚了顶级人才,并且为了受众努力研发,那就一定会带来更大,更有意义的改变。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否理解了这个道理呢?
热门跟贴